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讨论如何减少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19例(225眼)手术并发症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防治措施作了初步探讨。结果 术中主要并发症为环形撕囊失败,后囊破裂及虹膜损伤。术后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病例选择不当、技术不熟练及操作经验不足。结论 超声乳化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者的手术方法和操作技巧,应充分了解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表现,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2.
下斜肌减弱手术的临床观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垂直肌手术已发展至可以需要时象内、外直肌手术一样应用于临床治疗。从临床实践来看,患有垂直肌的缺陷甚为常见,有的成为水平斜视的潜在原因。如果不能于儿童时期或失代偿之早期进行治疗,对其双眼视觉之发展影响很大。1 临床资料 我院从1990年6月~2000年10月,临床不完全统计共收治斜视手术患者609例,其中下斜肌减弱手术83例117眼,男46例,女37例,最大年龄为26岁,最小年龄为3岁;分离性垂直偏斜“DVD”手术14例(28眼),下斜肌功能过强者手术为69例(89眼),其中合并内斜76例,…  相似文献   
3.
眼外伤住院325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眼科1980~1985年的6年来收入住院眼外伤患者325人,分析报告如下。 (一)眼外伤发生率的比较 我科自1980~1985年共收住院患者1532例,其中眼外伤325例,发生率为21.2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下斜肌功能过强者采取下斜肌减弱手术的疗效。方法 采取下斜肌减弱手术(截断或切除5~8mm)83例117眼。结果 117眼下斜肌减弱手术,下斜肌功能过强89眼,76眼完全矫正,13眼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下斜肌截断15眼,2眼未完全矫正;下斜肌切除5~8mm68眼,11眼未完全矫正。垂直分离性斜视(DVD)28眼,4眼未完全矫正。术前代偿头位32例,28例完全改善,余4例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认真检查或观察斜视度,采取下斜肌减弱手术,均可矫正不同程度的斜视度。  相似文献   
5.
一、临床资料,124例斜视手术病例来源于埃塞·德布拉比汗市住院患者,年龄3~34岁;男性53例,女性71例;其中内斜视106例,外斜视18例;斜视度,15°~30°43例,35°以上81例。  相似文献   
6.
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观察102例单纯表面麻醉下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麻醉效果和术后视力,结果:所有患者都能很好配合表面麻醉下施行该手术,无1例追加球后或球周麻醉,手术时间一般为8-15分钟,术后3月矫正视力>0.5者占96.08%。无1例发生球后麻醉的诸多并发症。结论:表面麻醉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19例 (2 2 5眼 )各类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 1周裸眼或矫正视力≥ 0 5者占 5 9 7% ,1月占 6 9 4%。术中主要并发症为环形撕囊失败、后囊破裂和虹膜损伤 ,术后为角膜水肿。结论 :超声乳化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者的手术方法和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8.
劈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劈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用改良的劈裂乳化技术,施行206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结果 术后3月矫正视力〉0.5者占96.6%,角膜中度水肿5例,轻度水肿15例,后囊破裂2例。结论 采用改良的劈裂乳化技术,使分割紧韧的晶状体核变得容易,减少了能量的应用,缩短了超声时间,提高了超声乳化摘出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儿童眼病485例临床统计赵德万,伊琼,赵向阳1983.1~1993.12的11年间我院眼科住院总人数3567例,其中儿童485例,占总数的13.60%。住院儿童眼病中眼外伤最多,其次为斜视。见附表。1.眼外伤121例儿童眼外伤,居住院儿童眼病首位。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