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术(PTGBA)应用于老年急性胆囊炎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接受PTGBA治疗的67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其中48例经1次操作6—24小时后症状缓解,另19例患者经重复穿刺抽吸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在症状缓解后3个月和5个月胆囊炎复发,后再次经穿刺术后缓解。16例患者在PTGBA后半年内行胆囊切除术。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老年急性胆囊炎治疗中,PTGBA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操作方式,且有可重复、易操作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HIT和PTEN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FHIT蛋白及PTEN蛋白在44例HCC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44例肝细胞癌组织中FHIT和PTEN蛋白的阴性表达率分别为38.6%(17/44)和47.7%(21/44),10例正常肝组织中FHIT和PTEN蛋白的阴性表达率均为0,两种抑癌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中的阴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C中FHIT基因的阴性表达率与HCC的病理分级、TNM临床分期和肿瘤直径有关(P<0.05),与AFP水平、HBsAg(+)和有无包膜无关(P>0.05)。PTEN蛋白的阴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与TNM分期、肿瘤直径、AFP水平、HBsAg(+)和有无包膜无关(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FHIT和PTEN在HCC中的阴性表达呈正相关(rs=0.427,P<0.01)。分别比较FHIT和PTEN在HCC中蛋白阳性和阴性表达者的术后1、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IT和PTEN蛋白的异常表达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FHIT可能是判断HCC恶性程度、侵袭能力和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PTEN可能是判断HCC恶性程度和不良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造口旁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0年4月期间8例行腹腔镜下造瘘口旁疝补片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8例造口旁疝患者均在腹腔镜下修补成功。手术时间50~180min,平均135min。疝环大小4.5~6.5cm,平均5.0cm。术后1例出现肠梗阻及复发,后行腹腔镜探查及再次修补术。2例术后早期出现腹胀,1周后腹胀缓解。1例术后出现术区疼痛不适,对症治疗后缓解。本组未发生术区感染。住院时间5~14d,平均7.6d。术后随访1年,除1例复发后行再次手术外,均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下造口旁疝修补术如果注意操作要点,可以替代传统修补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距肿瘤边缘最佳的切除范围及肿瘤浸润相关因素。方法 对100例乳腺癌患者行肿瘤切除的标本分别距肿瘤边缘0.5、1.0、1.5、2.0cm处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对乳腺癌浸润与肿瘤大小、年龄、腋窝淋巴结及肿瘤分期等临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标本中,分别于0.5、1.0、1.5、2.0cm处发现癌细胞浸润36、26、15、0例,肿瘤浸润距离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与肿瘤分期(I、Ⅱ期)无明显相关性。0.5cm浸润距离的腋窝淋巴结阳性率较高,大于1.0cm的浸润距离与腋窝淋巴结状态无相关性。结论 乳腺癌行保乳手术的切除范围至少应为距离肉眼可见肿瘤边缘2.0cm的癌旁组织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距肿瘤边缘最佳的切除范围及肿瘤浸润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乳腺癌患者行肿瘤切除的标本分别距肿瘤边缘0.5、1.0、1.5、2.0cm处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对乳腺癌浸润与肿瘤大小、年龄、腋窝淋巴结及肿瘤分期等临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标本中,分别于0.5、1.0、1.5、2.0cm处发现癌细胞浸润36、26、15、0例,肿瘤浸润距离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与肿瘤分期(Ⅰ、Ⅱ期)无明显相关性。0.5cm浸润距离的腋窝淋巴结阳性率较高,大于1.0cm的浸润距离与腋窝淋巴结状态无相关性。结论乳腺癌行保乳手术的切除范围至少应为距离肉眼可见肿瘤边缘2.0cm的癌旁组织。  相似文献   
6.
夏季的馈赠前几日,父亲从老家捎来了500只蝉蛹。现在,麦收季节刚过,是捉蛹的最佳时机。蝉蛹在我们那里叫“知了猴”,它是知了的幼虫。据说要在地下孕育2~3年,才能一朝破土喧嚣鸣叫18天。在老家,每个夏日,都是在蝉鸣中度过。此起彼伏的知了声,把夏季渲染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保乳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经历了从十九世纪中末Haisted乳腺癌根治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Margotini和Urban扩大根治术,六十年代的Patey改良根治术,发展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Fisher等人提出的保乳手术.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现阶段的保乳治疗包括保留乳腺的手术治疗和术后的辅助治疗两部分.保留乳腺的手术方式包括象限切除,扩大切除和局部切除.保乳治疗是在同改良根治术的疗效相近[1]的前提下,通过缩小手术切除范围来减轻患者的痛苦,满足对美容的要求,提高生存质量.在西方保乳手术已经成为乳腺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术式[2].我国的女性小乳房型居多,缩小手术范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后胆囊动力学紊乱的发病机制.方法 随机抽查140例胃部分切除术后6个月以上的患者,分为Billroth Ⅰ式(40例)和Eiselsberg式(100例)2组.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胆囊动力学功能,放射免疫法测定受检者空腹和餐后30 min血浆胆囊收缩素(CCK)的含量.结果 Eiselsberg组胆囊空腹体积(BV)和胆囊最小体积(RV)明显大于Billroth Ⅰ组,2组比较P<0.05,同时显示胆囊收缩率明显不佳.空腹血浆CCK水平2组无明显差异,餐后Billroth Ⅰ组CCK血浓度的上升梯度明显大于Eiselsbeg组.结论 胃部分切除术导致术后胆囊动力学紊乱的机制与胃部分切除术式的选择、CCK的分泌减少,术中易损伤迷走神经前干肝支等因素相关并导致胆囊排空障碍,诱发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的保乳治疗日渐在国内兴起,本文回顾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历程,并主要探讨保乳治疗的状况及其复发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