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行泪道引流管置入术后导管留置的最佳时机。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04/2016-10于我院行泪道引流管置入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43例143眼,根据术后导管留置时间进行分组,其中A组患者50例50眼术后导管留置6wk,B组患者57例57眼术后导管留置9wk,C组患者36例36眼术后导管留置12wk。比较三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视力、溢泪和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拔管当天,A组和B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和93%)优于C组(39%)(均P<0.0167),但拔管后3mo,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56%、51%、36%)、视力、溢泪发生率(46%、53%、56%)均无明显差异。拔管后随访6mo,三组患者术后复发率(4%、7%、19%)无明显差异(P=0.056),但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明显高于A组(4%)和B组(7%)(均P<0.0167)。

结论:慢性泪囊炎行泪道引流管置入术后导管留置6wk或9wk临床获益优于12wk,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例1,女26岁,患者主诉;5天前受凉后头疼,发热、咽痛而欲不振,维而出现左耳深部剧痛,在外  相似文献   
3.
龙正勤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8):1720-1722
目的: 观察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为翼状胬肉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在2010-04/2012-04期间对52例58眼翼状胬肉患者施行了显微镜下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观察其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和术后复发率,并与同期单纯接受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术的46例53眼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第3,5d即愈合的例数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14d后愈合的例数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另外对照两组患者的平均愈合天数发现研究组患者显著短于对照组。另外研究组患者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更短,术后复发率更低,舒适度更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大鼠视神经损伤视网膜节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研究视神经损伤视网膜节细胞(RGCs)的凋亡,探讨凋亡在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节细胞继发性死亡中的地位。方法采用大鼠球后视神经横断伤和钳夹伤模型,于术后1、3、7、14d通过透射电镜及Tunel法检测视网膜节细胞的凋亡。结果视神经横断后7d及14d,挤压伤后14d,Tunel法显示RGCs出现凋亡阳性细胞,电镜下可见凋亡特征性改变。结论视神经损伤后RGCs出现凋亡,提示凋亡在视神经损伤节细胞继发性死亡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大鼠视神经损伤视网膜节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视神经损伤视网膜节细胞(RGCs)的凋亡,探讨凋亡在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节细胞继发性死亡中的地位。方法 采用大鼠球后视神经横断伤和钳夹伤模型,于术后1、3、7、14d通过透射电镜及Tunel法检测视网膜节细胞的凋亡。结果 视神经横断后7d及14d,挤压伤后14d,Tunel法显示RGCs出现凋亡阳性细胞,电镜下可见凋亡特征改变。结论 视神经损伤后RGCs出现凋亡,提示凋亡在视神经损伤节细胞继发性死亡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泪道引流管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将64例泪小管断裂患者根据手术选用的支撑材料不同分为2组,应用泪道引流管作为支撑的作为研究组,既往应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支撑的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插管成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痊愈率(80.95%)和插管一次成功率(95.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泪道引流管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推荐选择,疗效肯定,可以有效提高插管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