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丑凯平 《中国医药科学》2014,(14):108-109,112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急性期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收治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54例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CT与MRI检查,对两种检查的诊断敏感性与对脑血肿量进行统计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T2*WI和CT的敏感性明显好于T1WI与T2WI的敏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T1WI、T2WI、T2*WI测量脑血肿量分别为(31.28±3.34)mL、(32.03±3.96)mL、(27.12±4.83)mL、(29.17±5.43)mL。CT与T2*WI检测结果相接近,无明显差异(P>0.05),T1WI与T2WI对脑血肿量的测量值较CT 和T2*WI略小,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T与T2*WI检查成像中较清晰,显示血肿部位有明显的边界和高信号。结论 MRI检查可有效检查出急性脑出血。MRI检查在急性期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不亚于CT检查,其可为急性脑出血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结合文献对3例脉络膜裂囊肿的CT、MRI的表现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脉络膜裂囊肿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光滑锐利的脑脊液样低密度影或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短期内随访无变化.结论正确认识脉络膜裂囊肿的CT和MRI表现,避免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3.
4.
先天支气管囊肿是由胚胎发育障碍引起的先天性疾病,通常发生在纵膈和肺,后者又称为肺囊肿。该病在中、老年患者中较少见,易误诊为其它疾病。为了加深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我们收集的经病理、手术证实的9例患者,结合X线、CT及有关文献报道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隐源性脑脓肿的临床和CT征象分析(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脓肿是由于细菌入侵脑实质而形成的脓肿,其感染途径可分为邻近感染灶直接扩散、外伤性、血源性、隐源性.笔者收集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例隐源性脑脓肿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丑凯平 《中国医药科学》2014,(13):107-109,111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脊柱转移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51例脊柱转移肿瘤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CT与MRI检查,对两种检查的诊断敏感性与对病情判定情况进行统计并做对比分析。结果MRI检查确诊脊柱转移肿瘤有49例患者,其诊断敏感性为96.1%;而经CT 检查为脊柱转移肿瘤有23例患者,其临床诊断敏感性为45.1%;对脊柱转移肿瘤检查MRI的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7,P<0.05)。本研究中经MRI与CT检查发现各种病变共269例次,MRI检出总例数261例次,均明显高于CT检查137例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1,P<0.05)。结论 MRI检查可有效检查出早期脊柱转移肿瘤,并且在评价脊柱受累的范围和程度有着重要意义,它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判定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髋臼发育不良在幼儿时引发髋关节脱位,也可于十几年或几十年方开始发病.是引起成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原因.主要病变包括在髋臼发育不良基础上继发的骨性关节炎、软骨下假囊肿、慢性关节脱位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神经根沉降征与重度中央型/混合型腰椎管狭窄节段硬膜囊横截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明确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LSS)的87例患者的MRI图像,均被确诊为中央型或混合型LSS,MRI明确显示L3/4或L4/5节段至少一个扫描层面的硬膜囊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80mm~2。患者均有间歇性跛行,行走距离≤500m。单节段狭窄61例,其中L3/4狭窄19例,L4/5狭窄42例;双节段(L3/4、L4/5)狭窄26例,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狭窄节段113个,分析其中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的发生率,并将其分为沉降征阳性组与沉降征阴性组。L3/4、L4/5节段各扫描3层,在横截面MRI T2加权相图像上测量最小硬膜囊CSA、最小椎管正中矢状径(PAD)、最大硬膜囊横截面积差(CSAD),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curve)即ROC曲线分析神经根沉降征阳性发生率与最小硬膜囊CSA、最小椎管PAD、最大硬膜囊CSA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113个重度腰椎管狭窄节段中,28个狭窄节段沉降征阴性,85个狭窄节段沉降征阳性,神经根沉降征阳性发生率为75.22%。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组最小椎管PAD为12.00±2.10mm,阴性组为11.47±2.04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组最大硬膜囊CSAD为36.94±13.97mm~2,阴性组为18.60±7.70mm~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阳性组最小硬膜囊CSA为47.34±12.55mm~2,阴性组为45.16±15.35mm~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最小椎管PAD的ROC曲线下面积值(AUC)为0.64(P0.05);最大硬膜囊CSAD的ROC曲线下面积值(AUC)为0.929(P0.01);最小硬膜囊CSA的ROC曲线下面积值(AUC)为0.557(P0.05)。结论:阳性神经根沉降征的发生与狭窄节段硬膜囊受压变窄的变化程度有关,硬膜囊最大CSAD可作为评估腰椎管狭窄节段硬膜囊受压变窄的变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