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分析耐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且血培养出现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数据通过回顾原始病历进行收集。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费舍尔确切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结果共有695例患者被纳入该研究,其中对美罗培南耐药的为401例(58%)。研究确定了3个诱导耐美罗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危险因素:1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超过1周;2重症监护病房治疗超过1周;3机械通气治疗超过72 h。结论对于需要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尽早采用细菌学方法确诊致病菌,减少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时间;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消毒隔离措施;尽量缩短机械通气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癫痫病人对于心跳骤停复苏后接受亚低温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后给予亚低温治疗并进行连续脑电监测的成年患者42例。其中男性22例(52%),女性20例(48%),年龄31~62岁,平均47岁。既往有癫痫病史的4例(10%)。通过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查阅病历资料收集所需数据信息。结果:在纳入的42例患者中,有15例(36%,95%置信区间为21%~50%)发生了癫痫,其中7例(17%)发生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34例(81%)死亡,其中26例死于医院内,8例存活出院但仍在心脏骤停发生后的28d内死亡。15例发生癫痫的患者均死亡,其中13例(87%)死于院内,2例(13%)存活出院但28d内死亡;未发生癫痫的27例患者中有11例(41%)死亡,16例(59%)存活超过28d。发生癫痫组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未发生癫痫者(P〈0.001)。结论:提示有癫痫发作症状的患者心肺复苏后接受亚低温治疗预后不良。应用连续脑电监测技术可能有利于早期发现癫痫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闭合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88例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接受急诊开颅手术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的1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χ2检验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评价筛选危险因素对颅内感染的影响。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放置脑室外引流的危险性最高(OR=5.687),其余依次为发生脑脊液漏、手术时间6 h、手术次数1次、伴有糖尿病及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5分(OR1)。结论多种危险因素与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关系密切,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从而达到减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研究其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防范措施。结果:28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36%,其中局部渗血、血肿形成4例(1.43%),误穿动脉3例(1.07%),气胸1例(0.36%),血气胸2例(0.71%),局部感染2例(0.71%),心律失常3例(1.07%)。结论:熟练掌握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方法、注重细节技巧、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提高穿刺成功率、增强安全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癫(癎)病人对于心跳骤停复苏后接受亚低温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后给予亚低温治疗并进行连续脑电监测的成年患者42例.其中男性22例(52%),女性20例(48%),年龄31~62岁,平均47岁.既往有癫(癎)病史的4例(10%).通过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查阅病历资料收集所需数据信息.结果:在纳入的42例患者中,有15例(36%,95%置信区间为21%~50%)发生了癫(癎),其中7例(17%)发生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34例(81%)死亡,其中26例死于医院内,8例存活出院但仍在心脏骤停发生后的28 d内死亡.15例发生癫(癎)的患者均死亡,其中13例(87%)死于院内,2例(13%)存活出院但28 d内死亡;未发生癫(癎)的27例患者中有11例(41%)死亡,16例(59%)存活超过28 d.发生癫(癎)组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未发生癫(癎)者(P<0.001).结论:提示有癫(癎)发作症状的患者心肺复苏后接受亚低温治疗预后不良.应用连续脑电监测技术可能有利于早期发现癫(癎)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相关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脓毒症相关脑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2012脓毒症指南给予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7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温、血象、APACHE II评分、GCS评分、BIS结果,以及28天死亡率。结果治疗后,2组的APACHE II评分均降低,GCS评分及BIS检查均有改善(P0.05);试验组APACHE II评分、GCS评分、BIS等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试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没有发现醒脑静注射液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相关脑病安全有效,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采用简化COMFORT量表评估机械通气患儿镇静水平时,不同评价者之间以及与脑电双频指数(BIS)的一致性,从而确定其信度、效度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以重症监护病房3~16岁接受机械通气和镇静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以简化COMFORT量表(不包括心率和血压)进行镇静分层评估,同时记录BIS监测数值。由4名专业医师独立完成评估,计算评估者相互之间Kappa值,分析简化COMFORT量表与BIS结果之间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0例患儿,进行了70次评估。4名评分者相互之间的Kappa值为0.62~0.77(P0.001);简化COMFORT量表与BIS结果之间成正相关(r=0.53~0.61,P均0.01)。结论简化COMFORT量表在不同的评价者以及与BIS之间均显示出较高的一致性,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机械通气患儿镇静水平评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