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传统遮盖法治疗儿童弱视754例1307只眼总有效率为99.70%,其中痊愈与基本痊愈为77.05%。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发生遮盖性弱视,立体视恢复良好。所以,作者认为:为了预防弱视的复发,遮盖健眼越彻底越好,即使弱视眼视力已恢复正常,还要在每天做作业时短小遮盖健眼1~2小时,以促进弱视眼的注视,直至青春发育期后。  相似文献   
2.
弱视儿童由棋盘格和条栅刺激产生的视觉诱发电位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钰  陈林义 《眼科新进展》2003,23(4):264-265
目的 用视觉诱发电位探讨弱视儿童对刺激信号的不同处理方式,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 以斜视性弱视儿童作受试对象。用棋盘格和水平、垂直条栅作为刺激图形,在不同的空间频率下分别记录视觉诱发电位。对N75和P100峰的潜伏期做分析比较。结果 斜视性弱视眼由棋盘格诱发的反应在中高空间频率下显著长于由条栅诱发的反应。结论 视觉系统对棋盘格和条栅刺激采取了不完全相同的处理机制。而斜视性弱视对于棋盘格刺激的处理影响更大。在临床上,用中、高空间频率的棋盘格刺激产生的视觉诱发电位反应来检查弱视更敏感、更可靠。  相似文献   
3.
正常组儿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10名年龄在35岁至65岁之间正常儿童在不同空间频率下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进行了研究。在35岁与65岁之间的正常组儿童PVEP的振幅和潜伏期基本与年龄无关,最优空间频率下的振幅在27μV左右,N1、P2和N2波的潜伏期分别为65ms、105ms、153ms左右;左右眼PVEP的有关参数值无显著区别;女性儿童PVEP的振幅略高于男性。以上结果为弱视儿童PVEP的诊断提供了正常参照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视觉系统正常人周边区与中央区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作为研究工具,观察正常人30°以外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四个方向周边区与中央区的PVEP的波形特征。结果正常人的周边VEP在这四个方向上的N_(75)、P_(100)的潜伏期均随空间频率的增大而增大;N_(75)-P_(100)的峰峰值却有一个最适的空间频率,即N_(75)-P_(100)的峰峰值只在这个最适空间频率下最大;另外周边区VEP N_(75)、P_(100)的潜伏期均较中央区VEP N_(75)、P_(100)的潜伏期明显延长,周边区VEP N_(75)-P_(100)的峰峰值均较中央区VEP N_(75)-P_(100)的峰峰值低。结论正常人周边区与中央区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的是两种不同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用多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进一步研究儿童弱视的发病机制及两种弱视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16导视觉诱发电位仪,分别检查了25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和33例内斜视性弱视,将检查的P-VEP三个主要参数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和弱视眼对侧眼的相应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种类型弱视的三个主要参数的平均结果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内斜视性弱视的对侧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1、P1波的潜伏期也明显延长,振幅下降,说明内斜视对侧眼并非正常;结果还提示屈光参差性弱视其振幅比值较其对侧眼小于0.8、潜伏期大于5ms,可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结论临床上根据P-VEP的检查结果来判断弱视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探讨斜视、弱视患儿与屈光不正的种种关系,以便今后能更好地指导防治工作,现将经我科检查确诊部分资料分析如下。方法本文共统计136例斜视、弱视患儿的屈光不正,男66例,女70例;2~7岁68例,8~13岁68例。验光前用1%阿托品点眼3d,每天2次,每次1~2滴。用视网膜检影镜验光。凡矫正视力≤0.8者  相似文献   
7.
<正> 我科自1981年以来在吸取各家优点的基础上,对门诊中部分弱视、斜视患儿进行了综合性治疗。现将记载较详细病例总结如下。对象与方法所有患儿均按眼肌门诊进行常规检查。同时检查注视性质及其稳定性,对部分合作患儿用大型同视机检查双眼单视功能(级别和幅度)。然后用1%阿托品充分扩瞳检影,对眼球无器质性病变,其矫正视力低于0.8以下者,作为治疗对象。  相似文献   
8.
当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在眼睛不用调节的情况下进入眼球后,正好聚焦于视网膜上,这种眼称为正视眼。  相似文献   
9.
本病较为少见,临床上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可数代相传,亦可散发,本文报告一家系8例为先天性继发性无晶体。例1,先证者,男,11岁。双眼自幼视力不好。系三胎顺产,身体发育及智力正常,父母非近亲联姻。检查:裸眼视力:右:0.01,左:0.01。双眼同时注视可达0.06,  相似文献   
10.
<正> 锥体细胞功能不全综合征较为罕见,其主要特征是:畏光、眼球震颤、全色盲、弱视及明视ERG严重损害等,国内仅见13例报告。现将我科在斜视、弱视门诊中所见2例患儿报告如下。例1,男,9岁,出生后不久即发现患儿畏光,视力差,但在室内暗处活动却不受限。患儿为头胎足月顺产。智力发育正常,父母健康,非近亲联姻。体检:一般情况较好。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0.1,左:0.08,矫正视力右:0.3,左:0.3,检查注视性质时患儿看不见镜内视标。双眼呈水平性微小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