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8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哮喘儿童头发锌、铁、铜、钙的含量观察及临床意义长乐市陈修园医院刘文熙陈兰珍福州市中医院儿科张南近年来我们对哮喘儿童头发的锌、铁、铜、钙值进行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哮喘患儿组为长乐市陈修园医院及福州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  相似文献   
2.
吴茱萸制南星外用治疗滞颐69例长乐市陈修园医院(350200)刘文熙滞颐,俗称“流口水”,是指儿童口涎不自觉地从口内流溢出来。以3岁以内的幼儿为最多见。笔者以吴茱萸、制南星外用治疗69例,获得良效,现小结如下:1一般资料:69例中男48例,女21例;...  相似文献   
3.
藿葛合剂治疗小儿秋泻1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小儿外感高热,审证求因,探索截热之法并拟定方药,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1 细审致病之因:病必有因,引起外感高热的病因,主要是六淫邪毒为多。据临床所见任何不正常之气,大多夹有邪毒致病,古有无毒不起热之说。因此,重视邪毒致热的因素有利于治疗。2 掌握临床特点:小儿外感高热除邪毒因素外,尚与其生理病理特点有关。小儿易感、易热、易变为之不足,但治疗得当则易愈亦是其有利之处。掌握此特点,对患儿应注意保护,防止感触,一旦发病则应及早治疗以求速愈,或避免传变。3 截热方法举要3.1 解表清热法:以辛凉解表兼清气分热药物为主,用…  相似文献   
5.
儿童期多动综合征,是WHO公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简称ICD—9)中确定的。以往称为儿童多动症,又名脑功能轻微失调。是一种儿童行为异常性疾患。其临床表现是患儿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情绪不稳,自我控制能力差,以致影响学习成绩。这不仅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也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当前世界各国已逐渐认识到这是儿童精神卫生工作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本病好发于学龄儿童。根据国外文献报道,在学龄儿童中患病率5~20%;国内的调查报告约3~10%。各家报道均以男孩多见。由于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大,而且会反复。中医治疗的报道虽然不多,但已取得明显的优势。兹将所见资料作一概述,并提出我们的治疗设想,以求教于同道。 1 病因病理祖国医学虽无“儿童期多动综合征”的病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波谱分析技术(MRS)应用于临床诊断脑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确诊为脑肿瘤的78例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扫描检查,并予弥散加权成像及波谱分析。比较不同脑肿瘤及其对侧正常区域脑组织的ADC值,记录不同肿瘤代谢物变化情况。结果脑膜瘤平均ADC值明显高于对侧正常区域脑组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P0.05);脑转移瘤平均ADC值高于对侧正常区域脑组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P0.05);星形细胞瘤平均ADC值为高于对侧正常区域脑组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9,P0.05)。脑膜瘤、脑转移瘤和星形细胞瘤之间ADC值方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I-II级星形细胞瘤与III~IV级星形细胞瘤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P0.05),与对照侧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转移瘤、脑膜瘤及星形细胞瘤NA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NA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星形细胞瘤NAA/Cho和NAA/Cr值明显高于脑转移瘤、脑膜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脑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ADC值本身并不能很好鉴别实性肿瘤,联合应用波谱分析技术,并结合常规磁共振检查可对常见脑肿瘤进行定性分析和恶性程度分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1988年—1990年应用四白散加味治疗小儿厌食症115例,疗效颇佳,小结如下: 本组男性63例,女性52例;1~3岁41例,4~6岁69例,7~9岁3例,10岁以上2例。四白散由茯苓、扁豆、淮山各9g,白术6g组成。是澹寮方“六神散”去人参、  相似文献   
8.
抽动-秽语综合征,好发于4~16岁,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面肌及上肢痉挛,严重时可发出怪叫声。激动时症状明显,入睡后消失,注意力分散时减轻,有时也能用意志暂时控制。笔者用中药治愈2例,现将其中1例介绍于下。患者女,16岁。于1年前感冒后出现不自主面肌痉挛、摇头及双上肢抽动,2~3个月发生1次,随后发作次数逐渐增多。近两个月来每天发作1~2次,持续10~20分钟后自行停止。曾经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