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IgM 型乙肝核心抗体(IgM 抗-HBc)在乙肝患者急性期血清中均能检出,近来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其作为急性乙肝的诊断指标有很高价值,并有取代HBsAg 测定之势。本文报告用国产试剂建立的ELISA 双夹心法检测 IgM 抗-HBc 结果,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利用逆转录PCR技术克隆了中国株HCV的核心蛋白基因和非结构3区蛋白基因,DNA序列无分析显示克隆的基因片段属HCV-Ⅰ型。将二个基因片段分别克隆至质粒表达载体内,构建了多株表达融合和非融合核心蛋白的工程菌及表达非结构3区蛋白的工程菌。建立了二种重组蛋白的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3.
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后,甲型肝炎IgM型抗体(抗-HAV IgM)是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感染标记之一,其存在时间较短。鉴于这一特点,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建立了一些敏感的抗-HAV IgM检测技术(1~5),使甲型肝炎早期血清学诊断成为可能,并在国际上得到公认。我们利用国内及本实验室已有的条件建立了抗-HAV IgM的固相放射免疫检测方法(IgM-SPRIA),并进行了初步应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炎病原学分型对肝炎的防治有重大意义。我们应用敏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福州地区部分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进行病原学分型诊断,并探讨其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一)病例:1983年3月至1984年2月一年期间,福州市传染病院收治的14岁以下所有急性病毒性肝炎患儿共117例。临床诊断按1983年郑州会议制定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丙肝病毒(HCV)的非结构4区(NS4)和5区(NS5)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推测确定抗原决定簇位点。用RT-PCR技术从中国丙肝病人血甭中扩增克隆含抗原决定簇基因的NS4及NS5基因,将该丙段基因分别克隆至质粒表达载体pET28a(+)内,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成功了高儿表达NS4和NS5蛋白的工程菌,IPTG诱导后两蛋白在工程菌内的表达量分别约占菌体蛋白的33%和28%。经Sep  相似文献   
6.
观察甲肝病毒(HAV)在体外细胞培养中连续传代的特点及细胞内病毒荧光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实验中采用了间接免疫荧光法(IF)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结合技术,并与ELISA进行比较。ISCM技术发现将NJ-3株HAV接种于PLC/PRF/5细胞1h后细胞表面有病毒吸附,2-4h病毒吸附量增多,4h后逐步减少。在病毒随细胞连续传代中,至第7代病毒增殖量可达到稳定状态并至少可连续传77代,感染病毒的细胞可达95%以上;细胞传代或病毒收获的最佳周期为5d;经多次冻存、复苏,仍保持良好的细胞形态和产毒性能。结果表明ISCM技术能更早地检出细胞表面吸附的少量病毒和胞浆内微弱的HAAs荧光,而ELISA则需要较多量病毒才能显示阳性。提示前者更适合于少量病毒时的定性,特别是在初次病毒分离时;后者则适合于病毒量较多时的整体定量。  相似文献   
7.
研制了一种价廉、质量稳定、操作简便、特别适用于基层部队和广大农村的抗HBsEIA诊断药盒,该药盒4℃下保存3个月与新制备药盒性能相似。用本药盒与市售精装药盒对比检测449份新兵血清标本,一致率为98.89%,阳性率(30.5%,137/449)略高于市售药盒(29.4%,132/449)。阳性标本经中和试验证明特异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自从1973年Feinstone等应用免疫电镜(IEM)从实验感染的“志愿者”急性期粪便中首次发现甲型肝炎病毒(HAV)以来,国内外已陆续报道成功提取甲型肝炎抗原(HAAg)。由于国内HAV组织培养及寻找HAV敏感动物尚处实验研究阶段,收集甲型肝炎病人潜伏期末期及急性期早期的粪便标本提取HAAg耗时费力,难度较大,因此至今  相似文献   
9.
精装HbsAgEIA诊断药盒稳定性的动态观察吴鸿银,乔仁良(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210002)检测HBsAg不仅在临床及流行病学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筛选献血员、确保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安全性等方面更有突出的意义[1],我所是国家定点生产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型肝炎病毒(HAV)在3个不同的细胞株中连续传代时的增殖特点.方法:将HAVNJ-3株先以常规传代方式适应不同的细胞株:FRhK4细胞、PLC/PRF/5细胞、2BS,然后将适应病毒接种于细胞,并随细胞传代.用EIA、IFA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带毒细胞连续传代中的病毒增殖.结果:①NJ-3株/K4细胞于第5代HAAg出现阳性,第17、18代时达到高峰,24代直至35代均为阴性.②NJ-3株/2BS细胞仅在第6代出现一次弱阳性,传至35代均呈阴性.③NJ-3株/PLC则在第3代即可测得HAAg,第7代A值达0.802,P/N值13.9,并保持此水平至少70代以上.病毒产量稳定,细胞形态良好.冻存10年的HAV/PLC株复苏后,仍保持良好的产毒性能.HAV/PLC传代或收获的最佳周期为5天.结论:HAVNJ-3株能适应三种不同的传代细胞株,但只能在PLC/PRF/5细胞中长期随细胞传代,并大量增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