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梗死灶周围去极化、炎症反应及神经元凋亡等。几乎对缺血级联反应的所有环节都已进行过神经保护药物的开发和试验。许多神经保护药物在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中证明有效,但临床试验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本文就目前各类神经保护药治疗脑缺血的临床前期和临床试验的结果与进展作简要的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自开展药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以来,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考试考核办法,加强师生互动交流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使师资队伍素质得到提高,教学模式得到创新,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速激肽NK-2受体拮抗剂SR-48968(1μmol/L)能抑制抗原(OA,10mg/L)诱导的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NK-1受体拮抗剂CP-96345(1μmol/L)仅抑制支气管的收缩.两药均抑制辣椒素和P物质引起的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对组胺和氨甲酸胆碱引起气管、支气管收缩作用无明显影响.结果证明速激肽参与抗原诱导的气道平滑肌收缩,速激肽受体拮抗剂具有抗过敏性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缺血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迄今对其病理生理的认识尚不完善,并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为系统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并为治疗研究提供依据,有必要建立生理指标控制严格、重复性好的整体动物模型。国际脑血管病委员会对局部脑缺血模型的手术和设计均提出明确要求。对手术方式的要求为:  相似文献   
5.
螺普利(spirapril)为一新的非流基、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螺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且耐受良好。由于肝、肾双重消除机制,肾功能不全病人的使用不必调整剂量,可能成为治疗高血压伴肾功能损害患者的最佳药物。螺普利与依那普利等ACEI相似,口服后在体内经酶水解成为具有药理活性的螺普利技(spiraprilat)而发挥作用,其化学结构见图。本文将对螺普利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及其对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作较全面的介绍。1药理作用1.1对ACE的抑制作用螺普利对ACE的抑制作用主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我们建立的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症状定量评价方法的实用性。方法: 大脑中动脉阻塞诱导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6、12、24 h以及1-7 d,在悬挂试验以计算机视频跟踪技术测定平均角、优势角和转动次数,在爬板试验测定爬板角度;分析定量评价指标与其他行为学评价方法以及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元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脑缺血后各项定量评价指标均有显著改变,与行为学综合评价的结果相似,6 h的定量评价总分高于12、24 h。缺血后1-7 d内,定量评价总分持续增高,但在3 d后有下降;平均角与相对转动分值在1 d明显增高;爬板角度分值持续增高;经典的神经症状评分则持续增高而无下降。定量评价总分与其他行为学评价以及脑梗死体积和各脑区神经元密度密切相关,其中爬板角度最稳定。结论: 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12 h至7 d的神经症状稳定,并可逐渐恢复;定量评价方法可提供客观、定量结果,与其他行为学方法及形态学密切相关,其中爬板角度最简便、稳定,可以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黄连解毒汤中7种活性成分(栀子苷、黄芩苷、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迪马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4.6 mm,5μm),以乙腈(A)-0.05%磷酸二氢钾和0.05%三乙醇胺(用磷酸调pH到3.0)(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9 min,84%B;9~27 min,84%→73%B;27~35 min,73%→70%B;35~39 min,70%→68%B;39~42 min,68%→60%B;42~46 min,60%→52%B;46~53 min,52%→45%B;53~60 min,45%→84%B。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5℃。结果在60 min内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黄芩苷、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7种成分被完全分离;回归方程显示7种成分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相关;7种成分的加样回收率(n=6)为94.92%~106.76%,RSD均小于2.0%。结论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一种简便准确,可同时测定黄连解毒汤中7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职高专院校的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相对较薄弱.通过合理整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分阶段实施实验教学,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方法,建立符合课程性质的考核方法等措施,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争创造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小鼠脑缺血慢性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15min诱导小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从术前7d开始,用药组灌服黄连解毒汤2g/kg和4g/kg,实验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灌服生理盐水,均连续给药21d,1次/d。缺血后35d(5周)内进行神经症状评分、斜板试验,并计录小鼠的逐日生存率。实验结束后,测定脑损伤体积和神经元数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