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石莼、网地藻藻际微生物丰度对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对石莼、网地藻所附着的藻际微生物丰度进行研究(细菌16S rDNA以及真菌18S rDNA丰度)。结果:石莼多糖含量、藻际微生物总DNA含量均显著高于网地藻(p <0.05)。石莼藻际微生物丰度(细菌1.04×1010-1.42×1010拷贝数/g干样,真菌1.01×107-1.38×107拷贝数/g干样) 显著高于网地藻(细菌2.05×108-6.9×108拷贝数/g干样、真菌2.59×105-4.79×105拷贝数/g干样)(p<0.01)。典型对应分析(CCA分析)表明石莼、网地藻多糖含量与藻际微生物(细菌、真菌)丰度显著相关。结论:石莼、网地藻藻际微生物丰度对多糖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3.
冯学珍 《医疗装备》2015,(16):45-46
目的:探讨和研究不同脂血浓度对于血液分析仪在血常规测量时的干扰状况。方法:将收集到的726例正常新鲜全血标本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得出结果作为对照组,之后将标本离心,使得血液中细胞与血浆分离,将血浆用相同体积的脂肪乳液置换出来,形成低、中、高不同浓度的人工脂血标本,再次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中、高浓度脂血标本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较之对照组假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浓度增高,上述指标显著增高。结论:脂血浓度大于10mmoL/L时即可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会造成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假性增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苯酚-硫酸法测定石莼多糖含量的方法.方法 用超声法提取石莼多糖,用苯酚-硫酸法进行含量测定,以葡萄糖为对照品,检测波长为480nm,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测定条件.结果 1.0mL样液,加5%苯酚液0.8mL、硫酸5.0mL,100℃水浴保温15min结果最佳,测得石莼超声提取物中粗多糖含量为15.62%.结论 优化后的苯酚-硫酸法测定石莼多糖方法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荆根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建立炎症模型观察黄荆根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黄荆根乙酸乙酯提取物的镇痛作用。结果:黄荆根提取物各剂量(16g·kg^-1、8g·kg^-14g·kg^-1)均能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产生抑制作用(P〈0.05);也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肿胀(P〈0.05)。对热刺激和醋酸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黄荆根提取物高、中剂量(16g·kg^-1、8g·kg^-1)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P〈0.05)。结论:黄荆根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荆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荆叶不同溶剂(氯仿、乙酸乙酯、水)提取部分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建立炎症模型观察黄荆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黄荆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镇痛作用.结果:乙酸乙酯提取部分(16g·kg<'-1>、8g·kg<'-1>)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抑制作用最为显著(P<0.01);氯仿提取部分(16g·kg<'-1>)能明显抑制角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肿胀(P<0.01).对热刺激和醋酸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乙酸乙酯提取部分(16g.k<'-1>、8g.<'-1>)和水提物各剂量组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P<0.01),氯仿提取部分各剂量组镇痛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黄荆叶不同溶剂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作用有差异,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而氯仿提取物抗炎作用较强,水提取物的镇痛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