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严伟凤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2):39-40,4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婴幼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婴幼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27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氧合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平均呼吸道压、吸入氧体积分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呼吸机参数呼气末正压与对照组无差异。观察组住院天数、用氧天数、机械通气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3%)明显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婴幼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氧合功能,降低呼吸机的使用条件和缩短患儿的用氧时间,还可以大大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院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l~6月随机抽取的I类切口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共198例资料,分析和统计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198例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O%,以单用和二联用药为主;术前用药105例,占53.03%,其中0.5~2h和〉2h给药分别为75例和30例;术后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持续用药≤2d、3~4d、5~7d、〉7d分别为22例、77例、70例、19例;本研究中共涉及抗菌药物lO类31个品种,使用百分比占前三位的依次为一二代头孢菌素、三四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结论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3.
冯艺萍  吴钢  严伟凤  陈丽 《中国药房》2011,(28):2605-2607
目的:了解广西妊娠期妇女的用药情况,为建立妊娠期妇女用药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妊娠期妇女用药情况调查表,于2010年10月10-31日对在广西24所县、市级医院产科就诊、妊娠期妇女体检、妊娠期妇女学校学习的1 320例妊娠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广西妊娠期妇女用药比率达71.87%,文化程度高低与用药与否呈显著相关(P<0.01),民族与用药比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应建立完善的妊娠期妇女用药登记制度及安全用药教育模式,帮助其形成科学、合理的用药习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