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暂时性食道覆膜防返流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暂时性食道覆膜防返流支架治疗食道贲门失驰缓症的应用.方法选择32例贲门失驰缓症患者进行支架治疗.在电透下,将导丝置入胃内,沿导丝将置入器缓慢送入,缓慢释放后,取出导丝和置入器,将回收线拉紧经鼻腔固定于耳廓上.两周时取出支架并复查钡餐.结果全部手术一次成功,术后有不同程度胸骨后钝痛,持续5~7天,用止痛药能缓解,两周时取出支架顺利,食道钡餐示狭窄有不同程度开放,达到10~15mm以上,术后3月、6月、12月随访,最长者达36月.结论暂时性食道支架治疗贲门失驰缓症有效、安全、简便、并发症少,不用住院即可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Terson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11例(22眼)Terson综合征均行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术.结果 11例患者视力得到提高.术后视力均≥0.1,其中8眼视力≥0.5.但是随访6个月后3服发生视网膜脱离.6眼发生并发性白内障.结论 玻璃体手术治疗Terson综合征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CD44s在体外培养人眼小梁细胞(HTC)的表达及其与小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HTC应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法检测CD44s的表达。结果 HTC高表达CD44s黏附分子,阳性细胞数达92%以上,而且均表达CD44s mRNA。结论 体外培养的HTC表达CD44s黏附分子。CD44s与其配体透明质酸(HA)的协同性调节HTC的内环境并在维持其结构和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眼小梁网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人眼小梁网细胞的方法并观测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方法进行体外细胞培养,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比色法、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观察体外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鉴定。结果 组织块培养7~15d后可见细胞从其边缘向外生长。倒置显微镜下成梭形、圆形、椭圆形、并有多个突起;电镜可见小梁网细胞表面有较多微绒毛,细胞间缝隙连接,胞质内见很多次级溶酶体。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纤维黏连蛋白、层黏连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这些特征可与角膜内皮细胞和巩膜成纤维细胞相鉴别。结论 组织培养方法能够成功体外培养人眼小梁网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人眼小梁细胞CD44s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第3代人眼小梁细胞经浓度为0.0 ng/ml(对照组)、5 ng/ml、10ng/ml、20 ng/ml的TNF-α处理24 h后,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定量和RT-PCR半定量检测CD44s的表达量。结果浓度为5 ng/ml、10 ng/ml、20 ng/ ml的TNF-α处理组流式细胞术结果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7.79±9.00)、(8989±14.64)、(96.15±14.96),与对照组的(73.93±12.3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RT-PCR法CD44/G3PDH像素值比值分别为(0.63±0.09)、(0.79±0.12)、(0.91±0.13),与对照组比值(0.58±0.1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NF-α能够上调小梁细胞膜蛋白CD44s的表达,通过调节CD44s蛋白的表达可能会抑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小梁细胞的丢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联合植入负低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治疗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试验组80例100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实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同时通过5.5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其中男45例56眼,女35例44眼,年龄44~76(平均61)岁;眼轴长为27.00~35.42(平均30.55)mm。取同期来我院治疗的94例100眼正常眼轴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术后随访3~12mo。结果:试验组术后3mo矫正视力≥0.5者为51眼(51.0%),0.1~者43眼(43.0%),<0.1者6眼(6.0%)。术中并发症:后囊膜破裂2眼;晶状体脱位2眼。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9眼;视网膜脱离1眼;后发性白内障2眼。对照组术中并发症:晶状体脱位1眼。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4眼;后发性白内障2眼。结论: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联合硬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具有视力恢复快、屈光状态稳定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时25例(28只)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进行分组手术,A组(7只):行单纯玻璃体注气术;B组(7只):玻璃体切割+环扎硅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C组(14只+A组中的2只):玻璃体切割术。【结果】A组成功病例视力均〉0.05,最好0.4,视网膜脱离复发率42.90%。B组视力最好0.1,〉0.05者占28.60%。视网膜脱离复发率14.30%。C组;视力最好0.25.〉0.05者占50.00%,视网膜脱离复发率12.55%。【结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方案中,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脱离复发率低,视力恢复较好。为最佳手术方案;玻璃体注气术复发率高。但简单、经济,视力恢复最佳可作为少数病人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水下连续环形撕囊在成熟或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工人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8例(212只眼)连续环形撕囊随机分为水下组130眼和常规粘弹剂组82只眼,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撕囊成功率:常规组58眼(71.95%);水下组125组(96.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水下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高,适用于成熟或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工人晶体植入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的发病与晶状体以及眼球横径和前后径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机扫描正视眼和高度近视眼,测量晶状体平均厚度、横径及密度,以及眼球横径和前后径。结果高度近视眼和正视眼晶状体平均厚度分别为(4.12±0.78)mm和(4.49±0.94)mm,横径(8.93±0.43)mm和(8.44±0.97) mm,密度分别为(83.96±8.17)UU和(87.20±6.75)HU,高度近视眼和正视眼眼球横径分别为(24.39±1.46)mm和(23.06±1.32)mm,前后径分别为(26.57±1.82)mm和(23.14±1.69)mm,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晶状体厚度、密度,以及眼球横径和前后径的改变是高度近视眼发生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高度近视眼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高度近视眼眼环组织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对28例53只高度近视眼和32例64只正视眼,采用GE Lightspeed pro16层螺旋CT机行CT灌注扫描,获取眼球赤道后眼环血容量值(BV),建立数据库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度近视眼赤道后部眼环BV值均值(4.61±1.48)ml/100g,正视眼为(7.72±1.92)ml/100g2组BV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该区域血管的大小、多少和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眼球屈光度与眼环CT灌注BV值呈正相关(r=0.793,P<0.01),即随近视屈光度数增加,眼环灌注BV值减少。结论: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眼环BV值能反映高度近视眼眼环组织微循环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是一种较好的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