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Miles腹会阴联合切口,是治疗下段直肠癌的常用术式。但因切口多不采用一期缝合,故而遗留有巨大残腔,在换药时常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切口愈合时间亦较长。为了减轻换药痛苦和使切口早期愈合。1981年以来,我科对18例实行了会阴部切口一期缝  相似文献   
2.
浆细胞性肉芽肿较少见,查阅国内1985年以前文献尚未见有原发于肝脏的报告。我科于1986年5月收治1例。病历介绍患者女,24岁,住院号2524。于6年前出现间歇性上腹部剧痛,伴发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0例可切除进展期胃癌进行腹腔卡铂术前化疗药代动力学研究。卡铂300mg/m2加生理盐水750ml快速腹腔注射,160~180min取腹腔液、门静脉及外周血,240~270min取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腹膜、大网膜、阴性淋巴结,测定总铂浓度。结果表明,腹腔液浓度最高,平均48.14μl/ml,门静脉次之为10.1μl/ml,分别是外周血的8、1.6倍。被测组织中,腹膜浓度超出其它组织浓度(Ρ<0.05),癌组织含量高于正常组织。研究证明,卡铂术前腹腔化疗不仅提高腹腔、门静脉药物浓度,而且,在腹膜、癌组织内有一定聚积性,对于杀灭腹腔亚临床病灶,改善临床分期,控制医源性转移,提高治愈性手术切除率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术中腹腔灌注卡铂致出血二例报告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承德市067000)刘志满,姚有为1993年3月~1993年12月,本院对35例有浆膜侵润、腹膜种植及腹水的恶性腹腔肿瘤患者采取术中腹腔灌注卡铂治疗,其中2例发生术后腹腔及切口出血,报告如下。1病例介...  相似文献   
5.
齿状线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利用瘤体外翻量化切除、齿状线吻合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 对21例肿瘤距齿状线3cm内的低位直肠癌实施齿状线吻合保肛治疗.腹部手术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会阴部手术采用瘤体外翻于肛门外,依据病理分化程度,直视下量化切除肿瘤的方法,并利用单吻合器于齿状线处实施吻合(齿状线组).与同期26例吻合口距齿状线0~2 cm(0~2 cm组)进行比较,对2组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肛门节制大便功能等进行评价.结果 全组无手术病死.齿状线组:3年、5年生存率为83.6%、74.4%,局部复发率4.8%;0~2 cm组:3年、5年生存率为84.6%、72.1%,局部复发率7.7%.术后3、6、9个月肛门功能优良率评定结果分别为,齿状线组:28.6%、71.4%、95.2%;0~2 cm组:68.0%、88.0%、100%.结论 对于患者强烈要求保肛的低位直肠癌,在病例选择适当和手术技巧娴熟的基础上,采用瘤体外翻于肛门外直视下并量化切除后,利用单吻合器在齿状线处实施吻合的保肛手术简便可行,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在直肠癌切除术过程中 ,从骶前游离直肠后壁时 ,损伤骶前静脉丛或粗口径的骶椎椎体静脉 ,可引起严重的骶前出血。如处理不当 ,极易造成患者出血性休克直至死亡。我院自 1995年 1月至今 ,共有 5例发生骶前静脉丛破裂出血 ,均经应用医用胶进行局部粘合止血 ,达到满意止血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自 1995年 1月至今共收治直肠癌 198例 ,其中 171例行根治或姑息性癌肿切除 ,5例发生骶前静脉丛破裂出血 ,3例为经腹会阴联合切除 ,2例为经腹前切除。女性 3例 ,男性 2例。年龄最小 37岁 ,最大 72岁。术中采用医用胶局部粘合止血 ,均于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半乳糖凝集素-3( Galectin-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大肠癌进展过程中的意义,旨在为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大肠癌组织、20例大肠腺瘤和20例大肠正常粘膜组织中Galectin-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结果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实验资料的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完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Galectin-3在大肠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均有阳性表达,表达强度依次增加,三组之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②Galectin-3在浸润程度深的大肠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浸润程度浅的(P<0.01);Galectin-3在低分化大肠癌中的表达则高于高分化和中等分化的(P<0.05);Ga-lectin-3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 P<0.01)。 Galectin-3在不同性别、年龄(≤60,>60)及肿瘤发生部位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Galec-tin-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提示Galectin-3的高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Galectin-3在大肠癌不同浸润深度、不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提示上述指标在大肠癌的浸润、生长及远处播散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可作为判断大肠癌转移及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家族性大肠息肉病是一种较少见的遗传性疾病,以大肠粘联广泛密集分布着的腺瘤性息肉为特征,癌变率很高。本院1985年收治一典型病例,并调查其家族中5名成员,确诊为本病者3例,可疑者2例。  相似文献   
9.
单纯乳管切除治疗良性乳头溢液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乳管切除治疗良性乳头溢液17例报告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067000)刘志满,姚有为乳头溢液为女性乳房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其中以大导管乳头状瘤及乳腺导管扩张症为多见,以往多主张行乳腺腺叶切除或乳房的区段切除。术后常因乳房组织的局部缺损.造成患...  相似文献   
10.
邢会军  张学敏  崔秀成  侯雷  刘志满 《河北医药》2010,32(21):2972-2974
目的通过建立人LOVO细胞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联合分化诱导剂(RA)抗结肠癌生长的效应,二者是否具有协同效果。方法建立人LOVO细胞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模型建立后分组治疗,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TNP-470组、RA组和联合组(TNP-470+RA)至治疗结束时处死裸鼠,测量皮下移植瘤重量,计算抑瘤率;检测肿瘤组织结肠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裸鼠皮下移植瘤瘤重、抑瘤率,联合组和对照组及TNP-470组、R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NP-470组、RA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癌细胞A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与RA组和TNP-470组癌细胞的AI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与分化诱导剂RA联合治疗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比TNP-470或RA单药治疗具有更强的抑瘤作用,TNP-470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切断肿瘤细胞的血供和营养供给,抑制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而RA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VEGF的表达抑制肿瘤的生长,二者联和应用,抗肿瘤效应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