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香薷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香薷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概述,香薷主要含有黄酮类和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清热利湿、抗菌消炎等药理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香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牦牛皮胶的安全性,为其应用提供毒理学安全依据。方法:进行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大鼠遗传毒性试验及30天喂养试验。结果:①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雌、雄小鼠经口累计两次灌胃量达15g/kgBW(相当于人群推荐量0.133g/kgBW的113倍),属无毒级。②遗传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③大鼠30天喂养试验。未发现其对试验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液学、生化、脏体比及组织病理学有明显不良影响。结论:在试验剂量3.28g/kgBW~15g/kgBW范围内,牦牛皮胶可作为毒理学安全的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3.
红直獐牙菜的苷类成分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研究红直獐牙菜的苷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Sephadex LH20纯化,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基化学结构。结果:从红直獐牙菜的水溶性部分得到7个化合物,他们分别为8-O-β-D-吡喃葡萄糖-1,5-二羟基-3-甲氧基Shan酮(I)、8-O-β-D-吡喃葡萄糖-1,3,5-三羟基Shan酮(Ⅱ)、1-O-β-D-吡喃葡萄糖-3,7,8-三羟基Shan酮(Ⅲ)、异荭草苷(Ⅳ)、落干酸(V)、龙胆苦苷(Ⅵ)和β-龙胆二糖(Ⅶ)。结论:化合物Ⅲ、Ⅳ、V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红直獐牙菜的苷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Sephadex LH20纯化,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基化学结构。结果:从红直獐牙菜的水溶性部分得到7个化合物,他们分别为8-O-β-D-吡喃葡萄糖-1,5-二羟基-3-甲氧基Shan酮(I)、8-O-β-D-吡喃葡萄糖-1,3,5-三羟基Shan酮(Ⅱ)、1-O-β-D-吡喃葡萄糖-3,7,8-三羟基Shan酮(Ⅲ)、异荭草苷(Ⅳ)、落干酸(V)、龙胆苦苷(Ⅵ)和β-龙胆二糖(Ⅶ)。结论:化合物Ⅲ、Ⅳ、V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Bohr.)是蒺藜科白刺属的一个品种,在柴达木盆地的沙漠绿洲边缘,盐碱沙滩地大量分布,生境海拔1900~3500 m,分布面积约25万km2。据我们调查,盆地相对集中成片具有开发价值的天然白刺林约50~60万亩,每年产白刺鲜果5~10万吨。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药用价  相似文献   
6.
中药鸦胆子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晨旭  索有瑞 《中成药》2006,28(1):117-120
鸦胆子系苦木科鸦胆子属植物(Brncea JavanieaL.Merr)的种子,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1]Kupchan等报道了由B.antidysenter Mill.中分得对多种动物菌株有显著活性且毒性较低的鸦胆丁[2](Bruceantin)后,有关活性成分的报道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进一步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苦木内酯类化合物[3~5]。我国于1978开始研制鸦胆子油静脉乳剂[6],并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鉴于该植物的多种生物活性,为了更好地开发其药用价值,本文就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化学成分迄今为止,从鸦胆子的果实中分离得到了多个天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牦牛皮胶的安全性,为其应用提供毒理学安全依据.方法:进行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大鼠遗传毒性试验及30天喂养试验.结果:①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雌、雄小鼠经口累计两次灌胃量达15g/kgBW(相当于人群推荐量0.133g/kgBW的113倍),属无毒级.②遗传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③大鼠30天喂养试验.未发现其对试验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液学、生化、脏体比及组织病理学有明显不良影向.结论:在试验剂量3.28g/kgBW~15g/kgBW范围内,牦牛皮胶可作为毒理学安全的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8.
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在分离生物碱类物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法是在普通制备型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生物碱类成分的应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逆流色谱分离制备技术。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法由于具备进样量高、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好、杂质易收集、可实现pH监控、待分离组分被高度浓缩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领域与实践中。生物碱类物质是重要的天然产物成分,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对很多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本文介绍了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法及其在分离生物碱类天然产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热回流提取假北紫堇总生物碱的工艺研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4因素3水平响应面法建立假北紫堇总生物碱得率与影响因子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得到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假北紫堇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25 m L/g、提取时间1.7 h、提取温度53℃、乙醇浓度73%,总生物碱得率为1.62%。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二次多项式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响应面法筛选得到的总生物碱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0.
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hr.)是蒺藜科白刺属的一个品种,在柴达木盆地的沙漠绿洲边缘,盐碱沙滩地大量分布,生长环境海拔1900~3500m,分布面积约25万km^2。据我们调查,盆地相对集中成片具有开发价值的天然白刺林约50~60万亩,每年产白刺鲜果5~10万吨。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同时白刺作为防风固沙的优势灌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