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目的:研究自体双层大网膜重建结膜囊恢复正常眼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可行性。方法:用电凝器热烧伤的方法损伤实验家兔约1/2范围的球结膜、穹窿结膜和睑结膜。第2天,于腹上中线偏左剪开约3cm长的切口,暴露胃小弯部,剪取少许大网膜放入含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待用。将电凝损伤坏死区的结膜分离去除,大网膜呈双层折叠式覆盖于损伤区,10-0尼龙线褥式缝合大网膜和结膜的交接部分。结果:术后12d,全部大网膜与结膜缘融合生长,眼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得以逐渐恢复,角膜无明显的新生血管形成。结论:自体双层大网膜重建结膜囊是治疗睑球黏连性疾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随访12个月的疗效及注射次数。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非缺血型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共38例(38眼),按照治疗药物分为2组,即康柏西普治疗组22例,雷珠单抗组16例,2组均采用按需要治疗(1+PRN)的给药方式。2组患者首次治疗后每月随访1次,共12个月,每次随访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检眼镜(眼底镜)、眼底照相、黄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若病情需要则补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通过观察2组患者BCVA、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的变化以及12个月内的总注射次数,比较2种药物的长期疗效。结果随访12个月,2组在治疗后各随访期的BCVA、CMT均比治疗前明显好转(P值均<0. 05); 2组间治疗前和治疗后各随访期的BCVA、CMT水平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12个月,康柏西普组平均注射次数为(1. 64±0. 70)次,雷珠单抗组平均注射次数为(1. 88±0. 67)次,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1+PRN方案治疗非缺血型BRVO继发黄斑水肿,观察12个月疗效均确实可靠;康柏西普能有效减少注射次数。  相似文献   
3.
癌症朋友在日常饮食有很多营养障碍,如何巧妙地解决这些障碍是作为癌症患者家属首先需要知道的。下面就告诉大家几种障碍的解决方法。障碍一:恶心呕吐。主要因放、化疗引起。对策:在放疗或化疗前2小时内不宜进食。食物需清淡而避免过甜或油腻,特别不能摄食油炸、油煎的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大泡性角膜炎和其他角膜疾病行小植片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在我院行小植片PKP并有完整记录的患者420例(431眼).统计手术前后视力变化、角膜新生血管及免疫排斥的发生率.结後果大泡性角膜炎患者84例行小植片PKP后视力增加54例,减退18例,不变12例;植片新生血管长入9例;植片排斥12例.结论 大泡性角膜炎行小植片PKP后能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减少免疫排斥和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兔自体静脉移植替代房水输出通道,引流房水的可行性。方法:取内径为0.6mm、长1.2cm的兔耳静脉和耳动脉(内径0.7mm,外径1.0mm,长2mm),制成引流物移植到前房和球结膜下30例30眼。定期向前房内注射40g/L亚甲基蓝观察房水引流效果,观察时间2mo。结果:术后2mo时,自体静脉引流房水通畅26眼,引流失败的4眼。结论:家兔自体耳血管移植到前房和球结膜下后能有效地引流房水。  相似文献   
6.
癌症朋友在日常饮食有很多营养障碍,如何巧妙地解决这些障碍是作为癌症患者家属首先需要知道的.下面就告诉大家几种障碍的解决方法. 障碍一:恶心呕吐.主要因放、化疗引起. 对策:在放疗或化疗前2小时内不宜进食.食物需清淡而避免过甜或油腻,特别不能摄食油炸、油煎的食物及奶油类食物,不要一次大量摄入饮料.冷和热的食物不可同时摄人,以避免对胃肠的刺激.实践表明,适量选用酸味食物往往对有恶心呕吐的癌症患者改善进食状况有效.若呕吐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止吐剂,并注意静脉补液,避免水和电解质代谢的紊乱.  相似文献   
7.
廖凯  赵旭丽  袁安 《海南医学》2014,(8):1135-1137
目的评价晶体切除术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自内障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90眼)PD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42例(44眼)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治疗,B组4l例(46眼)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术前术后A组和B组视力总体平均值均得到显著性改善(P〈0.05),且B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眼数和视力总体平均值明显大于A组患者(P〈O.05)。A组的虹膜新生血管(INV)发生率(20.45%vs2.17%)和囊膜混浊发生率(31.82%vs6.52%)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得以恢复。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PDR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效果优于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和INV发生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闭合式单直针连续缝合法治疗虹膜根部离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患者经闭合式单寅针连续纳式缝合术治疗的手术方法、技巧和应用效果.方法 对19例(19只眼)虹膜根部离断患者采用闭合式单直针连续纳式缝合法进行修复.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良好修复,术后瞳孔完全恢复圆形14例,近圆形5例;消除了双瞳孔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视力的不良因素,视功能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对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患者采用闭合式单直针连续纳式缝合法进行修复,可有效地恢复瞳孔,提高视功能,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手术操作的作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诊断为PDR合并玻璃体积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36例(36眼)随机平均分为2组。注药组:术前1周行颞下方距角膜缘4 mm处经睫状体平坦部穿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所有注射均为无菌操作;对照组:术前未行任何玻璃体腔注药。所有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比较2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电凝止血率、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手术填充物类型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的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3±8)min;2例(11.1%)发生术中出血,1例(5.5%)术中必须采用眼内电凝止血;全部手术过程中无一例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或行视网膜松解术;硅油填充2例(11.1%)。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3±10)min;14例(77.8%)发生术中出血,其中5例出血严重,8例(44.4%)术中必须采用眼内电凝止血;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3例(16.6%);行视网膜松解术1例(5.5%);硅油填充12例(66.6%)。结论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减少PDR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出血率,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进行临床研究,并评估此术式的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运用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37例(37眼).手术成功的判定标准:不用或仅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控制在5~21 mmHg,且视力稳定、角膜透明者视为手术成功.结果 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平均随访(34.3±13.7)月.术后平均眼压(18.2±6.3)mmHg,较术前平均眼压(58.4±23.8)mmHg明显降低(P<0.05);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术后2周内完全消退;12例(32.43%)浅前房;9例(24.32%)低眼压;8例(21.62%)脉络膜脱离;1例(2.70%)眼球萎缩.25例(67.57)术后2d前房积血吸收.手术成功率1、2、3a分别为86.49%、81.08%、75.68%.结论 长期随访观察及临床研究显示脉络膜上腔引流术设计合理,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