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我院收治1例急性粒细胞性自血病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发现该患者的抗A抗体缺失,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学博士的使用困境,为建立合理的临床护理学博士使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市6所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进行半结构访谈,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提炼出主题。[结果]目前临床对护理学博士使用中存在护理学博士自身定位过高、目前临床能够提供给护理学博士的发展空间较小、护理管理部门权力有限等困境。[结论]目前应正确定位护理学博士角色功能,构建科学的护士分层使用体系,拓展临床高级专科护理领域,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作等,为其提供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人类对于生命现象和本质的认识,正在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不断扩展。诚然,现在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比以前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人类对整个生命世界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生命之谜的魅力应用依然吸引着生物学家们竭尽智力去不懈探讨。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开展,为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与此同时,随着此项技术的开展和应用,也引发了不少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乳腺珠蛋白(hMAM)是乳腺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分泌性蛋白,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乳腺肿瘤标志物。现就MAM在乳腺癌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诊断现状和存在问题等方面探讨MAM在乳腺癌肿瘤疫苗的设计、诊断及转移检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乳腺珠蛋白与乳腺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乳腺珠蛋白(hMAM)是乳腺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分泌性蛋白,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乳腺肿瘤标志物。现就MAM在乳腺癌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诊断现状和存在问题等方面探讨MAM在乳腺癌肿瘤疫苗的设计、诊断及转移检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宫颈滴虫检出率.方法 液基薄层细胞学,巴氏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特点.结果 滴虫性阴道炎患者液基薄层细胞片中有特殊滴虫形态及背景.结论 利用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在液基薄层细胞片中的特殊表现,提高阴道滴虫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早期血糖监测及其与母亲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24h血糖变化规律。[方法]选择住院孕妇分娩的新生儿143例。其中糖代谢正常孕妇分娩的新生儿50例列为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的新生儿50例列为GDM组;妊娠期糖耐量减低(GIGT)孕妇分娩的新生儿43例列为GIGT组。分别在出生时及出生后1h、2h、6h、12h、24h进行血糖监测。[结果]GDM组、GIGT组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均在出生后1h血糖值最低,而后血糖逐渐升高,至24h后血糖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M组及GIGT组间血糖紊乱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能增加新生儿血糖紊乱率,应重视早期新生儿血糖监测。  相似文献   
8.
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对淋巴结核分型诊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对淋巴结核分型诊断的研究,提高淋巴结核诊断准确率。方法 根据显微镜下淋巴结核不同时期的针吸细胞病理学特点及特征性结构改变,结合抗酸染色和结核抗体检测做出分型诊断。结果 在5 0 9例结核性淋巴结炎中,男16 8例,占33% ,女341例,占6 7% ,年龄1~78y ,平均2 8 .3y。结核初期—炎性增殖期2 8例占5 . 5 % ;结核早期—淋巴结节期6 1例,占11 .9% ;结核中期—结核结节期2 75例,占5 4 . 1% ;结核晚期—干酪样脓性坏死期131例,占2 5 . 7% ;结核恢复期—纤维素增殖期14例,占2 . 8%。炎性增殖反应期非特异性形态学变化,需结合结核抗体阳性和腺苷酸脱氨酶明显增高有助于诊断,结核结节期主要可有较多的类上皮细胞及郎罕氏细胞,而干酪样脓性坏死期主要见大量坏死组织及碎屑、少量残碎不全类上皮细胞,此期主要能查到抗酸杆菌为特点;纤维增殖期,抽出物难取,仅见少数纤维组织、纤维细胞及黏液间质为其特点,提示结核恢复、瘢痕形成所致。结论 应用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方法对淋巴结做出分型诊断,不但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对了解结核进展、预后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我院自1965年开始,采用床边直接输血法,不加抗凝剂,供血者血液离体后、凝血前输入病人体内。在抢救失血性休克、DIC等危重病人中,获得良好效果。临床抢救98例病人,构转危为安。现简介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供血者必备的条件:血液检查,肝功、Hb、HBV、HCV、梅泰、艾滋病等指标均正常,且身体健壮,肘窝静脉血管清晰.与病人进行交叉配伍合格,心理素质高的自愿供血者。1.2医务人员;4人,1入采血、1人传递。l人输血.护理员l人负责现摸血压、记录用血量等。1,3材料;SOCCX3OClll无菌方盘内,2OI。l玻璃针管数套·12号针头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