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心肌梗死后梗死部位去胆碱能神经支配的影响,以求证实葛根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2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心肌梗死模型组、神经生长因子组和葛根素组。2d后取材,以KarnovskyRoots法,显示胆碱能神经纤维,应用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胆碱能神经纤维密度。结果:心肌梗死模型组大鼠梗死区及梗死周围区胆碱能神经纤维密度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神经生长因子组和葛根素组大鼠胆碱能神经纤维密度均比模型组明显增高(均P<0.05);葛根素组与神经生长因子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葛根素能够减缓大鼠心肌梗死后的去胆碱能神经支配,有类似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老年功能性失眠整体辨治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失眠是大多数老年人都会经历的睡眠--醒觉模式的生理变化,现代医学指排除心脑疾患、躯体及情感原因,患者连续3周以上入睡难、易醒及(或)多梦、晨醒早等表现的睡眠障碍,多伴见头晕头痛、心悸乏力、健忘等症状.整体辨治是指在中医学整体观指导下按照社会一心理一生物医学模式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干预管理,疗效满意,现将临症心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视神经屏障与血脑屏障之间的差异。 方法 SD雄性大鼠20只,分别取视神经的筛板前区、筛板区、筛板后区、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和大脑皮层,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各部位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转铁蛋白受体(OX-26)和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OX-47)的表达及微血管周围纤维蛋白原外渗情况。 结果 电子显微镜显示视神经各段和大脑皮层微血管内皮细胞均为紧密连接,但筛板前区质膜囊泡较大脑皮层多(P<0.05);而筛板区、筛板后区、眶内段、管内段和颅内段质膜囊泡与大脑皮层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筛板前区微血管内皮细胞OX-26和OX-47表达阴性,微血管周围有微量纤给蛋白原外渗;而筛板区、筛板后区、眶内段 、管内段、颅内段和大脑皮层微血管内皮细胞OX-26和OX-47阳性表达,微血管周围未见纤维蛋白原。 结论 筛板前区微血管内皮细胞在超微结构、标记物表达及通透性方面与大脑皮层存在差异,因而不具有血脑屏障特性,而筛板区、筛板后区、眶内段、管内段和颅内段与大脑皮层存在相似的特性,故具有血脑屏障特性。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6,22:390-393)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脑屏障与血-神经屏障内皮细胞在超微结构、通透性及标记物表达方面的差异。方法取大鼠前额叶皮层和坐骨神经。用电镜观察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转铁蛋白受体(OX-26)和内皮屏障抗原(EBA)的表达及微血管周围纤维蛋白原外渗。结果电镜显示,血脑屏障和血-神经屏障微血管均为紧密连接,但血-神经屏障吞饮小泡较血-脑屏障多(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血-神经屏障OX-26和EBA阴性表达,微血管周围可见微量纤维蛋白原外渗;血-脑屏障OX-26和EBA均强阳性表达,微血管周围未见纤维蛋白原外渗。结论血-脑屏障与血-神经屏障内皮细胞虽然均为紧密连接,但两者在吞饮小泡数量、标记物表达及通透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我们自1990—1992年观察治疗82例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其中42例用蝮蛇抗栓酶治疗,30例用复方丹参治疗,发现蝮蛇抗栓酶治疗组总有效率大于复方丹参治疗组,两组疗效相差非常显著(P<0.005).1 临床资料1.1 蝮蛇抗酸酶组:男33例,女9例,年龄在65—80岁,复方丹参组:男26例,女4例,年龄60—72岁.1.2 诊断依据:两组均经临床确诊为椎一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均表现为眩晕、恶心、均排除美尼尔氏综合证,前庭神经元炎,脑肿瘤等疾病).  相似文献   
6.
血-视神经屏障特性已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伊文思蓝定量方法,比较了糖尿病大鼠40d血-视神经屏障通透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通过降低过氧化反应水平、减少神经元的坏死和凋亡、促进新生血管再生、缓解血管痉挛、抑制炎症反应及调节神经递质等机制,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1]。内皮屏障抗原(EBA)是一种膜蛋白,在血脑屏障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Ghabriel等[2]认为EBA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梗死灶边缘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纤维密度的变化,探讨AChE阳性神经纤维的再支配过程。方法:实验用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应用Kamovsky--Roots法和电镜组化技术,显示左心室梗死周围区1、2、12周AChE阳性神经纤维的密度变化。结果:①AMI后1、2周左心室梗死边缘区的AChE阳性神经纤维密度降低(P〈0.05),②12周后梗死边缘区的AChE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升高,接近对照组。③电镜下见AChE阳性反应物以散在颗粒形式出现于肌间神经纤维走行处。结论: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12周,梗死周围区的存活心肌出现了神经再支配。  相似文献   
9.
刘式威  赵玲辉  吕霞  薛红杰  徐嘉惠  王丽华 《解剖学杂志》2005,28(2):207-208,211,F003
目的:观察心前区疼痛刺激对急性心梗大鼠心梗范围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急性心梗对照组,心前区疼痛刺激组,六烃季(Hexamethonium,HEX)注射组,8-对苯磺酸基茶碱(8-p-sulfophenyl)theophylline,8-SPT)注射组。左心室连同室间隔横切,硝基四氮唑兰染色法测量心梗面积。结果:心前区疼痛刺激组较急性心梗对照组心梗面积显著减小。HEX注射组和8-SPT注射组与急性心梗对照组心梗面积无明显改变。结论:心前区疼痛刺激可能通过交感神经兴奋,间接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血脑屏障内皮屏障抗原(EBA)及通透性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为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采用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2 h、再灌注24 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24 h后断头取脑,制作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脑屏障EBA和Fibrinogen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EBA免疫反应阳性血管数5.30±1.24,假手术组EBA免疫反应阳性血管数15.20±1.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再灌注组Fibrinogen免疫反应阳性血管数8.60±3.12,假手术组Fibrinogen免疫反应阳性血管数1.30±0.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能显著减少血脑屏障EBA表达,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