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MECT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20例,对患者进行抑郁评分,记录20例患者80次治疗中麻醉前、MECT前即刻、脑电图上显示抽搐消失时、苏醒后的BIS值。同时记录脑电图上的抽搐时间和阻断血流的右臂的肌肉抽搐时间。结果患者术前BIS值与年龄和病情程度无相关性(r=-0.2,P>0.05;r=-0.1,P>0.05)。运动抽搐时间和EEG抽搐时间与治疗前即刻的BIS值呈正相关(r=0.4.P<0.05;r=0.5,P<0.05)。结论术前BIS值与病情程度无关,治疗前即刻的BIS值可以作为预测发作时间长短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重度烧伤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血清S-100β水平及术后谵妄影响。 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烧伤创面切削痂植皮术的重度烧伤患者40例,美国麻醉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各20例。麻醉诱导前10 min,右美托咪定组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 随后以0.5 μg·kg-1·h-1的速度泵注,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药,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静脉泵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比较麻醉诱导给药前1 min(T1)、诱导后10 min(T2)、手术结束后1 h(T3)的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1、T2、T3、术后24 h(T4)外周血血浆IL-1β和IL-6浓度,术前1 d(T0)和术后24 h(T4)、48 h(T5)和72 h(T6)血清星形胶质细胞S-100β(S-100β蛋白)浓度,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评估患者术后1~3 d内谵妄情况。 结果右美托咪定组HR、MAP在T2、T3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血浆IL-1β和IL-6浓度在T2、T3、T4时较T1时升高,右美托咪定组在T2~T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S-100β蛋白水平在T4、T5、T6较T0升高, 右美托咪定组T4、T5、T6时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给予1 μg/kg的右美托咪定负荷量,随后以0.5 μg·kg-1·h-1的速度持续泵注,可以降低重度烧伤患者IL-1β和IL-6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降低S-100β蛋白水平,从而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姜黄素抑制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机制。方法:激光光凝诱导BN大鼠36只建立CNV模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正常组BN大鼠正常饲养,不做干预;实验组BN大鼠行532nm倍频激光光凝后,根据不同分组分别干预14d: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14d;雷珠单抗组:光凝后第2d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10mg/mL,0.2mL/支)1次5μL。姜黄素组:低[100mg/(kg·d)]、中[200mg/(kg·d)]、高[400mg/(kg·d)]剂量的姜黄素混悬液分别灌胃14d。光凝14d后进行眼底照相、FFA与ICGA检查。制作BN大鼠CNV眼组织病理学标本,采用HE染色法观察不同组CNV中央厚度。制作BN大鼠CNV眼组织病理学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不同组CNV眼组织中AKT/p-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各因子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RT-qPCR法检测CNV眼组织中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各因子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CNV眼组织中AKT/p-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各因子蛋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姜黄素在体外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生成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氯化钴(CoCl2)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姜黄素对CoCl2诱导的ARPE-19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姜黄素对CoCl2诱导的ARPE-19缺氧模型细胞内AKT、HIF-1α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及Matrigel基质胶管腔形成实验,观察在非接触情况下ARPE-19细胞姜黄素的条件培养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增殖、迁移、侵袭和管腔形成的影响。

结果:100μmol/L CoCl2可成功建立ARPE-19细胞化学缺氧模型。CoCl2在100μmol/L浓度下促进ARPE-19细胞中AKT、HIF-1α和VEGF mRNA及p-AKT、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姜黄素在浓度为100μmol/L时可减少ARPE-19细胞中AKT、HIF-1α和VEGF mRNA及p-AKT、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ARPE-19细胞姜黄素低(6.25μmol/L)、中(25μmol/L)、高剂量组(100μmol/L)条件培养液可显著抑制HUVEC细胞水平迁移; 其中高剂量组条件培养液可显著抑制HUVEC细胞垂直迁移和细胞侵袭。ARPE-19细胞姜黄素中、高剂量组条件培养液可抑制HUVEC细胞管腔形成。

结论:姜黄素在100μmol/L对CoCl2诱导ARPE-19细胞缺氧有保护作用。姜黄素可在细胞水平抑制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7.
目前电抽搐治疗是一种经典、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精神病方法之一,而传统意义上的电休克治疗因为术中的肌强直和肌颤引起的术后肌痛给患者造成程度不同的恐惧感,为此在传统电休克的基础上增加使用了麻醉剂和肌松剂,最大限度降低了电休克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使其易于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避免了传统电休克带来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减小了病患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恐惧感,增加了治疗的依从性,为临床治疗各种精神障碍提供了新方法,为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各类精神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将临床观察的结果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性湿性黄斑病变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入院的90例老年性湿性黄斑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光凝治疗,B组患者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C组患者仅给予光凝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中央黄斑厚度及其变化趋势与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1wBCVA分数组间比较高于C组;治疗后1m、3m、6m与12mBCVA分数组间比较高于B组与C组,CMT组间比较低于B组与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wCMT组间比较低于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BCVA分数上升趋势与CMT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光凝治疗在治疗老年性湿性黄斑病变中效果最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评估黄斑血流及睫状视网膜动脉对高度近视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100例,根据OCTA结果将患者分为睫状视网膜动脉(PCA)组(48例)和无睫状视网膜动脉组(52例)。采用OCTA评估视网膜血管长度密度(VLD)和血管灌注密度(VPD),并量化分析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并分析与眼轴长度(AL)和等效球镜屈光度(SE)的Spearman相关性。结果 OCTA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整体VLD、内层VLD、整体V P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A组整体VLD、内层VLD、整体VPD高于无PCA组。PCA组整体VLD、内层VLD分别为18.39±1.08、17.28±2.14、整体VPD为0.481±0.027,两组患者整体VLD、内层VLD、整体VP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PCA组整体VLD、内层VLD、整体VPD高于无PCA组。PCA组、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面积(FAZ-A)为(0.29±0.12)mm2  相似文献   
10.
高娜  侯磊  郝雪莲  亢泽峰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2):2178-2180

目的:探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和吉姆萨(Giemsa)染色法在儿童细菌性和过敏性结膜炎中的诊断效果。

方法:选取2016-10/2019-10期间于我院眼科经结膜刮片检查诊断为结膜炎儿童患者42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HE与Giemsa染色法进行结膜刮片染色,并根据染色结果诊断细菌性/过敏性结膜炎。观察两种染色结果对细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阳性检出率及染色情况。

结果:HE染色诊断细菌性结膜炎阳性率(33.0%)和符合率(63.6%)显著低于Giemsa染色(90.7%和88.8%,均P<0.001),而过敏性结膜炎阳性率无明显差异(90.8% vs 87.2%,P>0.05)。

结论:Giemsa染色法检查可准确诊断儿童细菌性结膜炎且方法简便,HE与Giemsa染色法均对过敏性结膜炎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可为提高临床诊断效率及早期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