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10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经皮微创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椎弓根切开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经皮微创治疗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Cobb角及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以及椎体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关节功能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高于本组治疗前,椎体Cobb角小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皮微创治疗组患者疼痛评分(1.21±0.21)分低于常规治疗组的(3.14±0.26)分,关节功能评分(96.21±2.11)分、椎体前缘高度比(92.12±5.21)%高于常规治疗组的(84.68±2.17)分、(84.68±5.78)%,椎体Cobb角(6.11±1.02)°小于常规治疗组的(8.15±1.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微创治疗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常规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微创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常规治疗组的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加速骨折的愈合,减少失血和引流量,减轻疼痛和更好恢复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 PKP术后疼痛症状及功能改善情况与MRI骨髓水肿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KP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根据术前MRI骨髓水肿的程度和范围将其分为3组,A组:部分骨髓水肿,B组:完全骨髓水肿,C组:无骨髓水肿,比较3组术前、术后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间术前VAS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及功能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组比较疼痛缓解明显,A组比B组疼痛缓解程度大,表明骨髓水肿程度及范围越大,PKP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越大.[结论]PKP是治疗OVCF的有效方法,MRI信号特点对于OVCF治疗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骨髓水肿比无骨髓水肿治疗效果好,水肿范围越大,PKP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后路不同融合固定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一侧肢体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15例行椎间cage植骨融合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A组)、15例行椎间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B组)、10例行单纯使用膨胀性椎间融合器B-twin融合固定(C组),疗效评价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结果 A、B、C组JOA评分术前分别为(6.8±2.6)、(7.2±2.2)、(7.5±1.7)分;术后1个月分别为(19.8±3.2)、(20.1±3.9)、(16.2±4.7)分;随访终末分别为(24.3±3.5)、(25.4±3.8)、(23.2±3.9)分,三组术后1个月及随访终末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随访终末JOA评分C组比A组和B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有腰椎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cage植骨融合加双侧或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都是可行的治疗方案,对于一侧肢体症状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后者具有更大的优势;单纯使用膨胀性椎间融合器B-twin融合固定术后早期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6月-2010年12月本科收治34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均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结果:本组随访时间12-15个月。术后经伤椎高度及Cobb角恢复满意,12个月随访预防丢失情况理想,术后12个月融合率94%。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创伤小,可达到即刻稳定,在减少矫正丢失和内固定失效的同时,可以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降低术后腰背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52岁。从马上摔下并被拖出15m,双侧髋关节疼痛,不能活动4h入院。  相似文献   
6.
非相邻节段脊柱骨折(noncontiguous spinal fractures)占全部脊柱损伤的1.6%~16.7%,而全部发生在腰椎部位少见。国外文献报道,跳跃式腰椎爆裂骨折仅占脊柱损伤的0.8%,绝大多数患者为坠落致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创伤,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而且脊柱稳定性差,需要手术治疗。目前各家报道手术方法不同。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4年1月手术治疗跳跃式腰椎爆裂骨折1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Pilon骨折是累及关节面和干骺端的胫骨远端骨折,多为高能量创伤,早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约为38.1%[1]。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与骨折严重程度、软骨损伤程度以及力线对位是否良好有关[2,3],通常骨折原始损伤程度越重,疗效越差,骨关节炎发生率越高。2009年6月~2013年12月,我们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2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2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骨折部位椎体过伸复位,实施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前后应用疼痛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28例患者术后疼痛立即减轻,椎体高度基本恢复,后凸畸形改善。结论闭合复位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地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带来的疼痛和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9.
髋臼后壁压缩骨折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认识并评估髋臼后壁压缩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从1998年6月~2003年3月,对25例髋臼后壁压缩骨折病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对骨折块撬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6~36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根据改良的Merled’Aubigne—Postel功能评定:本组优15例,良4例,一般5例,差1例,优良率为76%。结论 X线平片往往对髋臼后壁压缩骨折容易漏诊。CT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术中应用重建钢板,行撬拨复位和植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外侧手术入路在后踝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6例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采用改良的后内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随访10~1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皮肤表浅感染1例,下胫腓联合固定钉断裂1例。根据Bai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良率为84.6%。结论改良的踝关节后内外侧手术入路不仅可充分显露后踝骨折,同时可兼顾内外踝骨折的整复固定,减少手术切口及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