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串联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的疗效.方法: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有神经系统损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7例,对照组行常规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前后抽取血测β2-MG浓度.结果:串联组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10例,7例明显减轻,血中β-MG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10例缓解,缓解时间明显长于串联组(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器与炭肾串联通过增加对大中分子量物质的清除,在控制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方面有肯定疗效,且对设备要求不高,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
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arterio—VENOUSfistu—las,AVF)是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第一选择。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是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目前虽然有经导管溶栓术、带气囊导管取栓术、经皮血管成形术及内支架置入术等一系列创伤小见效快的方法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但费用较高,操作较为复杂[1]。应用尿激酶局部注射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花费少,操作简单,但各家文献报道的治疗方案及疗效不一,且较少有后续治疗方案及预后报道。本文分析了姜堰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05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26例30例次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伴后续巩固治疗的临床资料,研讨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案及溶栓成功后的后续治疗疗效,随访其长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合并梅毒的血液透析患者梅毒感染防治情况,探讨血液净化中心梅毒患者的规范化处理。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血液透析患者定期检查,尤其针对新入透析患者加强透析前病原学检查,梅毒筛查阳性患者进行分区透析并予抗梅毒治疗。结果:我院除新入检测阳性患者6例外,未新发生感染梅毒病例。结论:对血液净化中心患者加强梅毒检测及时处理是可以有效预防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给予常规泼尼松治疗加用低分子肝素,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泼尼松治疗。检测两组患者的全血浆粘度、血栓形成系数、血小板聚集率,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浆粘度、血栓形成系数、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