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对马尾藻科植物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Turn.) Ag.]藻体的甾醇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真空液相层析、Sephadex LH-20层析和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甾醇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5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确定为岩藻甾醇(SPⅠ)、24 氢过氧基 24-乙烯基胆固醇(SPⅡ),(22E,24S)24-甲基-5α胆甾7,22二烯3β,5,6β三醇(SAⅢ),saringosterol (SPⅣ)和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rgosterol peroxide) (SAⅥ)。结论:SPⅡ,SAⅢ和SAⅥ为首次从褐藻类中发现。  相似文献   
2.
胡晓蕾  丁文杰  赵志钢 《浙江医学》2015,37(24):1984-1986
目的观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CD279)表达的变化、探讨PD-1在R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RA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PD-1的阳性率,对比分析RA患者病情活动组与稳定组间PD-1表达的差异,分析PD-1阳性率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等临床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病情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PD-1阳性率为(32.90±12.15)%,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22.32±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期RA患者的PD-1阳性率为(27.49±6.79)%,与健康体检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中,CD4+T细胞表面PD-1阳性率与RF呈正相关(r=0.525,P<0.01),与ESR呈正相关(r=0.328,P<0.05),与CRP无明显相关性(r=0.232,P>0.05)。结论病情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PD-1表达增加,可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情况与血清YKL-40(几丁质酶-3样蛋白-1)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于该院心内科住院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26例,根据患者的造影结果及血糖水平将126例患者分为三组:正常组、冠心病组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YKL-40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对所有患者的冠脉病变情况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进行评判,并将患者的冠脉病变情况与血清YKL-40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三组血清YKL-40水平比较: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YKL-40水平最高,其次为冠心病组,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YKL-40水平与患者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20(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清YKL-40水平与Gensini评分具有一定正相关关系,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0.354(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YKL-40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YKL-40可能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评价冠脉病变进展的新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丽水地区部分腹泻患儿粪便的轮状病毒(Rotavirus,RV)和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情况的分析,探讨本地区导致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原体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就诊的2951例腹泻患儿粪便,利用胶体免疫层析技术,快速诊断患儿粪便里的RV和Adv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泻患儿的粪便中,轮状病毒检出529例,感染率17.93%;腺病毒检出107例,感染率3.63%;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双重感染55例,感染率1.86%;本地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是11月至次年2月,以12月份最高,阳性率34.75%(P0.001);腺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是5月、6月,阳性率分别为22.32%、20.43%(P0.001);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双重感染的高发月份是12月至次年1月、阳性率分别为6.36%、4.20%(P0.001),其中轮状病毒感染率随患儿年龄增加而下降(P0.001),(6~12)月龄组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最高。结论轮状病毒和腺病毒为本地区致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并且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尤其要重视(0~12)月龄的婴幼儿腹泻感染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检查,选择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对于临床的诊治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药用资源东北延胡索及其近缘植物的显微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北延胡索及其近缘植物全叶延胡索、角瓣延胡索3种生药的横切面、粉末进行了显微鉴别.结果表明,三者在下皮厚壁细胞、导管旁薄壁细胞、淀粉粒、草酸钙晶体等方面均有差异.列出了显微鉴别要点检索表供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体外诱导小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M-NSCs)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培养方法,为M-NSCs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有血清条件下体外培养鼠胚M-NSCs,予以GDNF和IL-1β作诱导分化。TH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流式细胞术检测TH阳性神经元的百分率。结果实验组促进M-NSCs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的比例:A组为13.53%,B组为9.66%,C组为16.22%,D组(对照组)仅3.46%,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GDNF和IL-1β可明显促进M-NSCs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体外某些外来信号的调控和诱导下,神经干细胞可定向诱导分化成与受体部位细胞类型与构成相似的细胞群体,使其更容易掺入靶组织,并可满足移植所需的细胞数量,提高移植细胞的存活率。目的:验证白细胞介素1β在低氧环境下体外诱导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方法:分离孕12d胎鼠中脑组织,培养神经干细胞、传代并鉴定。将鉴定后传代培养的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按分组接种于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和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白细胞介素1β培养基;分别置于常氧(体积分数21%O2)和低氧(体积分数3%O2)环境下诱导分化,诱导分化9-11d后行小鼠抗大鼠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酪氨酸羟化酶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率。结果与结论: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尤其是低氧+白细胞介素1β组中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突起数目更多,且长度更为延长。孕12d胚鼠腹侧中脑组织可以在体外培养传代、并能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在低氧环境或低氧+白细胞介素1β诱导下,分化率均高于常氧组,其表型更成熟。说明在低氧或低氧和白细胞介素1β诱导下,可明显促进中脑源性干细胞分化为形态及功能成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8.
9.
背景:有效的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定向诱导分化是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关键所在。 目的:观察低氧条件下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体外诱导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孕12 d胚鼠腹侧中脑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B27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并传代,分别置于常氧(体积分数21%O2)或低氧(体积分数3%O2)环境下增殖5~7 d后,接种于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或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1 µg/L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结果与结论:低氧环境下分化10~12 d,中脑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均高于常氧组,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下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比例更高,表型更成熟。说明低氧环境下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明显促进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数量足够、形态及功能成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中,移植细胞的数量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比率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有效的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大量定向诱导分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目的: 探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β体外诱导中脑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 方法:分离妊娠12 d小鼠胚胎腹侧中脑,经胰酶消化和机械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离心过滤后机械方法传代培养5~7 d的神经球,分组进行诱导分化10~12 d,待80%细胞从神经球迁移出来,分化为单细胞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及流式细胞术检测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率。 结果与结论:神经球细胞表达巢蛋白抗原,能分化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β在体外能明显提高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比例,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组、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组和两者联合应用均较空白对照组比例高,尤其是两者联合应用作用更显著,说明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可明显促进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数量足够、形态及功能成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