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5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郑某 男,23岁。于1个月前劳动时突感左眼前黑影,伴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曾到当地医院就诊,予口服“异烟肼”,肌注“链霉素”,疗效不佳,到我科就诊收入院。病程中无明显消瘦、乏力、盗汗,二便正常。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8,J_4,左眼0.2,J_6,均不能矫正。双外眼正常。新福林散瞳后眼底镜及三面镜检查:双视乳头颞侧近中央部可见1/3乳头直径(pd)大小近似圆形灰色小凹,其深度右眼凹陷2mm,左眼凹陷3mm,均为弹坑样凹陷。  相似文献   
2.
魏勇  才娜  李宇  邵彦 《眼科新进展》2004,24(5):371-371
环形连续撕囊术提高了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使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成为可能。但对不能辨认或辨认困难的囊膜,环形连续撕囊术几乎不可能完成,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前,囊膜染色剂的使用,提高了前囊膜的可见性,使过去非常困难的白内障手术变得相当安全。  相似文献   
3.
儿童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升强  李静敏  邵彦 《眼科新进展》2008,28(10):772-774
目的观察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术后并发症的防御措施。方法对45例(60眼)儿童白内障,其中先天性白内障38眼,外伤性白内障22眼,分别采用不同术式联合不同类型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12个月,对术后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脱盲率为91.3%,脱残率为81.0%.术中并发症为后囊破裂和玻璃体脱出,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为后囊膜混浊、葡萄膜炎、人工晶状体夹持、弱视和斜视、继发青光眼。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及外伤性白内障行晶状体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可以有效提高患眼的视功能,而术后的屈光矫正及弱视训练对于患儿视功能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双眼先天性黄斑缺损伴色素变性、中心外注视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0岁自幼斜视,要求行斜视手术而就诊。患者自幼双眼视力差、夜盲、右眼外斜,曾在外院就诊,诊断为双眼黄斑缺损而未治疗。无眼部外伤史、手术史,无全身病,无家族眼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母亲妊娠期间感染史不详。查体:全身无异常,无指趾畸形。视力:右眼指数/10cm矫正不应,左眼0.06矫正不应。眼位:右眼注视不良。左眼注视,右眼外斜45°,左眼内斜10°。眼球向各方向运动不受限,无眼球震颤。注视性质:左眼周边注视,注视点在视盘鼻下视网膜1PD处,右眼游走注视。双眼睑无红肿,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KP(-),前房中深,房闪(-),瞳孔等大、正圆,…  相似文献   
5.
台盼蓝囊膜染色剂在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台盼蓝囊膜染色剂在治疗白色白内障中,是否有助于连续环形撕囊的顺利完成及白内障手术的顺利进行。方法79例(80眼),随机分为2组,染色组40例(41眼),对照组39例(39眼),染色组使用台盼蓝囊膜染色剂,术中观察及对比前囊膜染色情况、连续环性撕囊成功率、晶状体后囊破裂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情况,术后视力、前房炎症反应、角膜、人工晶状体有无蓝染及后囊混浊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染色组的术中染色均匀,连续环形撕囊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率为97.7%,晶状体后囊破裂率为2.44%,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术后追踪观察3个月,染色组术后视力好于对照组,前房炎症反应、晶状体后囊混浊2组无统计学差异。染色组术后角膜、人工晶状体未见蓝染,未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台盼蓝囊膜染色剂目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术中可以看清前囊,使连续环形撕囊顺利进行,人工晶状体稳定的位于囊袋内,增加了白色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邵彦  刘菲 《眼科新进展》2006,26(6):478-478
晶状体脱位白内障手术一直是白内障手术中的难点。我院白2003年开始应用囊袋张力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晶状体脱位白内障手术一直是白内障手术中的难点。我院自2003年开始应用囊袋张力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1年3月~2005年6月收治的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16例19眼,其中男10例12眼,女6例7眼;年龄23~59岁。晶状体脱位范围:小于90°者10眼,90°~145°者9眼。晶状体脱位原因:外伤性11眼,不明原因6眼,高度近视合并单眼复视1眼,假性剥脱综合征1眼。白内障核分级:Ⅰ级核2眼,Ⅱ~Ⅲ级核14眼,Ⅳ级以上核3眼。术前视力:数指/20cm~0.1。1.2材料与设备德国Zeiss眼科显微镜;Sovereign超声乳化仪;Ra…  相似文献   
8.
23 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因免缝合、手术创伤小、手术后炎症反应轻、患者舒适度高、可节省手术时间,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1 3].但其麻醉方法大多选择常规球后注射麻醉,这不仅可能发生球后出血、眶压增高、误穿眼球等与球后注射相关的并发症,而且会增加患者痛苦,违背了微创手术的宗旨[4,5].  相似文献   
9.
马颖  邵彦 《眼科新进展》2017,(7):643-646
目的 比较1.8 mm小切口超声乳化劈核与常规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早期恢复中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 根据不同术式将53例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1.8 Fim小切口超声乳化劈核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常规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分别于术前1d,术后ld、1周、4周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视力、散光程度、角膜内皮细胞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超声时间、平均超声能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为P <0.05);与术前ld比较,两组术后l周、4周,视力、散光程度、角膜内皮细胞面积(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area,ECA)、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均显著上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D)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后ld、l周、4周,视力、EC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散光程度、ECA、C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为P <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但相比传统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1.8 mm小切口超声乳化劈核治疗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明显减轻,且能明显缩短超声时间,减少超声能量,减轻患者术后散光程度,进而显著提高其术后视力,减少术后角膜水肿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三例尿毒症患者并发股四头肌肌腱断裂的病案回顾分析,提高对自发性股四头肌肌腱断裂的低概率损伤事件的警惕性,最大限度降低对此类病例的漏诊率,分析并总结对尿毒症患者并发股四头肌肌腱断裂的预防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3例明确诊断为尿毒症并发股四头肌肌腱断裂的患者病案,分析其发病诱因,专科体格检查体征,膝关节DR照片及MRI的影像学特异性改变以及生化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三例患者均有尿毒症并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基础性疾病,伤前有明确外伤诱因,股四头肌肌腱断裂有明显的阳性体征,膝关节DR照片及MRI检查有特异性改变。结论:充分认识尿毒症等全身性疾病对运动系统造成的影响,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是减少漏诊的重要措施,对基础性疾病的规范化治疗是减少发病率的主要手段,手术是治疗股四头肌肌腱断裂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