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1.
2.
目的 了解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分布特征以及耐药特点。方法 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联合纸片扩散法(K-B法)、改良Hodge试验及EDTA协同试验对我院2013-2017年CRE检出情况、感染特征、药敏试验及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出CRE菌株1020株,总检出率约为5.5%,改良Hodge试验阳性率为96.6%(985/1020)。2013-2017年CRE各年检出率依次为0.8%(24/2858)、8.6%(271/3156)、5.9%(249/4205)、6.2%(245/3935)、5.4%(231/4293);1020株CRE菌株以肺炎克雷伯菌988株(96.8%)为主,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779株(76.2%)、血液标本87株(8.4%)、导管尖端45株(4.5%),主要来自重症医学科478株(46.9%)、神经内科重症病房315株(30.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CRE菌株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3.2%、39.4%、45.9%、0和0,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97.5%;对庆大霉素耐药率由80%下降至48.3%;对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由33.3%上升至60.0%;对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一直较敏感,未发现对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耐药的CRE菌株。结论 CRE菌株的分离率呈现出较高水平,其中以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我院流行的CRE菌株主要分离自重症医学科和神经内科重症病房,应对其感染的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感染预防措施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碳青霉烯酶失活试验(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CIM)、EDTA碳青霉烯酶失活试验(EDTA-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eCIM)及改良Hodge试验对肠杆菌科细菌不同基因型碳青霉烯酶的检测能力,分析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对临床常用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便于临床合理选择用药。方法:收集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CRE菌株40株,经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E-test法检测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对CRE的MIC,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多粘菌素的MIC。用mCIM、eCIM和改良Hodge试验检测CRE菌株产碳青霉烯酶的情况,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KPC、blaNDM、blaIMP、blaVIM、blaOXA-48)、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SHV、TEM、CTX、OXA-1)、AmpC酶编码基因(FOX)及膜孔蛋白ompK35、ompK36基因。结果:40株CRE中38株确定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其中携带blaKPC35株,包括同时携带blaNDM7株,blaKPC+blaNDM4株。改良Hodge试验和mCIM、eCIM试验对KPC型碳青霉烯酶的阳性率均为100%(38/38);mCIM、eCIM试验对NDM型碳青霉烯酶的阳性率为100%(3/3),改良Hodge试验对NDM型碳青霉烯酶的阳性率为0。耐药性分析:40株CRE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如三代、四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氨曲南,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90.0%、60.0%和42.5%,尚未发现对替加环素及多黏菌素耐药的菌株。结论:mCIM、eCIM试验和改良Hodge试验对KPC型碳青霉烯酶的敏感度高,mCIM、eCIM试验对NDM型的敏感性高于改良Hodge试验;不同基因型的CRE菌株耐药情况不同,建议针对不同耐药表型的CRE感染,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我院不同感染途径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 CREC)分子分型特点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间不同感染途径获得的CREC共14株;菌株鉴定及药敏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联合纸片扩散法(KB法)、E-Test方法进行药敏试验;用PCR技术分别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KPC、blaNDM、blaIMP、blaVIM和blaOXA-48)、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SHV、blaTEM、blaCTX和blaOXA-1)、AmpC酶耐药基因(blaFOX、blaMOX和blaDHA)、膜孔蛋白基因(ompk35和ompk36)进行检测,同时进行质粒接合试验,掌握我院CREC耐药基因分布及流行情况;采用PFGE对14株不同感染途径CREC进行同源性分析,分析我院CREC分子流行特点。结果 临床资料:14株CREC主要来自重症医学科,占57.14%(8/14);痰标本检出5株,尿标本检出4株,血液标本检出2株,灌洗液、脑脊液、导管尖端各检出1株。耐药基因检出情况:14株CREC有12株携带blaNDM-5、1株携带blaKPC-2和1株携带blaNDM-1;我院CREC通常携带blaNDM-5以及ESBLs耐药基因,并伴有ompk36基因的缺失。接合试验结果:仅1株CREC接合试验成功。PFGE分型结果:14株CREC分为4个PFGE分型,其中PT03为优势型别,包含11株菌。菌株耐药情况:CREC耐药情况十分严重,对单环β-内酰胺类、头孢类、左氧氟沙星、碳青霉烯类药物均表现耐药;而对氨基糖苷类以及磺胺类药物也达到92.86%的耐药率;对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均表现为敏感。结论 我院CREC主要来自呼吸道标本,且存在克隆的流行,其优势型别的菌株多携带blaNDM-5以及ESBLs耐药基因,并伴有Ompk36基因的缺失,且表现对多种抗生素呈高度耐药,提示我们应加大对CREC的管控,需密切监测并采取控制措施,阻断CREC在院内的传播和暴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临床分离的30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菌株blaNDM-1基因型检出情况,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方法 临床分离菌株由美国BD公司生产的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EDTA协同试验筛查金属β-内酰胺酶。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blaNDM-1基因PCR扩增,采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DNA测序,所测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的已知序列进行BLAST比对。结果 (1)菌株分布情况: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共30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6株,占53.3%;阴沟肠杆菌12株,占40.0%;布氏柠檬酸杆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各1株,blaNDM-1基因确证,共有5株为产NDM-1酶菌株,5株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2株,阴沟肠杆菌2株,布氏柠檬酸杆菌1株,这些细菌来自不同的科室,但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 (15/30, 50.0%),神经内科重症病房(8/30, 26.7%)。标本主要来源于痰(20/30, 66.7%),其次为尿液(5/30, 16.7%),血液4株(13.3%),引流液1株(3.3%)。5株产NDM-1酶菌株分离自4例患者,3株分离自患者尿液标本,2株分离自患者痰标本;感染患者平均年龄为73岁,平均住院时间10个月,2例死亡。(2)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30株CRE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和86.7%,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均为100%;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76.7%~93.3%之间;对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率高达100%,其次为复方磺胺甲噁唑和阿米卡星,敏感率分别为66.7%和46.7%。5株产NDM-1酶菌株对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均敏感,3株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2株对阿米卡星敏感;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及喹诺酮类、氯霉素类等均耐药。结论 我院流行的CRE菌株主要分离自重症医学科和神经内科重症病房患者,对多种抗生素呈高度耐药,其中产NDM-1酶菌株主要来自长期住院的高龄患者,且死亡率较高,应对其感染的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感染预防措施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 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高毒 力血清型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2016 年11 月-2017 年9 月血培养标本分离出的非重复CRKP 22 株,采用美国BD 公司 生产的Phonenix-100 全自动细菌鉴定/ 药敏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同时联合纸片扩散法(KB 法),改良Hodge 试验筛查碳青霉烯酶表型。采用PCR 方法及基因测序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溶血酵素基因khe、2 种常见耐药基因(blaKPC 、 blaIMP) 和6 种高毒力血清型(K1、K2、K5、K20、K54、K57)。结果 22 例CRKP 有5 例存活,17 例死亡,死亡率达77.3%;科 室分布主要在重症医学科(59.1%),神经内科重症病房(22.7%),泌尿外科(9.1%),血液科(4.5%) 等。PCR 测序显示22 株CRKP 有17 株检出blaKPC基因,未检出blaIMP基因;高毒力血清型检测结果为K1 型1 株( 占4.5%),K5 型2 株( 占9.1%),K20 型2 株( 占9.1%),主要分布在不携带blaKPC基因的菌株中。22 株CRKP 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100%,对替加环素和多 黏菌素的敏感率高达100%,毒力菌株与非毒力菌株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差别不大,分别为60.0% 和52.9%,但对阿米卡 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差别较大,表现为毒力菌株的耐药率低于非毒力菌株。结论 我院流行的CRKP 血流感染菌株主要分离 自重症医学科和神经内科重症病房患者,且死亡率较高;毒力菌株与非毒力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有差别,临床在 治疗过程中应区别对待,并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2017年10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1例下肢感染孔兹创伤球菌的病例描述,并对其进行病原学和药敏分析,同时结合文献资料更全方面的认识孔兹创伤球菌。方法应用法国梅里埃质谱仪、BD 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应用纸片扩散法对该菌进行耐药性检测,同时查询该病例的临床信息以及相关的文献信息进行分析。结果从1例下肢静脉血栓合并感染的患者足部分泌物中分离到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镜下涂片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多成双、成团,大小不等;血平板上呈针尖样,α溶血的细小菌落。触酶阴性、Β半乳糖苷酶阴性。经质谱仪鉴定结果是孔兹创伤球菌,两种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鉴定为孔兹创伤球菌,在检测的10种抗生素中,该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通过检索、整理和分析文献信息,揭示该菌感染与性别无关,中老年人感染居多,易于感染患有免疫力低下患者,下肢感染占47.37%,血流感染占15.79%,其他感染途径占42.11%(肺、乳腺等)。结论孔兹创伤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多见,可通过红霉素耐药将其与绿色气球菌鉴别出来。而且该菌能够引起的疾病谱广泛,易于引起脓毒血症和下肢感染,提醒我们在临床中应提高警惕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正逐步走向成熟,为了标准化、规范化各培训基地培训质量,出台了相应的标准并定期对各项指标进行修正。但有些培训基地和专业基地仍然存在带教师资意识淡薄、制度制定不详尽,过程考核不规范等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基地经过多年累积深入解读各项评估指标,并结合检验住院医师的特点进行创新,在师资方面实施分层次的师资培训模式和严格的评估机制,不断提升师资质量;在培训制度方面建立详尽而有力的培训制度,保障住培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建立多元化的讲课体系,规范化的递进式考核流程等,提升住院医师的临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