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8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银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银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和银饮口服,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甙片口服,两组均给予鱼肝油软膏外用.1个月为1个观察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及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积分.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SI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PASI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同证型患者治疗后PASI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和银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具有和雷公藤多甙相近的疗效.和银饮联合鱼肝油软膏外用对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银屑病患者均可以明显降低PASI积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银屑Ⅰ号对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和银屑Ⅰ号小、中、大剂量组,建立小鼠阴道上皮模型和鼠尾鳞片表皮模型,除生理盐水组外,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观察各组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和促进小鼠尾部鳞片颗粒层形成的能力。结果银屑Ⅰ号小、中、大剂量组均可以显著抑制雌激素期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P〈0.01);银屑Ⅰ号中、大剂量组均可以显著提高小鼠尾部鳞片颗粒层形成数(P〈0.01)。结论银屑Ⅰ号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与抑制表皮细胞的过度增生和改善表皮角化不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总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和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对照1组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和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对照2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疗程5周。观察3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测定各组患者血清总IgE含量。【结果】(1)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80.0%和55.0%。治疗组及对照1组疗效优于对照2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1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3组血清总IgE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3组血清总Ig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和对照1组在降低血清总IgE水平方面疗效优于对照2组(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1组在降低血清总IgE水平方面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改变,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并可降低血清总IgE水平,起到稳定疗效,减少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皮肤针叩刺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予皮肤针叩刺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对照组42例予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睡眠质量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5%,对照组总有效率81.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及PSQ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及PSQI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皮肤针叩刺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操作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色素性痒疹。患者女,21岁,背部褐色斑疹伴瘙痒3年。查体:背部、肩部可见大片褐色色素沉着斑,褐色斑中间及边缘夹杂暗红色斑疹,相互融合成网状,表面轻微鳞屑,无萎缩及毛细血管扩张。皮损病理检查:角化正常,棘层肥厚,局灶性海绵水肿及水疱形成,局灶基底部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伴少量噬色素细胞增生。根据临床表现及皮损组织病理,诊断为色素性痒疹。治疗:口服米诺环素200 mg/d。2周后,患者瘙痒症状消失,背部、肩部暗红色斑疹消退,遗留褐色网状色素沉着。遂改为米诺环素100 mg/d口服,巩固治疗2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银屑1号对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细胞因子网络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阴道上皮模型和鼠尾鳞片表皮模型,设生理盐水组、银屑1号小、中、大剂量组和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共五组,观察各组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和促进小鼠尾部鳞片颗粒层形成的能力;并比较各组中六个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IFN-γ荧光强度的变化及“JAKs—STATS”信号通路中STAT3,P—STAT3,STAT5,P—STAT5的变化。结果银屑1号的小、中、大剂量组均可以显著抑制雌激素期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P〈0.01)。银屑1号中、大剂量组均可以显著提高小鼠尾部鳞片颗粒层形成数(P〈0.01)。银屑1号的中、大剂量组均可降低IFN-γ的水平(P〈0.05)银屑1号的大剂量组可升高IL-4的水平(P〈0.05)。各组STAT3、P—STAT3、STAT5、P—STAT5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1号具有抑制表皮细胞的过度增生和改善表皮角化不全的作用,可能通过抑制IFN-γ的合成及促进IL-4的合成,调节细胞因子网络平衡,参与抗炎与免疫调节过程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荨麻疹的发病同风邪有密切关系,从外感、内生两个方面探讨荨麻疹之"风邪"产生的不同途径及各自的临床特点,提出相应的治法,为临床能够准确识别病因和辨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嗜酸性环状红斑。患者男,59岁,双上肢环状红斑伴瘙痒2月余,外院曾按"湿疹"治疗未见明显好转,皮疹反复发作,否认疫区旅游史。皮肤科检查:双上肢多发水肿性环状红斑,中央消退,外周隆起,逐渐向外扩展。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胶原及浅中层血管周围致密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未见"火焰征"。诊断:嗜酸性环状红斑。予口服氯雷他定片、咪唑斯汀、羟氯喹、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后,皮疹明显消退,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9.
皮肤镜诊断获得性结节性脆发症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女,12岁。因头发远端起串珠样白点,开叉易断1年就诊。患儿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发远端干枯,起串珠样白点,开叉,轻拉即断,未予重视和处理,否认有染发、烫发史。既往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检:发育正常,智力正常,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0.
钟卫红  莫惠芳  储开宇  许德清 《新医学》2011,42(5):317-318,323
目的:了解皮炎湿疹患者斑贴试验中常见的过敏原及男女患者间的差别。方法:对600例皮炎湿疹患者采用斑贴试验进行过敏原检查。结果:600例皮炎湿疹患者中斑贴试验阳性554例,总阳性率为92.33%。变应原中阳性率较高的前5位分别为重铬酸钾(48.00%)、氯化钴(46.33%)、硫酸镍(42.33%)、芳香混合物(27.83%)、卡巴混合物(21.17%)。男性患者总阳性率为93.20%,女性患者总阳性率为91.71%,男女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亚乙基二胺、溴硝丙醇、秋兰姆混合物、对苯类混合物、黑橡胶混合物、卡巴混合物。阳性率均高于女性(P〈0.05)。结论:皮炎湿疹患者过敏原以重铬酸钾、氯化钴、硫酸镍、芳香混合物、卡巴混合物最为常见。对亚乙基二胺、溴硝丙醇、秋兰姆混合物、对苯类混合物、黑橡胶混合物、卡巴混合物的阳性反应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