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大鼠胫骨骨折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方法 2019年选取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七氟醚组、丙泊酚组、复合麻醉组(各14只)。对照组仅切开皮肤后缝合,其他3组以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MCI大鼠模型,然后将模型制备成功的七氟醚组3%七氟醚吸入3 h;丙泊酚组尾静脉输注丙泊酚3 h(40 mg/kg),复合麻醉组吸入1. 7%七氟醚并给予丙泊酚(20 mg/kg),3 h。然后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后7 d,做旷场实验、Y迷宫实验测定大鼠认知功能,测定海马CA1区计数神经元存活数量。采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A2(hnRNP A2)与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膜蛋白(GABAA-α1)的表达。结果 4组旷场实验的活动总路程、中央区活动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 0. 05);Y迷宫实验中,七氟醚组、丙泊酚组新异臂停留时间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和复合麻醉组(P <0. 05),但对照组与复合麻醉组、七氟醚组与丙泊酚组差异无显著性(P>0. 05)。七氟醚组、丙泊酚组海马CA1区存活的神经元数目比低于对照组和复合麻醉组(P <0. 05),对照组和复合麻醉组、七氟醚组与丙泊酚组差异性无显著性(P <0. 05);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组、丙泊酚组和复合麻醉组的hnRNP A2表达上调(P <0. 05),七氟醚组、丙泊酚组GABAA-α1表达下调,复合麻醉组差异无显著性;与复合麻醉组比较,七氟醚组、丙泊酚组的hnRNP A2表达上调,GABAA-α1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不会加重MCI大鼠胫骨骨折术后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稳定GABAA-α1的表达、上调hnRNP A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医学生VRS分级疼痛程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学生疼痛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000名医学院本科生进行调查.疼痛程度分级采用语言评价量表(VRS)法.结果 与健康者相比,亚健康者的疼痛程度增强.体重指数(BMI)每提高一个等级,疼痛程度减弱.与睡眠时间每天6~8 h的医学生相比,每天睡眠4~6 h的医学生疼痛程度增强.相对于中性性格者,外向性格、内向性格者的疼痛程度增强.结论 健康状况、BMI、睡眠时间、性格明显影响人对疼痛的感觉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纯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常见并发症。方法 前瞻性纳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2017年6~9月收治的37例择期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组,n=17)和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组(K组,n=20)。术后均采用PCIA作为主要镇痛方式,两组患者的PCIA参数设置相同。记录术后即刻、2 h、4 h、8 h、12 h、18 h、24 h、36 h、48 h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活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各时间点舒芬太尼用量,并比较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S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13. 66±1. 96) h,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29. 41%、11. 76%、29. 41%。K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7. 68±1. 02) h,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10. 00%、5. 00%、10. 00%。两组患者术后即刻、2 h、4 h、8 h、12 h、18 h、24h、36 h、48 h的静息VAS评分、活动VAS评分、镇静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S组相比,K组患者术后2 h、4 h、8 h、12 h、18 h、24 h、36 h、48 h的舒芬太尼用量均减少,恶心发生率较低,K组患者的排气时间早于舒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PCIA在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能发挥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节省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且有助于减少恶心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可安全用于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洛贝林对氯胺酮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80只昆明钟小鼠按试验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两大组:40只用于甩尾法试验,另40只用于扭体法试验。各组再随机分为4个小组,即氯胺酮与生理盐水合用组(KN组)及氯胺酮分别与洛贝林1mg/kg合用组(KL1组)、氯胺酮分别与洛贝林2mg/kg合用组(KL2组)、氯胺酮分别与洛贝林3mg/kg合用组(KL3组),用热水甩尾法和扭体法观察不同剂量洛贝林对氯胺酮镇痛的影响。结果:与KN组相比,KL1、KL2、KL3组小鼠的痛阈(HPPT)显著缩短(P〈0.05),同时,KL2、KL3组小鼠的扭体次数显著增加(P〈0.01)。KL1组与KL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结论:1~3mg/kg的洛贝林可以拮抗氯胺酮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