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血管内皮功能是维持血管通透性、平衡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及限制炎症活动的重要保障,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导致一系列疾病发生发展,尤其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被认为是DM血管病变的早期事件,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贯穿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现对血管内皮功能与2型DM及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钠-葡萄糖耦联转运体2抑制剂(sodium-glucose linked transporter-2 inhibitor,SGLT-2i)是一种目前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通过抑制肾小管葡萄糖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以降低血糖水平,同时增加尿钠排泄,发挥降压、减轻体质量等作用,可多途径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现简要归纳SGLT-2i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疗效等,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有载,“黄,地之色也”,黄是中原广袤大地之色;“精,择也”,本义是经过挑选的上等好米,可以引申为众多事物中择优之结果。黄精长于黄土之上,获取天地之精华,一直以来都被奉为中药材之补益圣品。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有“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之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瘿瘤合剂联合甲巯咪唑治疗格雷夫斯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甲状腺功能、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74例格雷夫斯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7例。对照组予甲巯咪唑治疗,治疗组予瘿瘤合剂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疗程为12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及相关免疫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88.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显著降低(P0.05),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FT3、FT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白介素-10(IL-10)、CD4+CD25+T细胞亚群水平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的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瘿瘤合剂联合甲巯咪唑可有效改善格雷夫斯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甲状腺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用甲巯咪唑,或有调节免疫细胞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索黄连解毒汤治疗脓毒症的核心作用靶点、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以黄连、黄芩、黄柏、栀子为关键词分别检索,按照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的条件筛选,获得黄连解毒汤各中药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GeneCards、治疗靶点数据库(TTD)检索脓毒症的疾病靶点;将预测到的成分及其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进行中药-成分-疾病-靶点网络构建及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及主要活性成分,通过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通过R语言运行后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注释分析,设定阈值P<0.05,Q<0.05,筛选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结果:筛选出黄连解毒汤78个成分和841个药物靶点;这些共同靶点涉及147条生物过程包括TNF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细胞凋亡通路等代谢通路,内分泌抵抗等与内分泌系统相关的通路。结论:黄连解毒汤中小檗碱、槲皮素、山柰酚等多种成分协同作用于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初步揭示了其在治疗脓毒症时的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的复杂机制过程,为未来实验验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甲钴胺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70例气虚血瘀证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医综合治疗+甲钴胺)和对照组(甲钴胺),每组35例,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双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心率变异性、密西根神经病变筛选量表(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MNSI)以及中医证候评分等改善情况,评价中医综合疗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7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42%)(P <0.05),且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的双下肢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时间延长,且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的MNSI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1);治疗组的收缩压变化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甲钴胺可提高气虚血瘀证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且在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