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穿刺点(L2~3与L3~4)行蛛网膜下隙阻滞的妇科或产科手术患者局部麻醉药用药量,探讨患者体重与用药量之间是否存在直线关系.方法 择期行妇科或产科手术患者40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四组:妇科L2~3组、妇科L3~4组、产科L2~3组和产科L3~4组,每组各100例.均采取右侧卧位,L2~3或L3~4穿刺置管,局部麻醉药采用0.5%布比卡因2 ml+2%利多卡因1 ml混合液,妇科用药量1.6~2.7 ml,产科用药量1.0~1.6 ml,注入时间均为6~8 s.所有患者确切平面为T8-10,迟钝平面为T4-60结果产科L2~3组用药量(1.26±0.15) ml,少于产科L3~4组的(1.33±0.1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妇科L3~4组直线相关系数假设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妇科L3~4组的直线相关决定系数为0.0797.结论 妇科L3~4组体重与用药量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但是决定系数较小,因此实际临床意义不大.产科患者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点,致使L3~4穿刺行蛛网膜下隙阻滞比L2~3穿刺的用药量多.  相似文献   
2.
杨光  曾宪阳  刘纪泽  张玉杰 《武警医学》2008,19(12):1065-1067
目的研究5%碳酸氢钠(NaCO3)注射液对OLV患者血液酸碱平衡和肺内分流(Qs/Qt)的影响。方法择期ASAⅠ或Ⅱ级20~60岁行开胸手术60例,随机等分3组。实验l组:空白对照;实验Ⅱ组:5%NanC03注射液30ml;实验Ⅲ组:5%NanC03注射液60ml。三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3to/ks、丙t自酚1.5~2mg/ks、琥珀胆碱1.5mg/kg,维持:吸入1~2%异氟烷、连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5旭/(ks·min)、间断应用维库溴铵0.02~0.03ms/ks。连续监测BP、HR、S002和PETC02。在麻醉前基础值(T0)、麻醉诱导后双肺通气时(T1)、单肺通气30min时(T2)、手术完毕前双肺通气时(T3)采外周动脉血1ml进行血气分析并计算Qs/Qt。结果三组患者的BP、HR、SpO2、PETC02和PaC02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H值、PaO2、BE值、Qs/Qt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5%NaHCO3注射液能使OLV下开胸手术患者血液pH值下降减小,使氧离曲线右移减少。手术中患者pH值接近中性或手术前状态,有利于肺血管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HPV(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降低Qs/Qt,而不会影响CO2排除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我院对原发性胆囊癌合并肝浸润18例进行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手术和病理证实原发性胆囊癌合并肝脏浸润18例,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56.32±11.24)岁。体重(61.56±14.61)kg。肝浸润8例,肝浸润合并肝转移、侵犯胆道及远隔转移10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开胸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DEX)辅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双盲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DEX组(D组),每组20例。D组于麻醉诱导前泵入DEX负荷剂量1μg/kg,15 min泵注完,继以0.2μg/(kg.h)持续泵注至术毕;C组以同样方式输注生理盐水。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T2)、开胸时(T3)以及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HR)、血压(SBP、DBP)及T0、T2~T4时点患者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浓度,统计全麻时丙泊酚和七氟烷的用量,同时观察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寒战及清醒后伤口疼痛发生情况。结果 C组在T2~T4时点的SBP、DBP、HR上升幅度较D组更显著(P<0.05)。在T3和T4时,D组患者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增加的程度相对C组较低(P<0.05)。术后D组患者寒战、躁动及切口痛发生率低于C组,且D组丙泊酚和七氟烷的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开胸手术麻醉能降低患者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减弱气管插管和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使血压平稳,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穿刺点(L2~3与L3-4)行蛛网膜下隙阻滞的妇科或产科手术患者局部麻醉药用药量,探讨患者体重与用药量之间是否存在直线关系。方法择期行妇科或产科手术患者40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四组:妇科L2-3组、妇科L3-4组、产科L2-3组和产科L3-4组,每组各100例。均采取右侧卧位,L2-3或L3-4穿刺置管,局部麻醉药采用0.5%布比卡因2ml+2%利多卡因1ml混合液,妇科用药量1.6—2.7ml,产科用药量1.0~1.6ml,注入时间均为6~8s。所有患者确切平面为T8-10,迟钝平面为T4-6。结果产科L2-3组用药量(1.26±0.15)ml,少于产科L3-4组的(1.33±0.1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妇科L3~4组直线相关系数假设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妇科L3-4组的直线相关决定系数为0.0797。结论妇科L3-4组体重与用药量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但是决定系数较小,因此实际临床意义不大。产科患者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点,致使L3-4穿刺行蛛网膜下隙阻滞比L2-3穿刺的用药量多。  相似文献   
6.
臂丛神经阻滞作为局部麻醉的一种方法,其广泛应用于上肢及肩关节手术或肩关节复位。本人在2004年2月-2004年12月,对35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术患者围麻醉期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丙泊酚联合丁卡因在绝经后妇女困难取环[宫内节育器(IUD)]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绝经后困难取环术患者180例。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Ⅰ组:应用盐酸丁卡因胶浆宫颈表面润滑麻醉。对照Ⅱ组:应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实验Ⅲ组: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盐酸丁卡因胶浆宫颈表面润滑麻醉。3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取环术。临床观察各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宫颈松弛效果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Ⅲ组生命体征平稳、镇痛效果好、镇痛显效率高、宫颈松弛显效率高、手术时间短、丙泊酚用量小及不良反应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丙泊酚联合丁卡因在绝经后妇女困难取环术中应用,术中生命体征平稳,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胃壁起搏点电位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 32例,对照组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24例.治疗组于术后第2天起行肠内营养,每个患者均于术后第4 天晨、第8 天晨查胃电图(electrogastrogram,EGG)观察胃壁起搏电位中正常慢波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紊乱;治疗组第4天晨胃电图餐前、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分别为33.2 %、41.6 %,对照组分别为10.4 %、13.7 %;治疗组第8 天晨餐前、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分别为63.4 %、77.6 %,对照组分别为48.3 %、66.2 %.治疗组正常慢波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术后早日行肠内营养对促进胃电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曾宪阳  刘纪泽  杨光 《武警医学》2012,23(4):315-317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切痂植皮术后炎性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拟行切痂植皮术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P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P组术前10 min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 0.05 mg/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T1)、术毕(T2)、术后8 h(T3)、24 h(T4)、48 h(T5)采取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并进行乳酸和血糖监测。结果T1时点两组患者血糖、乳酸浓度和IL-6、IL-10、TNF-α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各时点血糖、乳酸浓度和IL-6、TNF-α水平均较C组显著降低(P<0.05),而P组IL-10水平在术后各时点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先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可减轻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切痂植皮术后的炎性及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龋病是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世界三大疾病之一 ,约占口腔门诊病例的 70 %~ 80 % ,其引起的根尖周病 ,在治疗上复诊次数多 ,等候时间长。鉴于这种情况 ,我们采用氯霉素、甲硝唑、布比卡因加基质研制成栓剂 ,一次性根管充填靶位缓释消炎止痛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ASAⅠ -Ⅱ级急、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各 10 0例 ,均为急性根尖周炎首次发作和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 ,不伴有其他口腔疾病。牙位分类 :前牙 4 0例 ;双尖牙 2 4例 ;磨牙 136例 ,其中有瘘管 4 2例。随机分成两组 ,其中Ⅰ组 (急性 5 0例 ,慢性 5 0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