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考察蛋白酶酶解水蛭地龙混合药渣的工艺条件,评价其酶解产物的抗凝活性.[方法]分别采用碱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对混合药渣进行酶解实验.采用凝血酶滴定法和纤维蛋白原平板溶圈法评价酶解产物的体外抗凝活性,以确定最佳酶种类.溶液pH、酶底比、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为考察因素,单因素实验优化酶解工艺.[结果]与药渣...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疏血通注射液中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GC)以2-乙基丁酸为内标物,测定疏血通注射液中乙酸、丙酸、丁酸含量。采用DB-FFAP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程序升温,在18 min内实现了成分分析,载气:高纯氮气(N2),流速1.0 mL/min,尾吹气:高纯氮气(N2),流速25 mL/min,进样口温度:240℃,检测器(FID)温度:240℃。[结果] 对疏血通原料药水蛭及地龙进行气相分析发现,水蛭与地龙药材中均含有乙酸、丙酸、丁酸。通过分析36批次的疏血通注射液发现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分别为382.2~544.6 μg/支、90.92~217.5 μg/支、39.74~64.27 μg/支,不同批次的疏血通注射液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差异较大、总含量相对稳定。[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疏血通注射液中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疏血通注射液中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GC)以2-乙基丁酸为内标物,测定疏血通注射液中乙酸、丙酸、丁酸含量。采用DB-FFAP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程序升温,在18 min内实现了成分分析,载气:高纯氮气(N2),流速1.0 mL/min,尾吹气:高纯氮气(N2),流速25 mL/min,进样口温度:240℃,检测器(FID)温度:240℃。[结果] 对疏血通原料药水蛭及地龙进行气相分析发现,水蛭与地龙药材中均含有乙酸、丙酸、丁酸。通过分析36批次的疏血通注射液发现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分别为382.2~544.6 μg/支、90.92~217.5 μg/支、39.74~64.27 μg/支,不同批次的疏血通注射液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差异较大、总含量相对稳定。[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疏血通注射液中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疏血通注射液浸提过程总固体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疏血通注射液浸提过程中总固体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法。方法 以水蛭和地龙2种药材浸提过程为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总固体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校正模型,实现对总固体含量的快速测定。结果 近红外光谱在一阶导数结合Karl Norris平滑滤波处理下,建模效果最佳。水蛭总固体含量校正集相关系数(R)为0.810 8,校正集和验证集预测误差均方根(RMSEC、RMSEP)分别为0.583和0.495,交叉验证误差均方根(RMSECV)为0.81,校正集和验证集相对偏差(RSEC、RSEP)分别为6.11%和5.25%;地龙总固体含量校正集R值为0.975 5,RMSEC和RMSEP分别为1.10和1.85,RMSECV为1.61,RSEC和RSEP分别为4.68%和7.80%。结论 近红外光谱可用于快速测定疏血通注射液浸提过程中总固体含量,有望推广应用于中药浸提过程的在线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倪开岭  韩立峰  赵楠  何婷婷  柴军红 《中草药》2019,50(10):2273-2278
目的研究三七Panaxnotoginseng中的微量皂苷成分,为三七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方法综合利用MCI和ODS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谱学数据分析以及与文献比对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三七根茎中共分离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七皂苷P1(1)、三七皂苷T5(2)、人参皂苷Rk3(3)、人参皂苷Rh4(4)、三七皂苷T3(5)、20(S)-原人参三醇(6)、达玛-20(21),24-二烯-3β,6α,12β-三醇(7)、人参皂苷Rg3(8)、七叶胆皂苷XIII(9)、人参皂苷Rk1(10)、人参皂苷Rg5(11)、20(S)-人参皂苷Rh2(12)。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达玛烷型三萜皂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