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头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筛选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头体针组(36例)、头针组(30例)和体针组(30例)3组。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总结对照。结果 头体针组疗效明显优于头针组或体针组。结论 头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应用不同型号针头输注阿奇霉素对局部刺激疼痛的差异。方法选择门诊静脉输注阿奇霉素的患者110例,建立静脉输液档案,每位患者采取交替使用两种型号的针头。采用≤5.5号一次性输液针头时列为A组,496例次;采用≥6号一次性输液针头时列为B组,496例次;比较两组局部刺激性疼痛的程度。结果 A组疼痛程度集中在2级,B组疼痛程度集中在A级,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6号针头能减轻静脉输注阿奇霉素对血管的刺激性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并了解利福昔明治疗急性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共治疗 5 1例急性肠炎 ,利福昔明治疗 2 5例 ,环丙沙星 2 6例 ,用药时间方法相同。观察临床症状 ,大便性状、次数 ,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 利福昔明组 (治疗组 )与环丙沙星组 (对照组 )相比 ,显效率分别为 92 0 0 %和 80 77% ,总有效率分别为 92 0 0 %和 96 15 % ,止泻时间为 (2 8 6 7± 15 92 )h和 (36 12± 2 0 70 )h ,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以上各项指标及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大便次数变化、粪常规复常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利福昔明可用于治疗急性肠炎 ,疗效与环丙沙星相仿 ,但口服不吸收 ,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9岁,因发热3周、四肢水肿2周,以肝炎肝硬化、发热待查收入院.患者人院前3周因受凉而发热,每日体温最高达40℃,伴寒战,应用退热药物可缓解.入院前2周出现以左下肢为著的四肢凹陷性水肿,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凝血因子Ⅱ、Ⅶ、Ⅸ及Ⅹ单独或联合缺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开放、自身对照研究方法,用目标值法(OPC)评价药品有效性.入选72例肝硬化伴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单独或联合缺乏患者,给予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每12 h使用1次,连续使用3d.第2次输注凝血因子结束后1.5h及第6次输注结束后1.5h,检测凝血因子;用药结束后90 d,检测凝血因子抗体.结果 治疗后较基线,凝血因子Ⅱ、Ⅶ、Ⅸ及Ⅹ水平分别提高了61.4%,10.4%,16.1%,46.9% (P <0.0001),其反应率(异常凝血因子治疗后恢复正常或与基线比提高30%患者比率)分别为100%,53.8%,76.1%,93.1%.其中,Ⅱ及Ⅹ反应率显著超过目标值75%(P<0.0001);Ⅸ超过了目标值(P=0.511);Ⅶ没有达到目标值(P=0.001).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平均缩短了1.4 s(P <0.0001).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可提高肝硬化患者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水平;降低凝血酶原时间;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7.
照海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登部  侯凤琴 《中国针灸》1998,18(5):287-288
照海穴又称阴跷、漏阴,为足少阴肾经穴,位于内踝下缘凹陷中。据文献记载,其主治有目痛引眦、视如见星、少腹偏痛、咽喉干痛、偏枯、癫痫、癃闭、便秘、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阴痒、胎衣不下、失眠等病症,应用极广。笔者多年来宗前人之旨,以独取照海、或加配穴,广泛用于临床,疗效显著。1 穴性探讨  照海穴在《内经》称为“阴跷”。《灵枢.热病》云:“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癃,取之阴跷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至《针灸甲乙经》始名“照海”,且明确指出:“照海,阴跷脉所生,在足内踝下一寸。”其后,《千金要方》、《铜人腧穴针灸图…  相似文献   
8.
应用康为电子灸足三里对5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压影响的观察。结果,该灸疗仪对血液呈高凝状态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及高血压均有改善作用(P〈0.05~0.01),对预防高血压患者心、脑、肾并发症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近几年弯曲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采用Kirby-Bauer法,分析了200株弯曲菌对30种抗生素做敏感性。结果:1994-1998年氨基糖苷类、硫霉素、多粘菌素B、克拉霉素、麦迪霉素均无耐药菌、红霉素耐药为1.9%-4.5%,喹诺酮类为30.2%-54.5%,且氟喹诺酮类之间有完全性交叉耐药;头孢一、二代无敏感菌株;三代耐药菌多在50%以上。结论:红霉素耐药菌5年来相对稳定,仍可作为治疗弯曲菌肠类的首选药物;首选氨基糖苷类、克拉霉素、交沙霉素;氟喹诺酮类、头孢类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内镜下套扎术作为二级预防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并研究套扎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12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患者资料,选择行套扎治疗的患者作为套扎组,行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在套扎组中,按照套扎术后是否发生再次出血分为再出血组和未再出血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必要时进行数据转换后的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有139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套扎组119例,对照组20例,随访时间为1~24个月。随访结束时,套扎组的再出血率、早期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1.2%、8.4%、7.6%,对照组分别为70.0%、20.0%、4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套扎组中,对再出血组和未再出血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肝性脑病病史、腹水、Child-Pugh分值、血小板水平等因素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内镜套扎术作为二级预防能够有效改善肝硬化合并EVB患者的预后。肝功能的恶化可能预示着再出血风险增高,因此,在套扎治疗的同时,改善患者基础情况对于再出血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