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塞通口服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寻找保护再灌注损伤的药物。方法以家兔开胸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开放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家兔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人参皂甙对照组、心塞通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测血清心肌酶、ΣST段观察心肌受损程度;选择超氧化物岐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内皮素等反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标志物,以及左心室缺血区心肌组织光镜下病理检查等主要观察指标进行观察。结果心塞通口服液能使抬高的心电图ST段明显下降;心律失常发生减少;心肌酶活性明显降低;保护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减少丙二醛的形成;对抗内皮素的产生及释放,增加一氧化氮水平;同时使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心塞通口服液可以全面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动脉阻塞为眼科急症,临床多采用溶栓治疗,然而溶栓对时间窗有较高要求,考虑到疾病发现不及时等原因,容易错过时间窗。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视网膜动脉阻塞的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及数量紊乱,同时在眼科其他疾病中发现肠道菌群可能介导疾病的发生。肠道菌群同样为视网膜动脉阻塞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的发生有相关性。在生理结构方面,眼部血管被认为是脑血管在眼部的分支,视网膜中央动脉为眼动脉的分支,故视网膜动脉阻塞也被认为是脑卒中在眼部的表现。在脑卒中的发病中,现认为肠道菌群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近年来有从肠道菌群入手治疗脑卒中。笔者认为可以从调节肠道菌群入手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中医药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步,中药对调节肠道菌群具有积极作用。故在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时,可以应用对调节菌群有益的中药以调节肠道菌群,进而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  相似文献   
3.
背景:m6A甲基化修饰已逐渐成为生命科学与运动医学的研究热点与新方向,且诸多研究已证实m6A甲基化修饰与各类疾病关系密切,并在代谢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其机制尚未阐明.目的:探讨m6A甲基化与各类代谢性疾病的关系,综述m6A及相关的酶在代谢性疾病调控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具体分子机制进行详细概述,旨在为...  相似文献   
4.
背景:肠道菌群主要负责维持宿主防御和免疫耐受之间的平衡。此外,肠道菌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密切,且运动可对肠道菌群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进而影响着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目的:总结肠道菌群对1型糖尿病、乳糜泻、炎症性肠病、多发性硬化症和强直性脊柱炎等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并围绕运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运动调控肠道菌群对自身免疫性保护的作用进行分析,旨在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参考与依据。方法:以“Intestinal flora,intestinal bacteria,autoimmune diseases,type 1 diabetes,celiac disease,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multiple sclerosis,ankylosing spondylitis,exercise”和“肠道菌群、肠道细菌、自身免疫性疾病、1型糖尿病、乳糜泻、炎症性肠病、多发性硬化症、强直性脊柱炎、运动”为关键词,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1996-2022年间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9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1型糖尿病、乳糜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患者应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和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对术后haze及视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72例(144眼)屈光度在-6.50~-9.00 D均接受LASEK治疗的近视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术中用药情况分为5-Fu组(浓度为25 g·L-1)和MMC组(浓度为0.2 g·L-1)。5-Fu组32例,MMC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等效球镜度数及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查两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haze出现和消退时间及haze的分级、最佳矫正视力等。结果 5-Fu组患者上皮愈合时间为(5.26±1.12)d,MMC组为(4.66±1.28)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上皮延迟愈合。术后haze出现时间,5-Fu组与MM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MC组haze消退时间为(62.46±12.83)d,5-Fu组为(88.45±15.3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haze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和术后1个月两组haze分级比较,MMC组均优于5-F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MMC组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5-F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术前水平,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EK术中局部应用抗代谢药物5-Fu和MMC均能提高手术疗效,术后3个月haze基本消退,视力恢复到最佳矫正视力,在目前MMC缺乏的情况下可考虑替代使用5-Fu。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的白内障手术中使用一种特殊的Chop钩象限性机械扩张瞳孔的手术效果。

方法:单手术、回顾性、非比较病例报道。纳入在白内障术中接受Chop钩象限性机械扩张瞳孔特殊技术治疗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

结果:共14例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16眼,男性5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8.0±13.8(29~79)岁,在白内障手术中接受Chop钩象限性机械扩张瞳孔治疗。采用象限性机械瞳孔扩张后,扩张瞳孔直径为5.81±0.46(5.0~6.5)mm,并可保持至手术结束。术后,瞳孔居中,约为圆形,瞳孔直径为3.0~4.0mm。在某些情况下,在虹膜和瞳孔的边缘观察到小切迹,但患者没有出现眩光不适,直接和间接的光反射大致正常。散瞳孔治疗后,瞳孔变圆,与人工晶状体无粘连,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明显优于术前(P<0.01)。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严重的并发症,如悬韧带断裂、囊膜边缘破裂、前房积血、前葡萄膜炎复发、角膜水肿、眼压升高(IOP>21mmHg)、虹膜撕裂、虹膜异常、后粘连。

结论:该象限机械瞳孔扩张技术对于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白内障手术方法,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头孢菌素是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第一个头孢菌素在20世纪60年代问世,目前上市品种已达60余种.产量占世界抗生素产量的60%以上,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抗生素.临床上常将注射用头孢菌素与5%、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等输液溶媒配伍使用.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静脉注射药物的集中配制正逐步取代护士的临时配制,医院药师对各种头孢菌素在输液中配伍稳定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对配制后药液的存放时间和储存条件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跨上皮快速交联术联合术后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治疗圆锥角膜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 2014-10/2015-10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进展性圆锥角膜并进行跨上皮快速角膜交联术联合术后配戴RGPCL的患者16例25眼,平均年龄25.31±5.92岁,术前最大角膜曲率为58.96±6.76D,角膜最薄点厚度为439.52±53.24μm。使用核黄素及45mW/cm2紫外光照射进行跨上皮快速交联,总能量7.2J/cm2,术后配戴RGPCL。术后随访3~6a,平均52.44±11.39mo,观察患者治疗前后BCVA(配戴RGPCL)、平坦子午线角膜曲率(K1)、陡峭子午线角膜曲率(K2)、最大角膜曲率(Kmax)、角膜屈光力(MPP)、角膜前后表面膨隆状态评价参数包括BCVf、BCVb、前表面曲率不对称指数(SIf)、后表面曲率不对称指数(SIb)、圆锥角膜前表面最高点(KVf)、圆锥角膜后表面最高点(KVb)、角膜最薄处厚度(ThkMin)、晶状体混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并发症,术后1d均有轻微刺痛伴异物感,轻微畏光流泪; 2例2眼患者术后1d摘绷带镜后角膜上皮小片脱失,重新戴绷带镜3d后上皮愈合; 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晶状体混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无差异(P>0.05); 术后BCVA(配戴RGPCL)较术前BCVA明显改善,术后Kmax、SIf、KVf、BCVf、BCVb均较术前降低(P<0.05)。

结论:跨上皮快速角膜交联术联合RGPCL治疗圆锥角膜能有效且安全控制圆锥角膜进展,长期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9.
郭文勤教授治疗冠心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郭文勤教授治疗冠心病经验,阐述病机,匠心独具:表现于心,根源于肾;痰瘀交阻,自出枢机;适当化瘀,重在益气;病症相合,衷中参西.并举医案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高糖环境下miR-21介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s)自噬的影响,以期为DR自噬调控机制及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HRCECs随机分5组,即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补阳还五汤组、miR-21 mimic组、miR-21 mimic+补阳还五汤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于25.0 g·L-1葡萄糖环境中培养,建立高糖损伤模型,补阳还五汤组加用5 g·L-1补阳还五汤水提液干预;miR-21 mimic组孵育转染 miR-21 mimic的HRCECs;miR-21 mimic+补阳还五汤组用5 g·L-1补阳还五汤水提液干预转染 miR-21 mimic的HRCE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2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LC3蛋白表达。结果 经转染miR-21 mimic后,大部分HRCECs呈绿色荧光,荧光强度为32.708±1.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miR-21 mimic组HRCECs的miR-21相对表达量为106.677±5.787,明显高于高糖组(5.892±0.341)和正常对照组(0.993±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糖组和miR-21 mimic组HRCECs中LC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miR-21 mimic组HRCECs中LC3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高糖组(P=0.001)。补阳还五汤组HRCECs中LC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高糖组和miR-21 mimic组(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7)。miR-21 mimic+补阳还五汤组HRCECs中LC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miR-21 mimic组,但高于补阳还五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0)。结论 高糖环境下,miR-21介导HRCECs的自噬,补阳还五汤可以下调HRCECs的miR-21表达,进而减少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