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应用OCT观察ICL植入术后黄斑区节细胞-内丛状层及中央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明确ICL植入术对于眼后节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研究。最终纳入行ICL植入术患者26例41眼,平均年龄28.19±6.48岁。所有受试者均行眼轴长度(AL)、裸眼视力(UCVA)、综合验光、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及OCT检查。观察术前及术后的中央区视网膜厚度(CRT)和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GCT),以及UCVA、BCVA和IOP的变化。

结果: ICL植入术后UCVA和BCVA较术前均有提高(P<0.05),而眼压无变化。术前,术后1wk,1、3mo CRT分别为273.20±25.48、274.07±27.64、277.85±25.49、275.99±24.68μm,而GCT分别为85.31±5.19、88.95±6.87、87.73±4.23、87.45±4.59μm(均P<0.05),其中CRT在术后1mo较术前有增加(P<0.01),GCT在术后1wk,1、3mo均比术前有增加(P<0.05)。GCT在术后1wk的变化与AL呈正相关(rs=0.529, P=0.001)。

结论:ICL植入术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一定的安全性,但术后也会发生一定的黄斑区改变,需给予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17997眼膏对兔实验性单纯疱疹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不同浓度 17997眼膏治疗实验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herpes sim -plex keratitis,HSK)的疗效及其刺激性。方法 建立兔眼 HSK动物模型 ,给予 5 0、2 0 0 μg·g- 1 17997眼膏滴眼 ,并以 10 g· L- 1无环鸟苷眼膏、赋形剂和空白组作为对照 ,裂隙灯观察角膜病变并评分 ,分离病毒 ,计算病毒滴度评价 17997眼膏疗效。采用 Draize眼刺激实验评价药物毒性。结果  5 0 μg· g- 1 17997眼膏角膜病变评分及平均病毒滴度均明显增高 ,与赋形剂和空白组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2 0 0 μg· g- 1 17997眼膏组与 10 g·L- 1无环鸟苷眼膏对照组角膜病变相似 ,病毒滴度高峰时平均病毒滴度升高不明显 ,2组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与另外 3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17997眼膏的 Draize评分与赋形剂组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5 0 μg· g- 1 17997眼膏对 HSK治疗无效 ;2 0 0μg· g- 1 17997眼膏能有效地治疗 HSK,疗效与 10 g· L- 1 无环鸟苷眼膏相似 ,且无眼刺激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拱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2019年6月至2019年10月行ICL植入术的近视者81例(81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将眼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白到白、沟到沟、人工晶状体直径以及人工晶状体直径与白到白...  相似文献   
4.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眼部所引起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以其高复发率、高致盲率而严重地损害视功能,是目前国内外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科研工作者一直在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病毒药,已取得一定成果.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MILE手术中出现意外情况的应对原则和处理方法。方法:对半年内的SMILE手术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对手术中出现异常情况的病例进行分析,寻找产生的原因,为避免再次出现做出预案。结果:在实施了140例双眼SMILE手术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和并发症:(1)在定位吸引环节:患者不能注视绿灯至眼位偏斜者4例;定位时间过长者3例;水分过多者5例;(2)扫描环节:2例透镜扫描时失吸改做LASIK手术、1例帽扫描失吸,重新帽扫描后完成手术、1例边切扫描失吸,通过针头切口完成手术;1例透镜扫描时出现黑斑,仔细分离后完成手术;2例扫描时停顿时间过长,但未影响扫描结果;(3)透镜分离环节:边切口小撕裂2例、分离欠畅5例、透镜边缘破裂3例,1例碎片取出,2例未取出;意外先分离至下层6例,及时发现手术顺利完成;(4)透镜取出环节:透镜取出困难3例;透镜边缘锯齿状缺损3例;(5)其他并发症:层间残留棉丝1例、层间少量血液1例。所有异常情况的患者,手术后1个月复查时,视力、屈光度和角膜地形图等均达到了预期效果,1只眼患者术后视力未达到手术前矫正视力。结论:SMILE手术中的确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医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进行处理,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患者手术后视力和视觉质量无明显影响;如因某种情况不能继续手术,则改期再进行SMILE手术,或改为LASIK等其他手术方式,确保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阿玛仕准分子激光Presby MAX Hybird矫正老视模式,对矫治老视及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方法:Presby MAX Hybird模式矫正屈光不正和老视患者17例34只眼,平均年龄(50.5±9.1)岁。术前平均裸眼远视力(0.43±0.34)、手术前等效球镜从(3.75~-8.25)D;100%矫正远视力≥0.8、手术前平均的老视度数为(+1.74±0.44)D(0.5~2.25 D)。角膜瓣采用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制作,厚度120μm,直径8.5 mm,蒂位于上方;矫正方法为主视眼视远为主,非主视眼视近为主,手术前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矫正视力、等效球镜;手术后随访3个月,对手术后的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矫正远视力、等效球镜、不适症状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时,76.5%主视眼的裸眼远视力在0.8以上、52.94%主视眼的裸眼远视力在1.0或以上;81.3%患者主视眼的术后屈光度在±0.5 D以内;70.6%非主视眼的眼裸眼近视力≥0.5;35.3%的患者非主视眼裸眼近视力≥0.8;87.0%的患者非主视眼屈光度在0~-1.5 D;2例看远有叠影影和雾视、1例夜间视物不清、2例主诉有夜晚眩光。结论:Presby MAX Hybird老视矫正模式在短期内显示了较好的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但非主视眼的裸眼远视力有下降的趋势,手术前有屈光不正的患者更愿意接受手术。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和程序设计的完善,Presby MAX Hybird在矫正老视方面将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术后拱高的早期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1日至11月1日于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ICL植入术83例(83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后以Pentacam行拱高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 h、1 d、1周及1个月拱高依次为(672.05±279.89)...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OPD-ScanⅢ与Pentacam测量角膜散光(CA)患者角膜屈光力、CA及散光轴位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6─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876例(1 072眼),分别用OPD-ScanⅢ与Pentacam测量角膜平坦轴屈光力(K1)、陡峭轴屈光力 (K2)、CA、散光轴位、矢量参数J0(0°或180°轴位的Jackson交叉柱镜值)、45°轴位的Jackson交叉柱镜值(J45)。按Pentacam测量的CA度数分为低度CA组(CA≤0.75 D)301眼和高度CA组(CA>0.75 D) 771眼。选取2种仪器连续测量3次,选取散光轴位为中间值的那次测量数据用于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Bland-Altman分析法对2种仪器测量数据的差异性、 相关性、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低度CA组中,OPD-ScanⅢ与Pentacam测量K1、K2及C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91,P=0.001;Z=2.310,P=0.022;Z=-2.891,P=0.004);2种仪器测量K1、K2、 CA、散光轴位、J0及J45的95%一致性界限(LOA)分别为(-0.31,0.35)D、(-0.32,0.42)D、(-0.32, 0.38)D、(-27.86,27.96)°、(-0.19,0.21)D和(-0.18,0.18)D。高度CA组中OPD-ScanⅢ与Pentacam 测量K1、K2、CA、散光轴位、J0 及J4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63,P<0.001;t=6.046, P<0.001;Z=-2.335,P=0.020;Z=-5.480,P<0.001;Z=-1.997,P=0.046;Z=-6.079,P<0.001);2种仪器测量K1、K2、CA、散光轴位、J0及J45的95%LOA分别为(-0.27,0.39)D、(-0.34,0.44)D、(-0.44, 0.42)D、(-11.15,13.55)°、(-0.25,0.23)D及(-0.25,0.33)D。在低度和高度CA组中OPD-ScanⅢ与 Pentacam测量的K1、K2、CA、散光轴位、J0及J45值均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OPD-ScanⅢ测量K值和高度CA患者的散光轴位时与Pentacam的测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其测量CA度数和低度 CA患者散光轴位时与Pentacam测量值的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OPD-ScanⅢ测量角膜屈光力及散光的可重复性及其与Pentacam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8月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50例100眼,采用主觉验光测量受检者球镜度数、散光度数及轴位。分别采用OPD-ScanⅢ和Pentacam行角膜生物测量且连续测量3次,记录平坦轴角膜曲率(K1)、陡峭轴角膜曲率(K2)、散光度数、散光轴位、散光矢量参数J0(0°或180°轴位的Jackson交叉柱镜值)、J45(45°轴位的Jackson交叉柱镜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2种仪器测量数据的可重复性。分别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和Bland-Altman图表法分析2种仪器测量数据的差异、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OPD-ScanⅢ测得K1、K2、散光度数及轴位、J0以及J45的ICC均>0.900;Pentacam测得散光度数的ICC为0.896,其余测量数据均ICC>0.900。OPD-ScanⅢ测量K2、散光度数、J0及J45值明显高于Pentacam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PD-ScanⅢ测量K1、K2、散光度数及轴位、J0和J45值与Pentacam的测量值均呈正相关(r s=0.981、0.982、0.900、0.737、0.921、0.703,均P<0.01)。OPD-ScanⅢ与Pentacam测量K1、K2、散光度数及轴位、J0及J45差值的95%一致性界限(LOA)分别为-0.52~0.50 D、-0.39~0.59 D、-0.37~0.48 D、-17.29°~20.38°、-0.12~0.24 D和-0.22~0.28 D。结论OPD-ScanⅢ在测量高度角膜散光患者的角膜屈光力及角膜散光度数时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其测量散光轴位的95%LOA较大,不能被临床所接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