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1.
目的分析血清样本中溶血、脂血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收集的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液标本60份,提取血清、充分混合并适当处理后将标本分为正常组、溶血组及脂血组。对三组血清标本行生化检验[包括血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血糖(GLU)、肌酸激酶(CK)、血肌酐(Scr)],对比三组各检测指标间的差异。结果溶血组血清标本内ALB、TP、TBIL、AST、BUN、GLU、高于正常组(P<0.05);脂血组TBIL、ALT、GLU高于正常组(P<0.05);而三组间其他生化检测项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当血清标本存在溶血、脂血现象时,全部会对生化检验结果的精准度造成一定的干扰,故临床在血液标本的收集、转运与储存内,需对各类操作进行严格规范,以此避免漏诊、误诊情况的出现,最大程度的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folate receptor-positive circulating tumor cells,FR^(+)CTC)与患者肺部病灶良恶性的相关性,建立基于临床资料、影像学和FR^(+)CTC的肺部肿物恶性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1 277例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查且病理结果明确的肺结节及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8例、女759例,中位年龄为57(29~85)岁。随机将患者分配到试验组和验证组,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对其进行内部及外部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模型区分度,校准曲线检验模型一致性。结果试验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25例、良性疾病患者113例;验证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19例、良性疾病患者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FR^(+)CTC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女性、FR^(+)CTC值>8.7 FU/3 m L、胸膜牵拉征阳性、结节直径、毛刺征阳性、结节中实性成分直径比值<1是病灶直径≤4 cm肺肿物良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区分度检验试验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8,敏感性为86.36%,特异性为83.19%;验证组AUC值为0.903,模型敏感性为79.45%,特异性为90.00%,表明Nomogram模型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表明Nomogram预测模型一致性良好。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FR^(+)CTC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本研究建立的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模型精准度良好,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供应-调剂-配送(SPD)供应链系统用于医院药品管理的效果,为医院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医院建立SPD供应链管理模式,统一规范管理医院药品物流和信息流,利用信息条码技术,将药品的供应、库存、调剂、配送等工作进行集中于SPD供应链系统中一体化运行。回顾性调查SPD供应链系统运行前(2018年1月至5月)及运行后(2019年1月至5月)月均药房盘点所用时间、月均账物相符率、门诊患者取药平均等候时间、住院患者口服用药医嘱单平均调剂时间,同时全样本抽取同期药品管理、药品调剂、临床给药、信息管理环节的全部用药错误记录,对比分析SPD供应链系统运行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评价SPD供应链系统对药品管理及防范用药错误方面的改进效果。结果与运行前比较,该院SPD供应链系统运行后月均药房盘点所用时间、门诊患者取药平均等候时间、住院患者口服用药医嘱单平均调剂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月均账物相符率显著升高(P<0.05),药品管理、药品调配及临床给药环节错误例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SPD供应链系统的应用,可有效提升医院药品管理效率,减少用药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单用磁导航(remote magnetic navigation, RMN)导管和联合环形标测电极(circular mapping catheter, CMC)在RMN指导下行心房颤动(房颤)消融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手术相关参数。方法:入选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期间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RMN导管法(RMN组)和联合Lasso法(CMC组)行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pulmonary vein antrum isolation, PVAI)。主要研究终点为急性双侧PVAI成功率和空白期后手术成功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手术相关参数,包括X线暴露时间、消融时间、左心房操作时间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复发患者再次手术均采用联合Lasso法。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动态心电图,观察房颤复发情况。结果:RMN组和CMC组急性PVAI成功率分别为97.3%和9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MN组相比,CMC组X线暴露时间明显延长[(6.4±1.5) min比(8.8±1.5) min,P0.05)。术后平均随访(9.7±4.4)个月,2组房颤消融成功率RMN组比CMC组为76.7%比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MN指导的阵发性房颤行PVAI时,RMN法和联合Lasso法均安全、有效;同时,RMN法有助于减少X线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楔形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和胸腔镜楔形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2月至2021年7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达芬奇机器人和胸腔镜楔形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总个数、清扫淋巴结总站数及N2站数、术后引流管带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机器人组的清扫淋巴结总站数及清扫淋巴结N2站数较胸腔镜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和术后带管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个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楔形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且淋巴结总站数及N2站清扫更彻底,手术时间和带管时间更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应用一代冷冻球囊消融(cryoballon ablation,CB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的长期临床结果 ,同时探讨AF术后远期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CBA术的PAF患者146例,首选28 mm一代冷冻球囊,如反复消融未达到术中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则选择23 mm球囊再次进行消融。随访复发情况,主要终点是空白期(手术后90 d)后发生的AF事件,同时分析AF远期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PVI成功率达97.3%,平均手术时间(99.7±23.8)min,随访(30.3±6.1)个月后手术成功率为63.0%(92/146)。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期间,发生动静脉瘘1例,急性脑梗死1例,膈神经麻痹3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心包填塞、左心房食管瘘及症状性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左心房容积[比值比(OR):1.014,95%可信区间(CI):1.001~1.028,P=0.039]和尿酸水平(OR:1.009,95%CI:1.001~1.016,P=0.025)是远期AF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运用一代冷冻球囊治疗PAF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远期有效性,同时术前患者左心房容积和血清尿酸水平是CBA术后晚期AF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