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attack,TIA),也称一过性脑缺血性发作或小中风,是脑梗死的先兆发作。它是指短时间内脑血流量减少导致一过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发作突然,历时短暂,一次发作持续数秒至24h,一般常为5~20min,其发作有多种机制。为进一步探讨血液流变学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对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已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早Ⅰ期、准确、快速诊断ACS,及时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减少该病致残率、致死率的主要措施。心肌酶谱、肌钙蛋白Ⅰ(TnⅠ)作为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其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是临床很有价值的诊断和观察指标。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心内科和急诊科近几年收治的ACS病例上述指标的阳性率变化,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银杏叶制剂和丹参对急性肾衰兔肾皮质局部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兔肾皮质局部血流量(regional renalblood flow,rRBF)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以及银杏叶制剂(Ginkgo Bilobal Extraction,GbE)、丹参对其的影响.方法用50%的甘油10 ml/kg行兔后肢肌肉加压注射,建立ARF动物模型,观察血液流变学、rRBF的变化,并给予GbE、丹参注射液对比观察.结果 ARF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异常,rRBF明显下降.ηb、ηb、EAI、HCT等与rRBF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GbE组、丹参组动物血液流变学、rRBF等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ARF时血液流变特性恶化和肾局部微循环障碍可能是造成rRBF下降的直接原因之一.GbE、丹参对甘油所致ARF家兔的血液流变特性及肾组织缺血性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肾衰竭(ARF)家兔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家兔28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8只,模型组12只,丹参组8只。麻醉后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耳缘静脉注射,丹参组给予丹参注射液耳缘静脉注射。均为0.5 mL·kg-1,每6 h重复1次,共4次。第1次给药后0.5 h,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双侧后肢肌内加压注射,10 mL·kg-1,模型组和丹参组制备家兔ARF模型,即给予50%甘油溶液双侧后肢肌内加压注射,10 mL·kg-1。检测各组家兔不同时相血小板聚集功能、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内皮素(ET)等指标及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肌内注射给药后2,24 h血小板聚集性、TXA2 、ET均明显升高(均P<0.01),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明显降低(P<0.01),心肌组织出现严重的缺血性损害;丹参组则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组家兔肌内注射给药后2,24 h,血小板聚集性、TXA2、ET明显降低(均P<0.01),6-Keto-PGF1a明显升高(P<0.01),心肌组织缺血性损害明显减轻。结论ARF时,家兔血小板聚集性改变和血管活性物质与氧自由基的增高可能是造成心肌组织缺血性损害的直接原因之一。丹参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TXA2、ET等明显减轻ARF家兔心肌组织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估人工肝支持系统中血浆置换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本院2005至今36例行血浆置换的患者,比较置换前后生化指标及病情变化。结果: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总有效率为61%。结论: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比较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8.
<正>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测定582例糖尿病患者和150例健康人Cho-c、TG、LDL-c、HDL-c、apoA、apoB、血糖(BG)以及血压(SBP、DB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Cho-c、TG、LDL-c、BG明显升高(P<0.05~0.01);Cho-c与BG呈明显正相关(P<0.05);TG与BG、SBP、DBP呈明显正相关(P<0.05~0.01);BG与SBP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脂代谢及糖代谢异常。TG和BG水平与血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病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通过加强对输血病历的管理,促进临床输血的规范化,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防范输血所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为主要依据,每周随机抽查内、外科运行病历各6~10份,对输血病历中的输血相关文书、输血医嘱、输血适应证、护理输血医嘱执行情况、输血不良反应等进行检查,并现场反馈,每个月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提出整改意见。结果:2012-03—2013-02共随机抽查住院患者输血病历为458份,外科265份(57.86%),内科193份(42.14%);其中,存在缺陷病历159份(32.78%),外科123份(77.36%),明显高于内科(36份,22.64%);以患者输血知情同意书和输血病程记录存在缺陷最为常见。结论:部分临床医生对输血病历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应通过对输血病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加强对临床输血病历质量的检查、分析和改进,增强医护人员对临床输血风险的认识,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合理性,主动防范输血医疗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患者微循环与血液流变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微循环障碍与血液流变性变化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银屑病患者多项血液流变性指标以及甲襞微循环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健康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银屑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硬度(TK值)、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明显升高(P均<0.01),红细胞压积(Hct)无明显差异(P>0.05)。银屑病组管袢模糊,畸形管袢增多,袢顶狭窄较多见,输入枝血管变细,输出枝血管增粗,管袢缩短;微血管血流速度缓慢,多呈粒流、粒缓流,红细胞聚集,可见白色微小血栓;管袢周围视野极度模糊,袢顶渗出或出血,乳头呈浅波纹状或平坦;用田牛加权积分法分析,银屑病患者甲襞微循环明显异常,其形态、流态、袢周等指标积分值以及综合积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银屑病组ηb低切值、EAI、血沉与甲襞微循环流态积分值及综合积分值均呈明显正相关(与流态积分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8、0.29、0.21;与综合积分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6、0.24、0.19;P均<0.01)。结论:微循环障碍是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微循环改变的机理可能与血液粘度增高,毛细血管扩张以及通透性增加有关。临床上采用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治疗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