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男,6个月,因出生后双眼不能注视就诊。患儿系孕28周早产儿,出生时体重960克,经阴道娩出.娩出时窒息,出生后在保温箱中60%浓度氧气持续给氧22天。无高热惊厥史。母乳加人工喂养。就诊时体重3800克,发育正常.全身检查无明显异常。眼科情况:双...  相似文献   
2.
Marfan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的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arfan氏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手术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小切口 ,晶状体干性吸除 ,保留晶状体后囊膜悬韧带 ,必要时干性玻璃体切除 ,折叠人工晶状体一襻睫状沟悬吊 ,另一襻及人工晶状体的光学部则置于保留的晶状体囊膜上的方法治疗 8例 16眼Marfan氏综合征晶状体严重半脱位 ,晶状体脱位范围均大于 180度 ,脱位一侧的晶状体边缘在自然状态下已达瞳孔区 ,最佳矫正视力 <0 3者 14眼 ,≥ 0 3者 2眼。结果 术后视力均较术前视力有明显的提高 ,术后视力 0 1~ 0 3者 6眼 ,0 4~ 0 9者 10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0 1~ 0 3者 4眼 ,0 4~ 0 9者 12眼。正常瞳孔下人工晶状体正位 ,无一例发生偏斜。术后无角膜水肿 ,眼压高 ,脉络膜上腔出血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玻璃体浑浊、增殖 ,视网膜脱离 ,黄斑囊样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瞳孔完全居中 14眼 ,轻度上移但不超过人工晶状体光学面边缘 2眼。结论 采用小切口 ,晶状体皮质干性吸除 ,保留晶状体后囊膜悬韧带 ,必要时干性玻璃体切除 ,折叠人工晶状体一襻睫状沟悬吊 ,另一襻及人工晶状体的光学部则置于保留的晶状体囊膜上的方法治疗Marfan氏综合征晶状体严重半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小儿先天性或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超声乳化玻璃体切除系统 ,具有许多优越性 ,治疗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32例小儿白内障患者 ,男性 2 4例 ,女性8例 ,年龄 3月~ 1 4岁 (平均 7 4岁 )。其中先天性 1 3例 ,年龄 3月~ 1 3岁 (平均 4 9岁 ) ,发病年龄 1月~ 7岁 ;外伤性 1 9例 ,年龄 5~ 1 4岁 (平均 9 1岁 )。所有病例使用德国GeuderMegatron超声乳化玻璃体切除机 ,灌注高度 70cm ,流量 1 6~ 1 8ml/min ,乳化时能量 2 5% ,负压 1 0 0mmHg,注吸负压40 0mmHg ;切割时速度 30 0次 /min (…  相似文献   
4.
对31期《眼底病》杂志中综述的引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每篇综述平均引文34.05篇,引文中英文期刊占78.84%,均高于已统计的一次文献引文;核心期刊二者相似。讨论了综述作为三次文献,具有原始文献和二次文献的特点,在科研和信息学上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防止初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 :A组 5 2例 5 3眼初发性翼状胬肉 ,根据翼状胬肉临床形态学分级 ,本组中间型翼状胬肉 3 2眼 ,肥大型翼状胬肉 2 1眼 ,采用显微镜下保留翼状胬肉表面的球结膜 ,在自然解剖状态下彻底分离切除结膜下增生的筋膜血管、包括周围 1mm正常的筋膜组织 ,术中注意保护角膜缘组织 ,结合应用丝裂霉素 ,保留球结膜与巩膜紧密缝合 ,术后合理用药的方法。B组 2 2例 2 2眼 ,中间型翼状胬肉 16眼 ,肥大型翼状胬肉 6眼 ,采用单纯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观察随访 6~ 18个月 ,平均 9个月。结果 :A组 5 2例 5 3眼均获得根治性治愈 ,1眼术后有纤维血管增生 ,但未超过角膜缘。 3眼术后 2~ 3周结膜鼻侧缘出现肉芽增殖 ,经局部处理后均无真性翼状胬肉复发。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B组真性翼状胬肉复发 5眼占 2 2 7% ,4眼术后有纤维血管增生占 18 2 %。以术区是否又重新出现成纤维细胞增生作为评价复发和根治性治愈的标推 ,两组间比较 (χ检验 ,χ值为12 2 46,P <0 0 0 1) ,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显微镜下保留球结膜根治性翼状胬肉切除结合应用丝裂霉素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比较还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现察高度近视眼的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低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视力情况。方法 38例47眼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白内障及4例6眼高度近视透明晶状体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卢乳化吸除,通过3.5mm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13眼,通过5.5mm切口植入硬性PMMA人工晶状体37眼,未植入人工晶状体3眼。平均年龄59.9岁(19—83岁),眼轴长度<30mm36眼,≥30mml7眼。人工晶状体度数≤0D6眼,0—10D30眼,>10D14眼。结果 视力<0.1者4眼,0.1—0.4者24眼(45.2%),≥0.5者22眼(41.6%)。眼轴<30mm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17眼,占47.2%,眼轴长度≥30mm组17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5眼,占29.4%.术后无视网膜脱离、黄斑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高度近视眼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及后房低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手术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谢江斌  庄鹏  施玉英  施瑜劲 《眼科》2001,10(6):330-332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切口选择和临床效果。方法:32例(41只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患者,采用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和避开滤过泡的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24只眼,硬性人工晶状体17只眼。结果:全部白内障术后病例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0.5者达75.6%。采用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和巩膜隧道切口术后患者的眼压和滤过泡改变无差异性,术后随访平均5个月,平均眼压较术前增加1.59mmHg(1mmHg=0.133kPa),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采用透明角膜和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提高视力,同时可保持原有的滤过功能。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临床上碰到 2例球后视神经炎的病例 ,反复发作 ,经视觉诱发电位 (VEP)提示 ,最后经神经内科确诊为多发性硬化 (MS)。多发性硬化在欧美为球后视神经炎的常见病因 ,而在我国则较少见 ,容易被忽视。通过这 2例的总结对早期诊断多发性硬化有其临床意义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患者 ,女 ,12岁 ,因左眼视力下降 10 d而就诊我院门诊。体格检查 :全身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眼部检查 :右0 .3,左 0 .0 8,双眼前节正常 ,双眼视盘无充血 ,边界清 ,黄斑中心凹反光清 ,视网膜正常。初诊 :左眼球后视神经炎。给予球后注射妥拉苏林、地塞米松 …  相似文献   
9.
硅油填充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眼内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和/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22眼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手术,其中9例通过巩膜隧道切口植入硬性人工晶体,3例通过角膜切口植入折叠人工晶体,10例未植入人工晶体。结果:22例手术中后囊膜保持完整,除10例因高度近视、视网膜条件很差或再发视网膜脱离而未植入人工晶体外,蓁均顺利植入人工晶体。术后5例发生角膜水肿,均在术后3~7天内消退。硅油取出顺利。3例术中发现限局性网脱,行视网膜复位后,2例C2F6气体填充后2周再发网脱,1例再次硅油填充视网膜保持复位。视力除3例再发网脱外,其余均达到玻璃体手术后最佳视力。结论:硅油填充眼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手术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可减少病人多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异卵双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卵双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二例谢江斌方一明【关键词】视网膜病,早产儿双生,二卵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74.1R779.7例1男,6个月,因出生后双眼不能注视就诊。患儿系孕28周早产儿,出生时体重960g,经阴道娩出,娩出时窒息,出生后在保温箱中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