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嗜血杆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将1473份痰液和咽拭子标本接种于嗜血杆菌专用巧克力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用NH鉴定条鉴定,K-B法做药敏试验,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检测-内酰胺酶。结果1473份标本共分离出嗜血杆菌165株,68株流感嗜血杆菌中24株产-内酰胺酶,产酶率为35.3%;97株副流感嗜血杆菌中50株产-内酰胺酶,产酶率为51.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嗜血杆菌对头孢曲松的敏感性最高,分别为流感嗜血杆菌98.5%,副流感嗜血杆菌96.9%;其次为哌啦西林/他唑巴坦,流感嗜血杆菌的敏感性为97.1%,副流感嗜血杆菌为95.9%;对复方新诺明敏感性最低,耐药率达到了75.0%和70.1%。结论本地区治疗嗜血杆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为头孢曲松,其次为哌啦西林/他唑巴坦。  相似文献   
2.
6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6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方法:采用VITEK 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菌株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ICU(重症监护病房)中分离到的菌株最多,占25%,尿液和痰液中分离到的菌株较多,各占35.5%和33.9%,对三代喹诺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高,均大于90%,氨曲南的敏感率最低为16.1%。结论:氨曲南不适合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宜首选三代喹诺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确证试验对我院分离的156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测验,应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5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99株,阳性率为63.5%。痰及咽拭子中所占比例最高,达59株(37.8%);在新生儿病区产生最高,有34株(21.8%),其次为小儿ICU25株(16%)。156株肺炎克雷伯菌对15种抗菌药物除亚胺培南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产ESBLs在痰及咽试子新生儿病区产生最高。亚胺培南是治疗肺炎克雷伯菌引起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有关数据.结果 1043株大肠埃希菌主要来源于尿液,2010年和2011年大肠埃希菌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52.90%、51.18%,两年产与非产ESBLs菌株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7.29%~6.69%、38.56%~34.84%,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87.0%,对氨曲南、头孢曲松、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达到60.00%~77.00%.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08年-2010年间我院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2008年-2010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390株,临床分布以小儿ICU最多(279株,占71.5%),分离标本以痰液为主(315株,占80.8%)。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增高,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小儿ICU明显高于非ICU病区。结论:临床须重视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及耐药性的监测,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延缓耐药性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宁波地区妇科不孕症患者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的感染状况和药敏分析。方法:对2013例妇科不孕症患者进行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的检查,并对阳性标本进行药敏分析。结果:2013例患者中阳性例数为921例,阳性检出率为45.75%,其中UU感染752例,UU+MH感染100例,MH感染39例,CT感染15例,CT+UU感染9例,CT+MH感染3例,CT+UU+MH感染2例,NG+UU感染1例。主要病原菌的药敏情况:UU感染,首选药物为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红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原始霉素。MH感染和UU+MH混合感染的首选药物均为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四环素、原始霉素。结论:在妇科不孕症患者中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较高,应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和药敏进行选择用药,减少耐药株产生。  相似文献   
8.
重视血液分析仪异常图形标本的镜检复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加强使用血液分析仪细胞计数时对镜检复查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应用Cell Dyn 170 0三分群血液分析仪进行筛检 ,对镜检复查时发现的 3例间日疟病人采外周血在Cell Dyn 35 0 0五分群血液分析仪上作回顾性血细胞分析。结果 Cell Dyn 170 0淋巴细胞分类显示“R”报警 ,Cell Dyn 35 0 0在颗粒 /分叶 (90°/ 90°Dep)散点图上显示白细胞通道的异常分布点。 结论 对全血细胞分析仪细胞计数时的报警和异常图形要加强镜检复查 ,同时不要遗漏对红细胞的观察  相似文献   
9.
小儿泌尿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小儿泌尿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体外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情况。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3年2月诊断为尿路感染的306例病人,常规进行中段尿培养,并对鉴定的致病菌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63例分离到致病菌,阳性率53.75%,最常见者为肠杆菌科细菌,构成比达67.5%(110株,包括大肠杆菌46株,肺炎克雷伯菌21株,阴沟肠杆菌13株,变形杆菌7株、绿脓杆菌6株,等);肠球菌达16.0%(共26株);葡萄球菌15.3%(25株)。药敏试验结果几乎所有的肠杆菌科细菌都对亚胺培南敏感,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等5种主要致病肠杆菌对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也在50~91.3%不等,但对青霉素类和一代、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达71.4~100%。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达96.2%,而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万古霉素和利福平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80%、100%和100%。结论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和葡萄球菌是小儿尿路感染的三大类常见致病菌。除了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其它主要致病菌耐药现象都较严重。治疗上复方新诺明是治疗大多数细菌感染的价廉而有效的药物,而亚胺培南则是治疗耐药细菌感染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加强使用血液分析仪细胞计数时对镜检复查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应用Cell-Dyn 1700三分群血液分析仪进行筛检,对镜检复查时发现的3例间日疟病人采外周血在Cell-Dyn 3500五分群血液分析仪上作回顾性血细胞分析.结果Cell-Dyn 1700淋巴细胞分类显示"R"报警,Cell-Dyn 3500在颗粒/分叶(90°/90°Dep)散点图上显示白细胞通道的异常分布点.结论对全血细胞分析仪细胞计数时的报警和异常图形要加强镜检复查,同时不要遗漏对红细胞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