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具有基底细胞样表型的乳腺化生性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牧民  徐华  何沁  余学问 《安徽医药》2008,12(10):921-923
目的探讨具有基底细胞样表型的乳腺化生性瘙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观察分析3例具有基底细胞样表型的化生眭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并利用EnVision法进行免疫组化标记检测ER、PR、CerbB-2、CD10、SMA、p63、CKS/6、CK14、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组织学类型分别为梭形细胞化生性癌、腺鳞癌(浸润型)、腺鳞癌(囊内型)。组织学特征表现为乳腺癌伴有梭形细胞化生或鳞状上皮化生,细胞较大,部分异型性较明显,多伴有坏死,核分裂象常见;有囊腔形成及导管内上皮内肿瘤成分。免疫组化结果:CK5/6、CK14、po3、p53均阳性表达;EGFR 2例阳性表达;E—Cadherin 2例阳性表达;1例PR 20%阳性表达,其余2例均不表达;ER、CerbB-2、CD10、SMA均不表达。结论乳腺化生性癌具有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特有的免疫表型特征,其临床预后宜参照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骨转移发生骨相关事件(SREs)的危险因素及SREs对骨转移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0年1月—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共12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123例患者均为女性,按末次随访时是否发生SREs分为不伴SREs组与伴SREs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乳腺癌病理类型与分级、生物学标记表达特征、腋窝淋巴结侵犯与否、骨转移时间、骨转移灶数量等临床因素。分别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SREs发生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的预后生存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结果 123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年龄23~78(53.9±11.3)岁,不伴SREs组与伴SREs组分别为61例、62例。单因素分析按P≤0.1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腋窝淋巴结是否受累、骨转移时间、骨转移灶数目的及骨外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1),而其余相关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腋淋巴结转移侵犯、多发骨转移灶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伴SREs组患者共发生SREs 95例次,发生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骨放疗34例次(35.8%)、病理性骨折32例次(33.7%)、脊髓压迫13例次(13.7%)、骨科手术9例次(9.5%)、高钙血症7例次(7.4%)。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不伴SREs组与伴SREs组患者中位骨转移生存时间分别为54个月与35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而言,肿瘤腋窝淋巴结侵犯与多发骨转移灶是发生SREs的危险因素,而伴发SREs预示着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3.
乳腺肿瘤冷冻切片诊断中快速EliVision技术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免疫组化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在乳腺肿瘤术中冷冻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Vision快速IHC技术检测乳腺肿瘤冷冻切片中常用抗体(SMA、CK5/6、p63、c—erbB一2、CD34、CD117、ER、PR)的表达情况,以相应病例冷冻切片的EliVision常规IHC法以及冰余组织EliVision常规免疫组化法作对照。结果EliVision快速IHC免疫组化法在30min内完成检测,7种抗体显示明确而定位可靠的阳性表达结果(c—erbB-2仅在常规IHC中表达),阳性率及阳性强度高于相应病例冷冻切片的EliVision常规IHC法、接近于冰余组织EliVision常规IHC法。结论EliVision快速IHC技术可以作为乳腺肿瘤术中冷冻切片病理诊断中有价值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5.
LPT技术在胸腹水肿瘤细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沁 《安徽医药》2007,11(5):425-426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技术(Liquid-based preparation cytology test system, LPT)在胸腹水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胸腹水标本同时分别采用传统普通细胞涂片法以及液基细胞学方法 进行检查,将两组结果 进行比较,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LPT制片与传统涂片相比,前者细胞数量多、核染色质着色鲜明可靠、成团细胞中的单个细胞界限分明,染色背景清晰;传统涂片细胞核染色质着色均一、缺乏立体感,染色背景欠清晰.本组普通涂片确诊癌11例(19%),可疑癌12例(20%),阴性37例(61%);LPT制片确诊癌19例(31%),可疑癌5例(8%) ,阴性36例(60%) ,两种制片方法的恶性细胞确诊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LPT细胞学制片技术能够提高被检测胸腹水脱落细胞分布的集中程度,增强细胞核染色着色对比度,提高恶性细胞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GCDFP-15、Muc-1、及CK8在乳腺内外佩吉特病(Paget's disease)细胞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12例乳腺外佩吉特病(EMPD)、51例乳腺佩吉特病(MPD)及其伴发的乳腺癌细胞(BC)中GCDFP-15、Muc-1及CK8的表达.结果:GCDFP-15在EMPD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MPD(P<0.05),Muc-1在MPD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EMPD(P<0.05),CK8在MPD与EMPD中均呈高表达(P>0.05),三项指标在MPD及BC中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MPD与EMPD表达不同的免疫表型,提示二者具有不同的组织分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无精子症男性激素水平变化及睾丸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血清激素水平检测和睾丸病理分析,研究无精子症与男性激素水平变化及睾丸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征集80例无精子症男性为研究对象,于3个月内检查精液3次,同时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垂体泌乳素等,并对睾丸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另征集年龄相仿的40例精子质量正常男性为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只进行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结果80例患者中32例(40%)激素水平异常,48例(60%)激素水平正常。35例睾丸发现病理改变,32例激素水平异常患者重,26例存在睾丸病理改变。结论无精子症男性常见内分泌病变及睾丸病理变化,其病因可能包括环境因素、内分泌干扰物和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8.
张永建  徐华  邵牧民  余学问  何沁 《实用全科医学》2008,6(8):795-796,F0003
目的 探讨肠黏膜异常隐窝灶(ACF)与正常肠黏膜、腺瘤及腺癌中APC、β-catenin、K-ras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ACF、正常肠黏膜、腺瘤及腺癌组织中APC、β-catenin、K-ras蛋白表达.结果 异常增生型ACF与正常肠黏膜相比较,APC、K-ras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腺瘤相比较,β-catenin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K-ra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腺癌比较,APC、β-catenin、K-ras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生型ACF与正常肠黏膜比较,APC、K-ras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腺瘤比较,β-catenin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ras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腺癌比较APC、β-catenin、K-ras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增生型ACF、腺癌中K-ras蛋白阳性表达与β-catenin蛋白异位表达呈正相关(P<0.05),APC蛋白阳性表达与K-ras蛋白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ACF作为最早期的癌前病变具有异常的蛋白表达,异常增生型ACF尤为明显.APC、β-catenin、K-ras蛋白表达异常相互作用促进了大肠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二态性乳头状癌的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收集具有二态性形态学特征的乳腺导管原位癌7例,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点,并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CK5/6、CK34βE12、CK8、CD10、p63、SMA、ER、E-cad、Syn、CgA、GCDFP-15和AR的表达。结果二态性导管内乳头状癌4例,具有二态性特征的筛状型导管原位癌3例;其中4例伴有导管内非典型增生。二态性乳头状癌有两种形态不同的肿瘤细胞:一种是普通性肿瘤细胞,多为柱状细胞,胞质不透明,核为低或中间级别。此类细胞分布于乳头或筛状结构的浅层;第二种细胞是二态性肿瘤细胞,多呈多角形或立方形,胞质透明或淡染,核级别及形态与普通性肿瘤细胞相同。此种细胞位于柱状肿瘤细胞内侧,排列呈条带状、筛状、实性巢状或单个细胞播散分布,其胞质及细胞分布位置类似增生的肌上皮细胞。两种肿瘤细胞均显示CK8、ER阳性,基底高分子量角蛋白(CK5/6、CK34βE12)、肌上皮(CD10、p63、SMA)、Syn和CgA阴性;E-cad阳性5例,另2例部分细胞呈胞膜胞质型微弱阳性而大部分细胞不表达;1例GCDFP-15及AR阳性。结论二态性导管内乳头状癌的两种肿瘤细胞均呈腺系上皮分化,两种肿瘤细胞的形态及胞质染色不同,但核的异型性及其形态相同,免疫组化结果也相同。二态性肿瘤细胞在HE切片内与肌上皮细胞很相似,易被误认为肌上皮,从而导致诊断不足或误诊,宜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何沁 《安徽医药》2007,11(6):525-526
目的 探讨p16INK4A蛋白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45例子宫颈鳞癌组织、25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20例宫颈正常组织或反应性增生组织中的p16INK4A表达情况.结果 p16INK4A在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8%(22/25),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及反应性增生的鳞状上皮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0(0/20).结论 p16INK4A蛋白的过度表达可以作为宫颈癌及其CIN的病理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