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玉斌  孙常峰 《眼科研究》2009,27(9):764-764
患者,女,57岁,因右眼极度上转不能视物于2006年10月16日入院。询问病史,自出生不久,患者左眼因色素膜炎致眼球萎缩,视力黑矇;右眼自幼上斜视,能稍低头视物,随年龄的增长右眼上斜视逐渐加重,近10年右眼固定于上方,瞳孔被上眼睑遮盖,仅露下方少许角膜缘,患者只能靠弯腰低头并用手扒开上眼睑勉强视物,近1年来双目失明(图1)。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43例(52眼)难治性青光眼进行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术后随访2-10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眼压大多控制良好,成功率达94.23%;视力除3眼增加外,其余均保持不变;功能性滤过泡为92.31%;并发症以浅前房为主,达25%,前房积血次之,为21.15%。结论因各种不同原因导致的难治性青光眼采用本手术方法,眼压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 23岁 主因双眼视物模糊、变形5d就诊.患者全身无其他异常症状,否认其他病史.测血压120/80mmHg(1 mmHg=0.133kPa),血常规、血沉、胸片检查均正常.眼科检查:(矫正)视力,右眼0.6,左眼0.4.双眼无充血,角膜透明,KP(-),前房深浅适中,闪辉(-),浮游体(+).虹膜纹理清晰、色泽正常,瞳孔正圆3mm大小,对光反应灵敏.晶体透明,玻璃体内可见炎性浮游细胞.  相似文献   
4.
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是一种较少见的眼底疾病,主要发生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典型的表现为视力突然下降、眼底后极部出现多发性、黄白色、扁平的鱼鳞状病变.我院诊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难治性青光眼应用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及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102眼)难治性青光眼进行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同时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羊膜植入和可拆除调整缝线。术后随访4~28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视力:有7眼视力较术前提高,90眼视力无变化,5眼视力下降(P〉0.05)。眼压:术前(34.48±6.35)mMHg,术后(14.23±4.57)mmHg(P〈0.01)。滤过泡:全部病例出现功能性滤过泡95眼,非功能性滤过泡7眼。结论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丝裂霉素C、可拆除调整缝线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有效降低眼压,进而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4例(33眼)不同原因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该手术方法,以降低眼压、缓解症状,术后随访2~10个月。结果术后24例(33眼)仅有3眼视力增加,大都保持其原有视力。眼压均控制在20.55mmHg以下,其中,在10~20.55mmHg之间者21眼(63.64%),在6.46~10mmHg之间者9眼(27.27%),低于6.46mmHg者3眼(9.09%)。术后结膜滤过功能良好,未发现包裹性或局限性的无功能滤过泡。结论因各种原因所致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本手术方法,可有效控制眼压,解除症状。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8岁,因左眼突然红肿、疼痛、视物不清,伴头痛、恶心呕吐1d,于2008年9月11日入院治疗。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8,左眼手动/眼前;右眼角膜透明,前房周边浅,余正常;左眼球突出5mm,向下移位,上转明显受限,上眼睑皮下瘀血,眶压(+++),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哈气样水肿,前房周边极浅,前房闪辉(++),瞳孔散大约8mm,对光反射消失,余组织窥不清;  相似文献   
8.
王晖  魏玉斌 《黑龙江医药》2004,17(4):285-286
目的:合成头孢替安中间体2-甲酰氨基一噻唑基-4-乙酸;方法:以2-氨基-噻唑基-4-乙酸乙酯为原料,经甲酰化、水解两步反应制备得到。用I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总收率为70%;结论:本方法工艺条件温和,收率高,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后囊膜切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难治性恶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3例(24眼)难治性恶性青光眼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后囊膜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眼压平均为(15.53±2.98)mm Hg ,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前房深度平均为(2.31±0.04)mm,较术前明显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4眼中23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后囊膜环形切开联合玻璃体切割是目前治疗治疗难治性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7岁,因右眼红肿、疼痛,伴剧烈头痛2d,于2009年7月9日入院。患者11年前右眼曾被打伤,在当地医院诊为右眼球顿挫伤、右眼视神经挫伤,治疗3个月,出院时右眼视力手动/眼前。人院检查:右眼视力光感,光定位:正上(+),颞上(+),余各方位(-);左眼视力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