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森林脑炎病毒致眼部病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方法:将19例森林脑炎病人眼部表现者,经眼部专科检查、肌电图检测及免疫荧光技术血清学测定明确诊断,给予大剂量抗病毒、抗生素药物及免疫血清治疗,血管扩张剂及神经营养剂辅助治疗。结果:19例病人在1~6个月恢复与好转,肌电图检测波值正常。结论:森林脑炎病毒主要侵害眼神经及肌肉,经上述方法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莱姆病致外展神经麻痹四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姆病是一种由蜱为媒介传播的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性疾病 ,可致全身多系统病变 ,眼部多累及结膜、角膜、葡萄膜、视神经、视网膜及血管 ,可发生炎性病变和继发性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少数患者眼部运动神经受累 ,发生麻痹性斜视[1] 。该病于 1975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首先发现并流行 ,故称莱姆病[1]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从 1990年开始发现此病 ,发病率逐年上升 ,每年夏季 (5~ 7月 )流行 ,主要侵害皮肤、神经系统、心脏、关节及眼部。荧光免疫血清学检查为临床诊断莱姆病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我院 2 0 0 1年 5~ 8月共收治莱姆病患者 135例 ,…  相似文献   
3.
自2002年5月-2005年7月我院收治709例血清学测定阳性森林脑炎患者中,除外既往有眼病病史者外,经检查确诊有眼部神经、肌肉病变的共有44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的42岁,平均24.6岁。发病最短的2d,最长35d,平均12.5d。患者均有疫区工作生活史,且有明确蜱叮咬史。44例病人中,轻型36例,重型8例,上睑下垂9例,睑裂闭合不全15例,麻痹性斜视12例,眼球震颤2例,虹膜睫状体炎4例,眼底改变2例。全身症状与眼部临床症状分为轻型和重型[1]。轻型:起病缓慢,多有低热、头晕、头痛、焦虑、耳鸣、食欲不振及全身酸痛。发病3-7d可出现虹膜炎…  相似文献   
4.
森林脑炎是森林地区所特有的一种病毒性疫源性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林区多发生春夏季,蜱为传播媒介,人群普通易感,临床以突发高热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特征。极少数除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出现眼部神经系统的改变,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而神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化学生态学的角度论述了菜地的设置、蔬菜种植密度、品种、菜龄的种植布局等与小菜蛾转移为害的关系,掌握小菜蛾的转移为害规律,是防治这种害虫的重要基础,并可为设计一个合理的菜田蔬菜群落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反折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难治性青光眼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在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 ,对拟切除的包括小梁在内的深层巩膜组织 ( 4 0× 1 0 )mm2 ,不完全切除而保留左端 ,其右端光滑面朝上扭转 90度 ,缝线固定于左侧巩膜床下。使巩膜瓣之间形成了空间 ,支撑了滤过口 ,利用这一特点防止术后滤过道阻塞。结果 术后随访 3~ 2 4个月 ,治疗组 43例 ( 43眼 )眼压从术前 42 91±2 0mmHg降至手术后 19 5± 4 7mmHg。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 43例 ( 43眼 )眼压从术前 43 75± 19mmHg降至手术后 2 8 15± 14 1mmHg ,治疗组成功率 62 8%对照组 3 9 5 %。 结论 反折式小梁切除术对提高小梁切除远期效果有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小菜蛾对菜心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建立了菜心产量和质量回归模型。对模型的分析发现菜心6~9叶期是小菜蛾为害引起菜心产量和质量下降的关键时期。本文还研究了小菜蛾对不同生长期菜心产卵选择性,结果表明:4~5叶期菜心上的着卵量最多,2~3叶期的菜心上的着卵量最小,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将菜心6~9叶期确定为小菜蛾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森林脑炎致眼部神经,肌肉损害的有效治疗方法。对血清学检查诊断为森林脑炎病例,伴有眼部病变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以对症、支持治疗;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抗血清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或a-2b重组人干扰素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泪溢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勾明宝  赵全良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014-2016
流泪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眼病症状,近年来,眼科门诊因流泪的症状而前来就诊的患者不断地增多,流泪或泪溢的症状在临床表现上都是淌眼泪,泪溢是一种特殊病理状态下的流泪。很多眼科医师对于流泪和泪溢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而造成流泪的眼病又很多,我们主要综述了泪溢的病因、机制、治疗和预后及目前存在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PDR患者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视神经的改变,以了解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在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充填术后视神经、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观察硅油填充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2010-06/2011-12确诊为PDR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的患者30例41眼为观察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全氟丙烷(C3F8)气体填充患者30例36眼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眼压、裂隙灯、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后散瞳彩色眼底照相、视野检查等检查评价视网膜功能。结果:观察组30例41眼发现视神经色苍白15眼(37%),视神经色淡9眼(22%)。视网膜局部血管闭塞15眼(37%);对照组30例36眼术后3mo气体全部吸收,视神经色淡3眼(8%),未发现有视神经苍白及视网膜局部血管闭塞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前与术后最后随访时的视力进行比较,观察组术后较术前视力提高23眼(56%),视力下降8眼(20%),视力不变10眼(24%);对照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33眼(92%),视力下降3眼(8%),两组视力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观察组平均眼压15.07±0.85mmHg,对照组17.84±1.86mmHg,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3wk后(随访时)随访眼压与术前的眼压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DR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共60例77眼,术后3mo时26例36眼的视野检查发现:这部分患者呈管状视野样改变。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硅油填充术后3mo,取出硅油后发现部分患者出现了视神经颜色变淡或苍白,视网膜局部血管闭塞,白鞘,增殖样改变,导致患者术眼视力、视野出现了不同程度损害,所以PDR行玻璃体切除后根据视网膜复位情况尽早释放硅油,以免造成视神经、视网膜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