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川椒丸对腹泻型小鼠小肠推进功能和腹泻指数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川椒丸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用炭末灌胃生理盐水来测定小肠推进率,番泻叶造模来比较腹泻指数。结论与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比较,川椒丸不同剂量组小肠推进率和腹泻指数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椒丸具有抑制小肠功能亢进和止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药物本身的治疗效果很重要,但是不同的药物剂型对临床治疗效果不一样。同一种药物给药途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时,相同的药物所用的制备工艺和辅料的不同,其药效也有着明显的差异。目前,临床用药所涉及的药物剂型问题有很多,部分医疗机构对药物的剂型因素和合理用药的认识都不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WBC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49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PCT、CRP及WBC水平监测,比较细菌感染性疾病组和非细菌感染性疾病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细菌感染性疾病组PCT、CRP及WBC阳性率分别为89.1%、77.2%、74.3%,非细菌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正>膝骨关节炎患者普遍存在肌力下降、肌力不平衡现象,下肢肌力下降是造成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负重增加、下肢力线异常、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并且与患者身体功能密切相关[1-2]。我们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膝关节最大等长肌力测试和WOMAC量表评定,研究膝关节伸屈肌群的相对等长肌力与关节功能的相关性,为后期康复治疗提供客观依据。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的膝骨关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现今治疗消化性溃疡病药物的应用,对抗酸药以及胃动力药的应用趋势在临床上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胃肠科在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病患者,并给与患者抗酸药、胃动力药、H2受体拮抗剂、胃黏膜保护剂以及其他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对其情况采用的用药额度以及金额排序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用药额度以及金额排序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抗酸药以及胃动力药品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不仅效果显著,且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的用药排列上也一直是应用的较为广泛。结论经过数据表明,抗酸药以及胃动力药物都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极为有效的且广泛应用的特效药物,且值得在临床治疗用药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9例放射根瘤菌菌血症分析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放射根瘤菌的生物学特征,探讨放射根瘤菌所致菌血症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1年3月医院收治的9例血培养中检出放射根瘤菌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9株放射根瘤菌的生物学性状高度一致,该菌对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精苷类、呋喃妥因可能表现为敏感.结论 放射根瘤菌可引起菌血症,常见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放射根瘤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经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川椒丸对小鼠体内肠道常见致病菌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湿热泄泻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腹腔注射小鼠致死量大肠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3种不同的细菌菌悬液,制作腹泻感染动物模型,观察川椒丸高、中、低3个不同剂量(以下简称九香高、中、低剂量组)及肠康片、诺氟沙星胶袭对感染小鼠模型的存活率、存活动时间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相比,各药物组均可显著提高3种不同细菌感染小鼠模型的存活率、明显延长其存活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诺氟沙星组、九香高制剂量组均明显优于肠康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九香中剂量组与肠康片组、九香高制剂量组与诺言氟沙星对感染模型小鼠存活率的提高及存活时间的延长相当。结论:川椒丸对腹腔注射致死量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和乙型副伤寒杆菌等感染小鼠模型可明显提高其存活率,显著延长感染小鼠存活时间,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表明其对感染模型小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体内肠道常见致病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川椒丸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TNF-α和IL-8的影响,探讨UC的发病机制及川椒丸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川椒丸灌胃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胃组,20只,组。用TNBS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3d后给予相应治疗药物,连续3周。观察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治疗后SD大鼠模型血清TNF-α和IL-8水平的变化。结果川椒丸灌胃组结肠镜下黏膜炎症修复情况优于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胃组,川椒丸灌胃组血清TNF-α和IL-8水平较SASP灌胃组降低(P〈0.05)。结论川椒丸灌胃治疗UC大鼠模型疗效显著;降低血清TNF-α和IL-8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