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上睑退缩是甲状腺相关眼病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致暴露性角膜炎.经典的手术方法有经结膜Muller氏肌切除、Muller氏肌后徙术、提上睑肌延长术等[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交感性眼炎急性发作期患者房水和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交感性眼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15例,前房穿刺取患者房水,同时取患者静脉血,收集血清标本。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血清标本和术中房水作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交感性眼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及白内障患者房水及血清中IFN-γ(Th1细胞分泌因子)、IL-4(Th2细胞分泌因子)和IL-17(Th17细胞分泌因子)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交感性眼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房水IFN-γ水平与血清中IFN-γ的水平相比明显升高,分别为(148.1±57.9)pg/mL、(6.5±5.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水IL-4水平与血清中IL-4的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为(2.3±3.5)pg/mL、(8.9±5.0)pg/mL,交感性眼炎患者房水中IL-4水平明显低于血清;房水IL-17水平和血清 IL-17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为(48.3±21.6)pg/mL、(6.5±9.6)pg/mL,房水中IL-17水平明显高于血清。交感性眼炎急性发作期患者房水和血清IFN-γ水平与对照组房水和血清IFN-γ水平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P〈0.05);交感性眼炎患者房水和血清IL-4水平与对照组房水和血清IL-4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对照组房水和血清 IL-17水平均未测出。结论 交感性眼炎患者眼部炎症的发病主要是与Th1和Th17细胞分泌因子IFN-γ和IL-17有关,对于炎症的防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最近,5岁的彤彤老是"无缘无故"地揉眼,可是查看孩子眼睛并不红,也没有什么分泌物。为了让孩子改掉"坏习惯",彤彤妈妈不断"威逼利诱",能想到的招数都用上了,但就是没效果。邻居建议彤彤妈妈带孩子去医院看看。经检查,发现彤彤存在下眼睑倒睫,频繁眨眼、揉眼,是因为睫毛不断刺激角膜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视网膜母细胞瘤(RB)未行综合治疗和行综合治疗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以及与RB肿瘤视神经浸润和综合治疗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61例RB石蜡标本纳入研究.分为未行综合治疗直接摘除眼球(未治疗)组、综合治疗前计划眼球摘除(计划眼摘)组、综合治疗后肿瘤复发(复发)组,3组分别为52、...  相似文献   
7.
张锐  钱江  袁一飞 《眼科》2010,19(4):267-270
目的 探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的R16多肽片段的致葡萄膜视网膜炎活性。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36只Lewis大鼠。方法应用Fmoc法合成并纯化牛IRBPR16多肽片段,以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临床观察和组织学检查。培养EAU大鼠的引流淋巴结细胞,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各实验同时建立单纯弗式完全佐剂(CFA)免疫组和空白对照组。主要指标多肽分析,视网膜形态学,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合成的IRBPR16多肽片段纯度为95.6%。应用IRBPR16多肽片段作为抗原免疫Lewis大鼠,可成功诱导出EAU模型。EAU的临床分级为(3.33±0.52)级,病理分级为(3.67±0.92)级;CFA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眼部均无异常改变。EAU组大鼠引流淋巴结中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为(33.27±7.24)×10^cpm,显著高于CFA组[(1.91±1.16)×10^3cpm]和空白对照组[(1.23±0.51)×10^3cpm](P〈0.05)。结论IRBPR16多肽片段具有较强的致葡萄膜视网膜炎活性,引流淋巴结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IRBPR16多肽诱导的EAU为研究人类葡萄膜视网膜炎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眼内容剜除联合义眼座植入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设计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连续收治的在全麻下行眼内容剜除联合义眼座植入手术的患者60例。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A组在全麻诱导前和手术结束前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术后第1天起每天2次给予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共2天;B组在上述时间点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2 ml生理盐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苏醒后即刻(T1)、术后4 h(T2)、24 h(T3)、48 h(T4)的镇痛效果,观察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指标 VAS评分,药物副作用。结果 T1~T3时A组VAS评分分别为1.83±0.70、1.17±0.65、0.93±0.58; B组VAS评分分别为2.87±1.04、2.30±0.92、1.40±0.62。A组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T4时两组评分分别为0.57±0.50、0.67±0.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未观察到帕瑞昔布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 帕瑞昔布钠对于眼内容剜除联合义眼座植入手术的患者术后早期(24小时内)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眼科,2013, 22: 351-353)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MRL/lpr小鼠建立特发性泪腺炎模型,观察其泪腺及颌下淋巴结中IL-4、IL-17、IFN-γ的表达,从而对Th细胞因子在该病中的免疫作用进行探讨.方法 观察3月龄MRL/lpr小鼠泪腺淋巴病变并以BALB/c小鼠为正常对照.分别对两组小鼠的泪腺及颌下淋巴结行IL-4、IL一17、IFN-γ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淋巴细胞阳性表达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MRL/lpr小鼠颌下淋巴结行IL-4、IL-17、IFN-Y与CD4荧光双标染色观察.结果 MRL/lpr小鼠泪腺浸润淋巴细胞中以IL-4表达为主,IL-17及IFN-γ仅少量表达,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L/lpr小鼠颌下淋巴结中IL-4、IL-17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IFN-γ阳性细胞(P<0.05),且IL-4、IL-17、IFN-γ表达均较BALB/c小鼠明显增高(P<0.05).MRL/lpr小鼠颌下淋巴结中IL-4、IL-17、IFN-γ与CD4细胞存在共表达.结论 MRL/lpr小鼠是一种理想的特发性泪腺炎动物模型,IL-4介导的Th2免疫应答在病变中起到主导作用,IL-17与该病发生有关并可能在局部及全身发挥不同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总结睫状体肿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探讨和研究其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十年来收治的17例睫状体肿瘤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结果 17例睫状体肿瘤中恶性黑色素瘤10例、腺瘤2例、髓上皮瘤1例(低度恶性)、平滑肌瘤1例、良性神经鞘瘤1例、黑色素细胞瘤1例、黑色素细胞瘤恶变1例。良、恶性比例为5:12。2例腺瘤因其独特的临床表现,术前基本确诊.行局部切除:平滑肌瘤、神经鞘瘤、黑色素细胞瘤因瘤体小于3个钟点、厚度小于4mm也行肿块局部切除。5例均保存了有用的视功能。黑色素细胞瘤恶变的患者有青光眼手术史.本组病例中恶性黑色素瘤均接近或大于1个象限.多数直径在10mm以上.后缘均达到锯齿缘.病理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型。3例继发青光眼,其中2例肿瘤大片坏死.产生严重的眼内炎症状.9例为棕黑色实质性占位,1例呈黄白色(无色素型).球表常有哨兵血管,可有玻璃体种植或巩膜侵犯。在本组睫状体肿瘤的诊断中B超有一定的鉴别价值。核磁共振MRI常能发现睫状体占位.并能提示巩膜是否被累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有很强的定位价值。结论 睫状体肿瘤的鉴别诊断主要有赖于临床体征.基底在1个象限以上、直径达10mm的实质性占位、继发青光眼、巩膜有色素侵蚀、MRI巩膜影模糊等均提示恶性肿瘤.尤以黑色素瘤可能性大。2个钟点以内、厚度4mm以下的安静睫状体占位要考虑良性肿瘤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