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钛片阻断下颌骨单侧骨断面的牵张成骨。方法 新西兰白兔10只,行单侧下颌骨截开,用钛膜覆盖一侧切开端整个骨面,延迟5 d,以每天0.8 mm、每天2次牵引8 mm,固定16周,分别行大体、放射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3只完成牵张,2只钛片与骨断端间有部分新骨形成。结论 钛作为有可能的输送盘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腓骨瓣修复重建下颌骨时受区血管的选择情况及效果。方法回顾收集2005—2012年间我院腓骨瓣游离移植重建下颌骨的患者共32例,分析32例患者面颈部受区动静脉的选择及腓骨瓣存活情况。结果 32例腓骨瓣吻合动脉32根,受区动脉包括颌外动脉27根,甲状腺上动脉1根,舌动脉3根,颈外动脉1根;吻合静脉36根,受区静脉包括面静脉11根,颈外静脉11根,面总静脉9根,面后静脉3根,颈内静脉2根。术后3例出现血管危象,经抢救后均成活。结论游离腓骨瓣重建下颌骨时,面颈部有多个动静脉可供选择,可根据受区血管管径、走行、管腔压力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68例下颌牙龈鳞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下颌牙龈鳞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江苏省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3—2012年收治的68例下颌牙龈鳞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利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术后3年、5年的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 OSR);采用单因素Log-rank及多因素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68例患者的3年、5年OSR分别为77.2%、72.3%。单因素Log-rank分析结果表明,肿瘤颊、舌侧位置,颈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颊、舌侧部位,颈淋巴结转移与局部复发是5年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在下颌牙龈鳞癌中,肿瘤颊、舌侧位置,局部复发,颈淋巴结阳性与患者预后相关,是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郭瑞  储伟明  王子露 《江苏医药》2015,(6):633-635,61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短发夹RNA(shRN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在人舌鳞癌细胞株CAL27中对MMP‐1表达及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方法设计合成用于干扰人MMP‐1的shRNA并与载体 PLKO .1连接,构建重组的慢病毒载体质粒 PLKO .1/MMP‐1‐shRNA ,稳定感染CAL27细胞。Western blot检测CAL27细胞中MMP‐1蛋白表达,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CAL2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成功构建慢病毒载体 PLKO .1/MMP‐1‐shRNA ;其能明显下调CAL27细胞中MMP‐1蛋白表达,抑制CAL2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慢病毒载体PLKO .1/MMP‐1‐shRNA能有效抑制MMP‐1表达、细胞迁移和侵袭。MMP‐1可能是舌鳞癌细胞转移的重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 Notch1在大鼠舌癌模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4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 组10只)和实验组(B、C、D组各10只),使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04%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1-oxide,4NQO)饮用水喂养实验组 SD大鼠,用蒸馏水喂养对照组 SD大鼠。B、C、D组分别于8、16、24周取大鼠舌体组织;A 组在8、16、24周同时各取3只、3只、4只作为正常对照。行常规组织学观察,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Notch1在病变不同阶段的舌粘膜内的表达。结果:4NQO可以有效诱导大鼠舌黏膜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在不同的给药时间点,可以诱导大鼠舌黏膜产生不同程度的癌前病变。Notch1在正常舌黏膜、癌前病变、舌鳞癌中的表达逐渐增高(P<0.01)。随着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阳性表达部位逐渐由基底层向表层扩展,且 Notch1的膜型表达逐渐增多。结论:Notch1的高表达及其在细胞膜上的集中表达可能与舌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三维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观察成人双颌前突患者辅助种植钉内收后前牙区牙根长度及牙槽骨的变化。方法选取35例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后使用种植钉支抗内收前牙。治疗前后采用CBCT三维成像观察前牙区牙根长度、骨开窗及骨开裂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上颌尖牙、下颌侧切牙、下颌尖牙唇侧骨开窗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后舌侧骨开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上颌前牙、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唇侧骨开裂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下颌中切牙外,其余前牙舌侧骨开裂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上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下颌前牙牙根长度较治疗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后上颌尖牙牙根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拔牙患者采用辅助种植钉内收前牙的过程中存在牙根吸收及骨缺损风险,因此矫治过程中需注意转矩控制并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8.
下颌骨动静脉畸形被视为一种血管来源的真性肿瘤[1]。由于其发生率低,部位隐蔽。早期常无症状,易误诊和漏诊,常因意外造成不可控制的大出血。早期临床表现易误诊,X线表现需要与其他多种疾病相鉴别。这里,我们报道一例左侧下颌骨动静脉畸形。此患者因拔牙后不可控制的出血转至我院,在止血和维持重要生命体征后在我院行介入与下颌骨刮治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