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正> 为创建国家卫生城,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不断提高人民卫生意识,改善工作和环境卫生质量,我市自1982年即开展灭蟑螂试点工作,1988年在南开东北角街开展创建基本无蟑害街活动,1991年以红桥区西沽街为全市灭蟑试点,1992年又在全市开展创灭蟑先进区活动,经两年的努力,1992年9月全市组织考核验收,红桥区、南开区居民住宅蟑螂平均侵害率为0.92~1.12%,卵荚为0.33~0.35%;重点行业侵害率为0.42~1.70%;4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双五”“双二”标准。为此,1992年涌现出两个灭蟑先进区,1993年进行推广;对全市其它7个区考核验收,蟑螂侵害率为0.16%,卵荚阳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数十年,提倡完成生育后落实长效避孕措施,采用宫内节育器(IUD)避孕的育龄妇女达到了50%。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妇女已达绝经期或围绝经期,如何为绝经期妇女安全稳妥地取出IUC成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重要工作,本文就绝经期妇女取器术中麻醉方法的使用予以阐述。首先强调绝经期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术镇痛麻醉所需相关监护项目及门诊手术室的基本配置须严格参照国家人口计生委印发"应用麻醉镇痛技术施  相似文献   
3.
尿管引起的膀胱刺激症(CRBD)是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可治疗CRBD。对于氯胺酮治疗术后CRBD的适合剂量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评价静脉注射氯胺酮0.25、0.5mg/kg对全麻手术病人术后CRBD的效果,为临床治疗CRBD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勇  元元  于永浩  陈怡  郑宇欣 《天津医药》2007,35(8):630-630
内窥小肠镜操作时对肠道及肠系膜的充气、牵拉,可引起患者痛苦,有些甚至因此中断检查,延误病情。近年来开始应用的无痛内镜技术,是以静脉异丙酚、芬太尼、咪唑安定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成人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成人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采用30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60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的咳嗽消失、肺部体征消失、气喘消失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60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能够显著提高成人肺炎的治疗效果并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慢性关节炎吗啡耐受大鼠模型,观察脊髓背角谷氨酸转运体(GT)水平以及谷氨酸浓度的变化,阐述阿片耐受的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n=6)。吗啡组(M组)鞘内注入20μg吗啡,连续7 d;盐水对照组(S组)鞘内注入20μL生理盐水连续7 d;吗啡纳络酮组(MN组)鞘内注入20μg吗啡、10μg纳络酮连续7 d;纳络酮组(N组)鞘内注入10μg纳络酮连续7 d。于注药后第7 d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并取脊髓腰4~5节段,应用免疫组化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转运体(EAAT1,EAAT3)表达变化,采用毛细管电泳法检测谷氨酸浓度变化。结果:与S组、MN组、N组相比,M组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转运体表达下降(P〈0.05);缩脚潜伏期减少(P〈0.05),谷氨酸浓度升高(P〉0.05)。上述变化在S组、MN组、N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形成关节炎吗啡耐受的大鼠脊髓背角EAAT1、EAAT3表达减少,谷氨酸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7.
杨勇  元元  于永浩 《天津医药》2008,36(1):69-70
吸入麻醉中需用CO2吸收剂碱石灰,临床应用的主要是钠石灰,因钠石灰中含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氢氧化物,其会使吸入麻醉剂发生脱卤反应,产生复合物A,一氧化碳  相似文献   
8.
腰麻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或下肢手术腰麻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70~90岁,体重50~80kg.随机分为2组(n=30):L组(单纯布比卡因7.5mg)和LS组(布比卡因4.5 mg复合舒芬太尼5μg).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注入含糖浓度为6.7%的重比重混合局麻药1.5 mL,注入时间20 s.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Bramage分级及副作用.结果 2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比、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L组比较,LS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延长(P<0.01).L组运动阻滞程度强于LS组(P<0.01).L组出现低血压、恶心呕吐的患者多于LS组(P<0.01),而LS组有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轻微的瘙痒(P<0.01).结论 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5μg舒芬太尼腰麻持续镇痛时间延长,能满足老年患者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麻醉需要,且副作用减少,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