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接诊方式不同分为急诊入院的观察组与家属送入院的对照组,比较其急救反应时间、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到达急诊科时间(17.49±6.21)min、急诊科初步处理时间(14.29±3.08)min、送至专科治疗时间(13.45±4.02)min、并发症发生率(6.17%)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有效率(97.5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院前急救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随机均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基础上,实验组给予胺碘酮、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3d后QTd、P.R间期和LVEF值进行比较,Q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93.02%(40/43),对照组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按年龄(±5岁)、性别、原发病和NYHA心功能分级匹配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案施予患者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洋地黄、硝酸酯类、二丁酰环磷腺苷钙等抗心力衰竭治疗,持续2周。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加用一次静脉滴注法舒地尔60 mg,滴速30滴/min。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6min步行距离试验(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均无与药物有关的明显不良反应,且治疗后的6MWT步行距离、LVEF及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了明显的变化,前两者是显著增加,后者则显著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MWT、LVEF及NT-proBNP水平在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值,实验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CHF的疗效显著,该方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DM)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6例EH合并2型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加用依那普利,观察组73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血糖、24 h尿微量蛋白以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52%,对照组为76.71%,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和血糖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尿β2MG、血BUN、Cr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减少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治疗EH合并2型DM的疗效确切,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和降低尿蛋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63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6%(P〈0.05),观察组在左心功能、心肌酶、肌钙蛋白及C反应蛋白、脑钠肽恢复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好,能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发作诱因及其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2年4月间接受临床诊治的77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常见诱发原因及临床诊治方法.结果晕厥诱发原因种类较多,最常见晕厥诱因主要为强烈精神刺激,有16例(20.8%),其他常见原因包括长时间站立(13例,16.9%)、情绪激动(12例,15.6%)、过度疲劳(9例,11.7%)、体位改变(8例,10.4%)、运动(3例,3.9%).患者给予预防性药物治疗后随访6个月~2年,仅有23例未再复发,占29.9%.结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诱发原因较多,以强烈精神刺激为最常见诱因,其他还包括长时间站立、情绪激动、过度疲劳、体位改变和运动等.该疾病主要以预防性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阿利沙坦酯对Ⅱ型心肾综合征(CRS)患者血清BNP、CR、CysC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2019年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90例Ⅱ型心肾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阿利沙坦酯治疗组(A组)、厄贝沙坦对照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各30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脑钠肽(BNP)、胱抑素C(CysC)、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结果:治疗后A组BNP、CR、CysC组明显低于B、C组,GFR均明显高于B、C组,P均0.05),三组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利沙坦酯可降低Ⅱ型CRS患者的血清BNP、CR、CysC水平,从而改善心肾功能,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治疗。两组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的三者下降更为显著,并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安全可靠、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三氯苯达唑治疗吸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氯苯达唑是一种新的抗蠕虫药物。本文就其理化性质、毒理学及作用机理作扼要的介绍,并收集自1983年以来有关三氯苯达唑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的文献,对其所用剂量与疗程、治疗效果、抗蠕虫谱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三氯苯达唑治疗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感染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三氯苯达唑治疗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感染的疗效。方法 :从华溪蟹中分离卫氏并殖吸虫囊蚴经口感染小白鼠 ,2周后用三氯苯达唑治疗 ,观察其减虫率 ,并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虫体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 :用药 [4mg/d·鼠× 3d时 ,减虫率 16 6 8%(P >0 0 5 ) ;8mg/d·鼠× 2d时 ,减虫率 38 31%(P <0 0 0 1) ]后所获得的虫体体壁表面及内部结构都已受到严重破坏。结论 :三氯苯达唑对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