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1.
目的 总结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有4例陈旧性骨折,先给予手术切开骨痂。骨牵引1~2周以松解软组织。纠正髋内翻。恢复下肢长度,再手术复位内固定。术中重视对股骨粗隆部内侧骨结构的重建;髋螺钉一次置放到位;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术后功能锻炼。结果 平均随访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优良率为94.7%。结论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只要使用方法正确。就可取得优良的疗效。即使陈旧性骨折在切开骨痂、骨牵引松解软组织后,使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1989年5月以来实施紫外线辐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2000余例.出现严重反应5例。男3例.女2例;年龄41~62岁。反应在治疗的第4~10次发生。主要表现为回输中或回输结束时发生寒战.继之以高热.体温急骤升高达40℃以上.持续12~48h;反应的第2天出现较重的口唇及周围簇状疱疹和口腔溃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78~84岁,平均80.2岁。骨折类型AO分类:A1型4例,A2型9例,A3型3例。结果:经过6~30个月的随访,16例患者无术后髋关节活动疼痛,再骨折及关节脱位,松动等并发症。1例皮下淤血,经清除血肿后,切口延迟甲级愈合。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可早期活动,只要无绝对手术禁忌症者,均可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来治疗。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心律失常217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为常见病,多发病。并发心律失常较为常见。如不及时抢救,病死率很高。本文对我院1984年1月至1989年12月住院420例COPD患者并发心律失常217例的类型及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骨段滑移术治疗胫骨长节段骨缺损合并小腿软组织缺损的疗效、适应证及术后康复在促进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在2005年1月到2011年1月6年间治疗胫骨长节段性骨缺损合并小腿软组织缺损共13例,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16~35岁,平均24岁。胫骨缺损部位在胫骨中下段11例,在胫骨中上段2例。缺损长度7~15cm,平均9cm。软组织缺损位于小腿的前内侧,范围3cm×2cm~18cm×10cm。采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一期截骨,7d后开始延长,每日1mm,到胫骨远近缺损骨端紧密对合,维持固定直至骨愈合。小腿软组织缺损感染重、渗出多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术后进行康复治疗。结果从开始治疗到去除外固定架,治疗用时11~23个月,平均18个月。13例胫骨骨缺损获得重建,患肢肢体长度与健侧相差小于2cm,截骨延长新生骨部分愈合良好。11例骨缺损接触端自行愈合,有2例骨折断端软组织内陷阻止骨端接触,1例采用软组织松解,1例行软组织松解加自体植骨术。创面均得到覆盖。闭合的创面部分凹陷为贴骨瘢痕,遇阴雨天不适。骨段滑移过程中在牵开3cm左右时患者感到小腿疼痛,对症治疗后大多可继续进行延长,有4例停止延长3~5d后继续延长直至完成。外固定架未出现固定钉明显松动现象,中间2枚固定钉在滑移的中后期有不同程度的对皮肤切割现象,将皮肤钉孔拉成椭圆形,此钉孔在骨段滑移停止后3周左右恢复正常。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正常,踝关节背伸活动可达15°~30°。结论骨段滑移术是治疗胫骨长节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最适合的病例是胫骨中上段或中下段长节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胫骨近端和远端有置入固定钉的足够长度,腓骨完整性较好的患者。结合康复治疗可使伤残肢体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的5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病例,观察几种术式在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中的作用以及术后严格进行康复治疗的意义。方法对5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以"抽出式钢丝固定+跟腱断端环形缝合术"为基础,术中根据跟腱断端缺损长度、病理特点选择手术方式。其中8例断端缺损小于等于2 cm直接采用此法,42例跟腱断端缺损超过2 cm加行倒V-Y腱成形术,3例跟腱缺损同时有皮肤缺损者则加行内、外侧腓肠肌联合肌皮瓣修复术,3例跟腱部分断裂者采用腱膜翻转修复术仅修复缺损部分肌腱。术后分阶段进行运动治疗、理疗等康复治疗。结果 56例患者获得6个月~10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年,按照Amer-Lindholmpin评定法评定,优43例,良13例,优良率100%。结论在对陈旧性跟腱断裂采用手术治疗时,根据损伤类型和术中探查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术后规范、严格的康复训练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96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男55例,女41例,年龄25~84岁,平均62岁。采用PFNA治疗42例,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54例。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34个月,平均19个月。两组患者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及操作简便、固定牢固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一次麻醉下进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4年8月~2006年5月期间收治的6例患者,12个关节,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1岁~53岁,平均34.5岁。6例患者都在一次麻醉下完成双髋置换,生物型假体4例(8个关节);骨水泥型假体2例(4个关节)。结果经过7~28个月的随访按照Harris评分标准,术前:31.5±5.5分,术后:94.5±3.5分。结论同期双髋关节置换能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表明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时对小粗隆骨折固定与否的治疗效果。方法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新鲜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其中小粗隆骨折固定(以下称为A组)治疗36例,小粗隆骨折不固定(以下称为B组)治疗42例,随访8~36个月(平均19个月)。结果两组患者中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固定与不固定,在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但小粗隆骨折不固定组在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上明显优于固定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大结节骨折手术治疗时常用的两种手术入路进行比较观察,探讨这种骨折最佳的手术入路。方法观察对象为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肱骨外科颈合并大结节骨折患者6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A组(27例)和B组(33例),分别采用肩外侧劈开三角肌入路和肩前内侧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物全部采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钛板。比较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折愈合时间、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 6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7.5个月。两组术后无切口感染、无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A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天VAS方面较B组有优势;两组病例在骨折愈合时间,Neer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大结节骨折手术治疗时,采用肩外侧劈开三角肌入路具有术中操作方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失血量,术后疼痛轻等优势;而在骨折愈合时间,Neer评分情况等方面与肩前内侧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效果相当。因此,在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大结节骨折时手术入路应首选肩外侧劈开三角肌的微创入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