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48岁。因上腹及背腰部疼痛5个月,皮肤、巩膜黄染半个月入院。检查:T3788℃、P72/min、R24/min、BP18/13kPa。心界向左扩大,心电图及超声有左室肥大;空腹血糖842mmol/L,餐后血糖15mmol/L。CT示:胰头及体部见较大软组织肿块并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诊断:晚期胰腺癌、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经术前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于1997年4月1日全麻下行胰腺癌IORT,术中置管,胆囊与空肠、胃与空肠及空肠与空肠吻合术。术中切开十二指肠外侧腹膜,见胰腺肿瘤与腔静脉广泛粘连侵犯,胃幽门窦及大弯侧向前…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985年到1989年,应用国产安徽AH-Ⅱ型高剂量率~((?)0)Co后装治疗机,配合~((?)0)Co外照射治疗子宫颈癌120例。全部病例按计划均腔内治疗及体外照射,先下腹前后大野平行对穿照射,照射2000cGy后加强宫旁照射(沿中线自下而上遮挡4×10厘米)及腔内治疗。外照射与腔内治疗交替进行。宫旁组织量一般为3500~5000cGy,腔内治疗A点总量多在3000~4500cGy/6~8周。结果:放疗后随访3个月判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术后相当一部份患者需要拟行外照射,由此而产生的严重并发症报道较少。现将我院一例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所致顽固性溃疡及膀胱炎报告如下: 患者徐××,女性,54岁,已婚,未育。1964年9月10日因患子宫颈鳞癌Ⅱ_A期在我院行根治术,病理切片证实盆腔各组淋巴结未见癌肿转移。术后一个月行深度X线外照射。条件为220KV,Th泸板,50cm距离,设10×15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p53和c-erbB-2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p53、c-erbB-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43例宫颈癌组织切片的p53、c-erbB-2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p53、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4%和69.8%;(2)p53蛋白的表达在鳞癌高于腺癌(P<0.05),其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临床分型、病理分级、宫旁浸润、近期疗效无明显相关(P>0.05);(3)c-erbB-2蛋白的表达在鳞癌的病理分级、宫旁浸润中有显著差异(P<0.01),在临床分期的表达中也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年龄、临床分型、近期疗效、病理类型、腺癌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P>0.05);(4)p53与c-erbB-2蛋白共同阳性表达在癌旁浸润中,有显著差异(P<0.01),二者阳性表达随宫颈癌临床分期表达增高(P<0.05).结论:c-erbB-2蛋白阳性表达与宫颈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p53与c-erbB-2蛋白共同阳性表达与癌旁浸润有关,随临床分期表达增高,提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多种癌基因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5.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鼻咽癌后复发或病变残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或病变残存的疗效。方法 对5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或病变残存的患者进行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按1992年福州会议分期,Ⅰ期0%,Ⅱ期10.5%,Ⅲ期69.2%,Ⅳ期20.3%,外照射鼻咽部DT6800-7000cGY/7-8周。Ⅲ,Ⅳ期病例(89.5%)加用化疗VF或POF方案2-4周期。X-刀治疗患者的选择为经足量外照射后2-4周鼻咽部及咽旁间隙仍有肿瘤残存的或治疗半年后发现鼻咽部复发的各期患者。采用西门子MD-77直线加速器及深圳柯瑞特XST-SYSX线立体定向治疗系统进行治疗。一般600-800cGY/次,共3次,间隔7天。结果 1年生存率为100%,3年生存率为94%。生存质量评定KPS评分无明显下降。肿瘤总控制率88%(44/50),其中完全消失46%(23/50),明显缩小26%(13/50),缩小16%(8/50)。结论 鼻咽癌的分次性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采用高精度、高剂量的治疗方式作为一个“挽救性治疗”的手段,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残存或肿瘤复发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PCNA、ICAM-1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PCNA、ICAM 1表达的意义。方法 治疗前取活检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初治的 43例宫颈癌组织中PCNA及ICAM 1的表达。结果 治疗后按WHO疗效评价标准 ,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PR)患者的染色组织切片中PCNA表达 3 8 2 %的患者为阴性 (— ) ,3 1 3 %的患者为强阳性 ( ) ;无变化 (NC) 病变进展 (PD)患者的染色组织切片中PCNA表达为阴性(— )的患者为 0 ,77 8%的患者为强阳性 (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CNA与ICAM 1共同表达在宫颈癌的临床分期Ⅱ期与Ⅲ Ⅳ期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2 5 0 %、78 9%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PCNA的单一阳性与近期疗效呈负相关 ;PCNA、ICAM 1共同表达在宫颈癌的临床分期中有显著差异 ,可成为对宫颈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评价金刺参九正合剂及其主要成分治疗癌症的疗效、安全性和毒副作用。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发表和未发表的文献及研究资料,把符合纳入标准42篇文献作Meta分析,累计治疗组患者(金刺参九正合剂及其组分合并放、化疗)1969例,累计对照组(单纯放、化疗)1479例;采用WHO评定疗效标准为效应指标,统计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4.2.2。结果:金刺参九正合剂及其主要成分(金荞麦、苦参、刺梨提取物)治疗癌症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合并OR值分别为:3.16,2.42,1.84。金刺参九正合剂在改善精神、 乏力、食欲、睡眠、疼痛和腹胀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合并OR值分别为10.11,7.77,8.49,7.7,7.44和5.54);在WBC减少、HB减少、PLT减少、恶心、呕吐、口腔炎和脱发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合并OR值分别为0.23,0.47,0.52,0.06,0.04和0.57)。结论:现有的临床证据表明,金刺参九正合剂治疗癌症有效、安全、毒副作用小,尤其适合于配合放、化疗使用。  相似文献   
8.
我科于1997年9月至1998年5月,应用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生产的泰素联合化疗,治疗10例晚期癌患者,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0例中乳腺癌6例,均行根治术以后行辅助性放化疗后复发和(或)转移的患者,其中有2例在复发转移后曾用过ADM、CBP、CTX、5-FU联合化疗。卵巢癌4例行手术以后复发,其中3例用过PDD、5-FU、VP-16联合方案化疗2~3疗程,1例未用过化疗。10例病例的年龄27~60岁,中位48岁。1.2用药方法泰素联合CF或COF方案化疗,每次用量为C…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评价金刺参九正合剂及其主要成分治疗癌症的疗效、安全性和毒副作用.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发表和未发表的文献及研究资料,把符合纳入标准42篇文献作Meta分析,累计治疗组患者(金刺参九正合剂及其组分合并放、化疗)1969例,累计对照组(单纯放、化疗)1479例;采用 WHO评定疗效标准为效应指标,统计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4.2.2.结果:金刺参九正合剂及其主要成分(金荞麦、苦参、刺梨提取物)治疗癌症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合并OR值分别为:3.16,2.42,1.84.金刺参九正合剂在改善精神、乏力、食欲、睡眠、疼痛和腹胀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合并OR值分别为10.11,7.77,8.49,7.7,7.44和5.54);在WBC减少、HB减少、PLT减少、恶心、呕吐、口腔炎和脱发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合并OR值分别为0.23,0.47,0.52,0.06,0.04和0.57).结论:现有的临床证据表明,金刺参九正合剂治疗癌症有效、安全、毒副作用小,尤其适合于配合放、化疗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 ,在妇科子宫恶性肿瘤的治疗上 ,手术结合术中放射治疗所取得的良好预后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如何有效地将两者加以结合 ,以不断提高妇科子宫恶性肿瘤的疗效是当前妇科领域共同关心的课题。我科于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对收治的 10例子宫恶性肿瘤病例应用术中放疗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0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病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6 5岁 ,平均年龄 38 8岁。全部病例术前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子宫恶性肿瘤 ,其中子宫颈鳞状细胞癌Ⅱa~Ⅱb 期 6例 ,Ⅱ期子宫内膜癌 3例 (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