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8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M3型窄带噪声掩蔽器治疗耳鸣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TM3窄带噪声掩蔽器治疗耳鸣病人144例,有效率为56%。耳鸣掩蔽治疗安全无明显副作用,优于抗癫痫药物治疗,为治疗耳鸣的一种方法。掩蔽治疗无效者多为重度感觉神经聋或耳鸣声无法匹配者,噪声性聋掩蔽治疗效果较差。耳鸣病程短,有后效抑制者掩蔽疗效较好,延长掩蔽使用时间可能提高疗效。掩蔽声以选择窄带噪声为好。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3岁.两年来鼻腔反复呈持续性鼻塞,渐进性加重,伴嗅觉减退,无流涕,无涕血及流黄水,亦无鼻出血史.两年前无意中发现左鼻腔有肿物,到当地医院就诊,拟诊为:左侧后组筛窦占位,黏液囊肿可能,双侧上颌窦,蝶窦慢性炎症.查体:鼻外观无畸型,黏膜色白,鼻下甲不大,左鼻腔充满灰白色新生物,表面欠光整,无菜花状,触之易出血,鼻中隔偏右.  相似文献   
3.
22例半面痉挛患者行乙状窦后进路面神经干梳理术治疗,均取得良好近期疗效。其中16例术后观察1~4年,痊愈11例,显效3例。术中观察面神经有动脉袢压迫者12例。该手术安全可靠,适应证宽,术后不遗有面瘫,无死亡。对术后听力减退、复发及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22例半面痉挛患者乙状窦后进路面神经干梳理术治疗,均取得良好近期疗效。其中16例术后观察1 ̄4年,痊愈11例,显效3例。术中观察面神经有动脉袢压迫者12例。该手术安全可靠,适应证宽,术后不遗有面瘫,无死亡。对术后听力减退、复发及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三叉神经第2支疼的治疗效果。方法:撕脱眶下神经后用羟基磷灰石微粒充填眶下神经孔,借以引导新骨形成使其骨性闭塞,防止神经再生,提高手术疗效。结果:在12只大白兔动物实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1994年1月至1997年10月,对31例三叉神经第2支疼患者用此法治疗,经两年以上随访,疗效满意。结论:本术式简便,易行,安全,疗效可靠,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外耳道胆脂瘤病因及骨破坏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0年以来,我们收治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11例(12耳)外耳道胆脂瘤(EECC)患者。本文试对EECC的病因及其骨质破坏的机理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例(12耳)EECC患者,男6例(6耳),女5例(6耳);年龄8~78(平均48)岁。病程4个月~22年。均经临床和病理确诊右5耳,左7耳。临床主要为耳痛9例,耳漏6例,耳闷胀感4例,2例因病变广泛而出现头痛。检查:全部患者外耳道内均有灰白色鳞状上皮角化物形成的团块积聚,骨性外耳道均因有不同程度的侵蚀而扩大。其中2例较…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1岁,因突然发生鼻腔大出血,休克,而于1978年4月21日急症入院。患者两个月前爆破时被炸碎的冻土块击中左眶  相似文献   
8.
Malcomson于1959年首次报导经鼻中隔切断翼管神经治疗慢性血管舒缩性鼻炎,随之Golding-Wood倡用经上颌窦途径,获得良好效果。此后不少学者相继报告各种方法切断翼管神经,并认为可使症状消失,鼻粘膜发生病理组织学的进步。我院自1979年底开始应用此种手术治疗过敏性鼻炎36例,初步小结如下: 一、病例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扫描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手术前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6例中重度OSAS患者,采用Siemens Somatom螺旋CT扫描机,自患者鼻咽顶部到声门之间的区域进行扫描,以悬雍垂根部为界将口咽部分为口咽上部与口咽下部2部分,测量并计算这2个平面的横截面积,并与50例健康人(对照组)作比较,根据阻塞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Ⅰ型(单纯口咽上部阻塞),Ⅱ型(口咽上部+口咽下部阻塞)。通过手术前后咽腔截面积和呼吸紊乱指数(AHI),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比较2型患者术后的客观疗效。结果Ⅰ型:口咽上部截面积较术前明显扩大(P<0.005);平均AHI从49.1降至19.2,最低SaO2从64.6%提高至80.6%(均P<0.01);Ⅱ型:口咽上部截面积较术前明显扩大(均P<0.005),口咽下部无明显变化(P>0.05),AHI从52.7降至37.2,最低SaO2从59.8%提高至68%(均P<0.05),2型手术有效率分别为85%和33%(P<0.01)。结论OSAS患者手术前后CT扫描确定口咽阻塞部位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和术后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0.
任明中  吕彤然 《天津医药》1997,25(9):562-563
1931年由Mckenzie首先开展经颅后窝前庭神经切断手术,但由于出现严重并发症而被中止。近30年来由于成功地开展了新的手术径路和术式,使前庭神经切断术成为治疗梅尼埃病及耳性眩晕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由于该手术为进颅手术,眩晕病人往往难以接受;加上手术技巧及难度较高,因而国内有关报道极少。自1989年以来我科采用前庭神经切断术治疗眩晕病人12例,均取得治愈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