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斑部疾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的改变。方法对黄斑疾病患者82例(89眼)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与全视野视网膜电图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对比观察。结果89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幅异常,并可用二维、三维图像来表示。结论多焦视网膜电图能客观地、敏感地反映黄斑部疾病的功能改变,对黄斑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偏心状况及囊袋变化,探讨发生机理。方法选择96例(96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中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根据植入类型分为:A组14只眼(折叠型)、B组34只眼(硬质硬襻型)和C组48只眼(硬质软襻型),在术后2~4个月观察比较各组人工晶状体的偏心距离,以及偏心与前囊膜形态的关系。结果A组、B组和C组偏心≥0.5mm的发生率分别为50%、19%、15%,A组与其他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和4.84,P〈0.05),偏心≥1.0mm的发生率分别为21%、6%、3%,两两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显著。偏心≥0.5mm的人工晶状体中有81%前囊膜未完全遮盖光学部,有24%形成囊膜夹持,人工晶状体向前囊膜遮盖较宽或皱缩明显的方位偏移并基本与两襻支撑方向相垂直。结论囊袋皱缩是造成囊袋内人工晶状体偏心的主要原因,张力不适宜的襻和不规则的撕囊都可能造成术后囊袋不对称皱缩导致偏心,术中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钻石刀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采用钻石刀做巩膜隧道切口及小梁切除并术中应用丝裂霉素的方法进行小梁切除术 ,以减少术后滤过道的瘢痕形成 ,提高手术成功率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原发性青光眼 76例 82眼 ,其中闭角型青光眼 36眼 ,开角型青光眼 46眼 ;男 30例 ,女 38例 ;年龄 12~ 80岁 ,平均 5 6 .2岁。入院时眼压 2 4.12~ 6 7.5 6 mm Hg(1k Pa=7.5 mm Hg) ,术前用药物将眼压降至 14.7~ 36 .2mm Hg,平均 2 5 .40 mm Hg。1.2 手术方法 局麻 ,置上直肌固定缝线 ,采用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应用月形钻石刀做 3mm× 4mm的梯形巩膜半层隧道 …  相似文献   
4.
在屈光间质混浊的情况下,视觉电生理测定有利于客观地了解患者的视网膜功能情况,对手术疗效预先做出必要的评估.自2003年6月至2004年8月我们对200例(234只眼)各种白内障患者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明适应、暗适应、最大混合反应,振荡电位(OPs),30Hz闪烁反应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联合检测,有效的预测白内障手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角膜塑形术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莉  郝保安 《眼科新进展》2001,21(4):234-234
我科自 1999年 1月引进美国 OCTEX公司提供的角膜塑形镜片 (OK镜 ) ,治疗青少年近视 ,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患者 6 7例 12 7眼 ,其中男 2 3例 ,女 44例 ,年龄 7~ 19岁 ,平均 14.5岁 ;术前屈光度为 - 1.5~- 9.0 D(等值球镜 ) ,散光 - 0 .5~ - 2 .0 D,术前检查包括视力、眼前节、眼底、眼压、验光及复验、角膜地形图。排除眼部疾患如 :角膜炎、急性结膜炎、干眼症等。1.2 方法 患者经检查确定符合戴 OK镜后 ,根据角膜地形图提供的数据和验光数据提供制做 OK镜镜片。戴镜前 2周要求滴…  相似文献   
6.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吲哚青绿造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 angiography,ICGA)特点。方法:应用海德堡造影系统HRA2对24例24眼CEC患者进行荧光素、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并对ICGA与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EC患者24眼FFA均证实为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ICGA早期,24例CEC可见边界清晰的网状CNV。5例见CNV周围局限性脉络膜血管扩张。ICGA晚期可见CNV处染料渗漏或染色。20眼ICGA早期可见宽窄不一的暗环包绕CNV,4眼未见暗环。ICGA晚期,24眼CNV周围均可见暗环。1例患者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后2mo,因视力继续下降复查ICGA,可见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吻合(retinal-choroidal anastomosis,RCA)。结论:由HRA2进行的ICGA对CEC的CNV的结构、边界、局部脉络膜静脉的改变、RCA的显示优于FFA。  相似文献   
7.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眼底荧光造影术的安全性。方法对1430例患者中荧光素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对其处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43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共34例,占2.415%。其中大部分为轻、中度不良反应,为33例,发生率2.340%;重度不良反应为1例,发生率0.075%;无死亡病例。结论尽管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术仍然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眼底病检查方法。造影室必须具备急救条件,一旦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及时抢救,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 proliferativevitreo retinopathy ,PVR)是由于病理性细胞增殖和收缩形成的视网膜前后面及玻璃体内可以收缩的细胞性膜 ,常规手术手法不能治愈 ,随着玻璃体手术的开展及眼内填充物的应用 ,使PVR获得了手术治愈的机会。按国际视网膜学会PVR分级标准 ,我科自 1 997年 1月至 1 999年 1 0月对B级 (巨大裂孔 )以上的PVR患者 58例 ( 58只眼 )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 ,经 1~ 32个月 (平均 2 0 5月 )随访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自…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黄斑裂孔眼底自发荧光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眼底自发荧光(FAF)图像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图像的特征。方法对33例(36眼)IMH患者应用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进行检查,分析FAF图像与FFA图像。另外选取1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利用MIG2000图像测量系统对黄斑中心凹进行自发荧光强度测定。结果33例(36眼)IMH患者中,全层黄斑裂孔26眼(72.2%),板层黄斑裂孔10眼(27.7%)。黄斑自发荧光的特征:正常眼底中心凹FAF呈局部低荧光;黄斑裂孔表现为高荧光,与FFA的图像相似。6例板层裂孑LFAF、FFA均未见异常,其余4例板层孔中心凹处FFA表现为轻度增强的透见荧光,相应部位FAF见轻度增强的自发荧光。全层黄斑裂孔在裂孔处有明显增强的FAF,FFA的“窗样缺损”,在位置、面积、形状上与FAF一致。结论FAF检测为黄斑裂孔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快速、非创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的视网膜-脉络膜同步造影特点.探究其发病机理.方法 应用海德堡造影系统HRA2对26例(28眼)患者进行视网膜.脉络膜同步造影,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眼底照相:黄斑区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2眼伴色素上皮脱离.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eein angiography,FFA)检查显示:28眼均有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渗漏,2眼伴色素上皮脱离.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显示:早期28眼均有区域性脉络膜血管扩张充血、脉络膜高通透性,24眼区域性脉络膜血管充盈迟缓,其余4眼脉络膜充盈大致正常;中、晚期23眼RPE渗漏处有脉络膜血管的高荧光扩散,5眼表现为高荧光点:18眼ICGA揭示的病灶要比FFA多.10眼可见RPE色素脱失.1例女性CSC患者激光光凝FFA渗漏点后1个月,FFA见黄斑下液体吸收、RPE渗漏点封闭,而ICGA仍见脉络膜活动性渗漏点.结论 CSC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脉络膜循环紊乱及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RPE损害引起.激光能改善RPE渗漏,但对脉络膜病变本身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