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
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间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积血或增殖病变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且术前或术中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合并DME的患者31例(33眼)纳入研究。16例(18眼)术中联合内界膜剥除作为剥膜组,15例(15眼)仅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师主刀完成。术后1、3个月随访时复查OCT,对比观察黄斑中心厚度(CMT)和视力的术后变化情况。随访中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CMT和BCVA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手术前,手术后1、3个月2组间比较LogMAR视力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3,P<0.001)。术后 1个月时剥膜组BCVA高于对照组(t=2.55,P=0.02),但术后3个月时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 P=0.42)。手术前,手术后1、3个月CMT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5,P=0.065)。术后1、3个月时,剥膜组的CMT均低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3;t=3.79,P=0.001)。术后1个月时,剥膜组有效(与术前比CMT减少20%以上)、无效(变化不超过20%)及恶化(增厚超过 20%)的例数分别为8、6、4例,术后3个月时则分别为11、5、2例,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个月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87,P=0.092),术后3个月时剥膜组DME改善有效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7,P=0.029)。结论:对于非牵拉性DME,内界膜剥除有助于术后早期DME消退。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7 岁,因“双眼干涩、疲劳”于2018 年5 月 17 日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患者 无全身重大疾病史,无特殊家族遗传病史,父母非近亲结 婚。眼科专科检查:裸眼视力:右眼 0.6,左眼0.3;最佳矫 正视力:右眼+2.00 DS=0.9,左眼+1.75 DS=0.9。眼压:右 眼:9.9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8.3 mmHg。双 眼眼前节正常,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检查示右眼鼻侧视 乳头见一约1/3 PD大小隆起的棕黑色病灶,边界清晰(见图1A); 左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B超检查显示右 眼视乳头上见一均质的、高反射信号的团灶(见图1C)。多 波长炫彩成像检查示病灶呈自视乳头中央至鼻侧的隆起团 灶(见图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视乳头上神经纤 维层呈帽状隆起,其下见高反射灶,瘤体与神经纤维层间 见许多大小不一的高反射点,瘤体深部的大部分区域被色 素遮蔽无法显影(见图3)。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FA)示 早期视乳头鼻侧瘤体内见细小血管,晚期轻度荧光增强。  相似文献   
3.
背景 后发性白内障(PCO)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发病率高,其主流治疗方法是后囊膜切开术,但是目前缺乏对PCO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 评估PCO患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的视力及视觉相关的生活质量.方法 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收集2012年9-1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拟行Nd∶YAG激光治疗的PCO患者200例250眼,术前所有患者按视力损害的程度不同分为无或者轻度视力损伤(1级)、中度视力损伤(2级)、重度视力损伤(3级)和盲(4级),并由同一位眼科医师对纳入的患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视力和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功能问卷-25(NEI-VFQ-25)调查问卷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3周检测并分析患者的单眼和双眼视力,采用NEI-VFQ-25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中的各项条目分别计为0~4分,评价结果为调查问卷的累积分数.结果 所有患者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术前双眼视力(LogMAR)及NEI-VFQ-25评分分别为0.47&#177;0.44和59.1&#177;13.0,术后3周分别为0.30&#177;0.30和72.1&#177;15.9,患者术后的双眼视力和NEI-VFQ-25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8、22.01,P<0.05).PCO患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术后3周NEI-VFQ-25调查问卷中12类视觉生活质量相关的项目,如一般健康状态、总体视觉情况、眼痛、近距离工作、远距离工作、社交功能、精神健康状态、社会角色限制、独立性、驾驶、色彩视觉和周边视野等方面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各级视力损害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在NEI-VFQ-25调查问卷评分均有明显改善(t=21.20、8.39、3.18,P<0.05). 结论 PCO患者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视力联合视觉相关的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评分是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背景 目前关于脉络膜结构变化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成人和儿童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但鲜见应用增强深部成像(EDI)-OCT技术测量儿童视盘旁脉络膜厚度及其重复性研究的报道,且OCT成像的手动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是影响结果判断的主要因素. 目的 对EDI-OCT测量儿童视盘旁脉络膜厚度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估,探讨其在相关儿童眼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诊断试验可靠性评价方法,采用EDI-OCT技术对2015年2-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49名矫正视力正常的7~12岁儿童进行视盘旁脉络膜厚度测量,受检者平均年龄(9.9±1.3)岁,均任意选择一侧眼作为受检眼.由同一位有经验的医师用Spectralis OCT的EDI模式对受检眼进行以视盘为中心、直径3.4mm区域的环形扫描,测量指标包括测量区全周脉络膜厚度以及颞侧、颞上、鼻上、鼻侧、鼻下和颞下各分区的脉络膜厚度.采取下列3种方法对测量进行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1)同一测量者2次测量结果的测量者内重复性分析;(2)不同测量者测量结果的再现性分析;(3)同一检查者对2次检测图像测量的检查者内重复性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重复测量的变异性进行评估,采用Bland-Altman分析对重复测量的一致性进行评估.结果 测量者内重复测量结果、测量再现性结果和检查者内重复测量的平均全周及各分区脉络膜厚度的平均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测量者内重复测量值、再现性测量值和检查者内重复测量值的ICC分别为0.971 ~ 0.993、0.827 ~0.982和0.974 ~0.991,测量者内重复测量、再现性测量和检查者内重复测量的全周平均视盘旁脉络膜厚度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12.4 ~9.7 μm、-15.2~11.6μm和-16.3~19.1 μm,这些差值临床上均可以接受.结论EDI-OCT手动测量健康儿童视盘旁脉络膜厚度的可重复性、再现性和一致性均较好,EDI-OCT检测技术在评价儿童脉络膜变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君虹  吴韩飞  陈焕  李亮  陶继伟 《浙江医学》2018,40(23):2541-2545
目的系统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innerlimitingmembrane,ILM)翻转对比ILM剥除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差异。方法以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ILM剥除、ILM翻转,MHRD、ILMpeeling、ILMflap等中英文检索词检索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library)、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以及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纳入病例对照研究,采用Newcastle-OttawaScale(NOS)文献质量评价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对玻璃体切除联合ILM翻转对比ILM剥除治疗MHRD的疗效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病例对照试验,共165眼,其中ILM翻转组79眼,ILM剥除组86眼。视网膜脱离复位率ILM翻转组与ILM剥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55,95%CI:0.84~7.69,P>0.05)。黄斑裂孔闭合率ILM翻转组明显高于ILM剥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1.35,95%CI:4.82~26.72,P<0.01)。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8,95%CI:-0.25~0.09,P>0.05)。结论ILM翻转相较于ILM剥除治疗MHRD可明显提高黄斑裂孔闭合率,但术后视网膜脱离复位率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两者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SC-CN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确诊为慢性CSC-CNV的13例14眼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眼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0.05 ml/0.5 mg康柏西普治疗,采用1+按需治疗(PRN)方案,观察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变化。结果6个月随访期内,患眼平均注射次数为(1.93±0.83)次,所有CSC继发的CNV均未突破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前,首次注射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BCVA分别为0.51±0.32、0.43±0.34、0.36±0.35、0.31±0.28、0.27±0.29和0.26±0.30,CMT值分别为(299.07±132.90)、(216.50±70.94)、(203.00±61.87)、(234.29±95.70)、(194.21±46.46)和(207.43±55.46)μm,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225、3.768,均P<0.05);注射后各时间点BCVA均明显优于注射前,CMT值均明显低于注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随访期间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慢性CSC-CNV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在短期内降低CMT、提高BCVA,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iOCT)在致密玻璃体积血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 年6 月至2016 年9 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采取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致密玻璃体积血患者共24例(24眼),其中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3±16.6)岁。所有患者术中清除致密出血后行iOCT检查,了解黄斑情况。记录iOCT检查时间及结果,对比iOCT结果与术者显微镜下观察判断是否一致,观察iOCT结果是否对手术治疗策略产生影响,以及与检查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纳入的24 例病例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5 例,视网膜静脉阻塞4 例,视网膜裂孔1 例,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2 例,大动脉瘤1 例,不明原因新生血管1 例。iOCT结果提示10 例患者术中黄斑区结构正常,14 例结构异常:其中黄斑水肿8 例,黄斑前膜2 例,黄斑前膜伴水肿1例,黄斑萎缩2例,黄斑板层裂孔1例。iOCT检查结果与手术者手术显微镜观察结果不一致为6例;因iOCT结果而改变手术策略的有4例。未见与检查相关的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iOCT在致密玻璃体积血患者玻璃体切割术中的应用可给手术者提供显微镜下无法察觉的黄斑区异常改变,指导术者选择更为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齐齐哈尔市地区中高压电缆外护套故障的调查和分析,说明高压和超高压XLPE绝缘电缆外护套应有的绝缘性能和防水性能,外护套故障存在的严重性,提出的对策是对外护套及时、有效修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