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在睡眠、醒觉安静、哭闹和哺乳状态下的呼吸暂停情况。方法选取36例成熟儿和30例使用氨茶碱的未成熟儿作为观察对象。用新生儿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护、记录66例新生儿在不同状态下的呼吸暂停次数,并计算出呼吸暂停指数和出现病理性呼吸暂停的发生率。结果成熟儿在哺乳、哭闹、睡眠和醒觉安静时呼吸暂停指数分别为4.4±3.9、3.7±2.7、3.3±2.9和2.9±2.6;未成熟儿分别为3.7±2.6、2.4±1.9、3.3±3.0和1.7±0.9;在醒觉安静和睡眠时出现病理性呼吸暂停的比例,足月儿为11.1%和33.3%,未成熟儿为0和28.6%;新生儿在哺乳和哭闹时出现病理性呼吸暂停的发生率约为安静时的2倍。结论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密切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情况,做到早发现、快处理,以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颈部皮肤温度测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嫣媚 《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1):588-589
本文将颈温与机体的核心体温(肛温)作对比分析,探讨新生儿颈温测量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结果显示,颈温与肛温有高度正相关,新生儿颈温测量的正常值为36.2℃~37.1℃,除在环境温度过高(〉30℃)或低体温(肛温〈36.5℃)时,颈温测量不能真实反映机体的体温外,新生儿颈温测量是可以准确,可靠地反映机体的真实温情况,且操作方便,可作为新生儿体温测量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哮喘患儿实施各种有效管理干预后患儿在疾病状态、生活质量和从医性等方面的改善.方法 将100名哮喘患儿进行分组对其管理干预,对管理干预前后的各组数据进行逐一记录,评价.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以及管理干预,患儿疾病治疗状况、治疗依从性都有了改善.结论 健康教育对于哮喘发作的控制、疾病治疗状况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哮喘患儿实施各种有效管理干预后患儿在疾病状态、生活质量和从医性等方面的改善。方法将100名哮喘患儿进行分组对其管理干预,对管理干预前后的各组数据进行逐一记录,评价。结果通过健康教育以及管理干预,患儿疾病治疗状况、治疗依从性都有了改善。结论健康教育对于哮喘发作的控制、疾病治疗状况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6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常规检测部位(前额正中部位)和遮盖部位(光疗时眼罩遮盖的前额眉心部位)同时进行经皮胆红素(TcB)测定。结果显示,光疗后在常规部位的TcB读数较光疗前明显降低,12h后,又明显增高。在遮盖部位,光疗结束时的TcB读数较光疗前有所降低,12h后,则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光疗后应选择光疗时遮盖的部位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从而避免光疗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能更准确地评价患儿的黄疸程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颈温与机体的核心体温(肛温)作对比分析,探讨新生儿颈温测量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结果显示,颈温与肛温有高度正相关;新生儿颈温测量的正常值为36.2℃~37.1℃;除在环境温度过高(>30℃)或低体温(肛温<36.5℃)时,颈温测量不能真实反映机体的体温外,新生儿颈温测量是可以准确、可靠地反映机体的真实体温情况,且操作方便,可作为新生儿体温测量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7例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患儿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疼痛管理、病情监测、饮食及营养管理、生长抑素的使用、保护性隔离和心理护理,提示护理人员需重视疼痛及饮食管理,注意并发症的观察,预防患儿继发感染。所有患儿均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黄疸经皮胆红素测定部位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常规检测部位(前额正中部位)和遮盖部位(光疗时眼罩遮盖的前额眉心部位)同时进行经皮脸红素(TcB)测定。结果显示,光疗后在常规部位的TcB读数较光疗前明显降低,12h后,又明显增高。在遮盖部位,光疗结束时的TcB读数较光疗前有所降低,12h后,则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光疗后应选择光疗时遮盖的部位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从而避免光疗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能更准确地评价患儿的黄疽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1例PICC带管儿童院外断裂残端进入心脏的抢救处理及护理防范.方法 运用snare system抓捕系统在局麻下行介入手术,于儿童右侧股静脉穿刺RFV并置入7F血管鞘,注入肝素1 200U,送入snare system抓捕系统于右心房内抓捕PICC残留软管.结果 顺利将残留在儿童体内一端位于左侧锁骨下静脉,体部绕过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另一端位于右下肺动脉分支的PICC残留端取出,测量导管的残端长度为35.2 cm,与脱落的导管管口吻合,无缺失,距断裂口约0.8 cm处又见一裂口,经医护及家属三方同时检查导管完整,各断裂口相吻合.结论 加强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院的护士对PICC维护操作知识的培训;建立儿科家长护理交流微信群;加强带管出院患儿及家属的保管安全意识教育;依托专科护士及静脉治疗学习班学员建立维护点,将带管出院的患儿转介到维护点进行院外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