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及1996年对天津第一石油化工厂8个有害作业车间工人进行健康检查,1994年检查了226人,1996年检查了337人,工龄为1~37年。接触的有害物质有:苯、汽油、酚、液化气、硫化氢、二氧化硫、氨、氯气等,各车间工人普遍接触噪声。从查体结果看,被检人员的白细胞、血色素、血小板均未见异常,部分工人尿铅结果在正常范围,部分工人发生听力下降(见表1)。从市卫生监督部门对该厂历年来空气有害气体测定结果来看:空气中苯、汽油、酚、硫化氢、二氧化硫、氨、氯等均未超过国家最高容许浓度。从近几年的噪声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武汉市武昌区部分中小学生视力状况,了解各年龄段学生的近视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及治疗近视提供依据。方法筛查武汉市武昌区部分中小学生视力,分析近视患病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近视发病相关因素。结果调查总人数为3587人,近视患病率为34.12%。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女生近视患病率36.75%较男生31.87%高,P<0.05。近视的发生与室内用眼时间长,室外活动时间短相关,P<0.05。结论中小学生近视患病与长时间看书、写作业、看电视及上网等均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0 g/L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在小儿屈光状态检查中的应用。比较其与阿托品在散瞳验光中麻痹睫状肌的效果,用以指导临床工作。
  方法:采用自身配对设计方法,对年龄3~12岁118例236眼(其中近视40例80眼,远视78例156眼,合并有散光73例146眼)先采用10 g/L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滴眼3次散瞳(每次间隔5min),末次点眼1h后进行检影验光。间隔3d后重新点10g/L阿托品眼膏1wk(每晚1次)重新进行散瞳检影验光。按屈光度分成近视组、远视组、散光组,其中散光度数是将柱镜度数独立分离出来统计。将两种散瞳药的验光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近视组使用两种方法散瞳验光后屈光度值分别为-2.25±1.31D,-2.23±1.3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09);远视组应用两种药物散瞳验光后屈光度分别为3.76±2.4D,4.39±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散光组应用两种药物散瞳验光后屈光度值分别为1.35±1.19D,1.38±2.0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4)。
  结论: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可用于临床上3~12岁近视、散光儿童的散瞳验光。但在远视儿童初次就诊仍需点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福建地区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ICPP的女童566例以及来源于体检中心的健康女童54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儿童的饮食情况、行为方面、父母及家庭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23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母亲初潮年龄>13岁(B=-1.28,SE =0.17,Wald=59.82,OR=0.278,95%CI:0.201 ~0.384,P<0.001)、摄入有机水果(B=-1.15,SE=0.36,Wald=10.51,OR=0.316,95% CI:0.157~0.634,P=0.001)、每天运动时间(B=-0.50,SE=0.11,Wald=19.74,OR=0.609,95% CI:0.490 ~0.758,P<0.001)、普通蔬菜(B=0.24,SE=0.08,Wald=9.79,OR=1.275,95% CI:1.095 ~1.485,P=0.002)、普通家畜(B =0.31,SE =0.07,Wald=22.35,OR=1.364,95% CI:1.199 ~1.551,P<0.001)、体质量指数(B =0.47,SE=0.08,Wald=33.74,OR=1.599,95% CI:1.365 ~1.874,P<0.001)、父母月收入总和(B=0.51,SE =0.12,Wald=17.89,OR=1.671,95%CI:1.317 ~2.120,P<0.001)、自觉课业负担沉重(B=0.60,SE=0.25,Wald=5.87,OR=1.818,95% CI:1.121~2.948,P=0.015)、各种方便食品(快食面)(B=1.10,SE =0.45,Wald=5.96,OR=2.990,95% CI:1.241~7.203,P=0.015)、服用营养品(B=1.32,SE=0.30,Wald=18.93,OR=3.736,95% CI:2.063~6.765,P<0.001)、经常使用成人洗漱护肤品(B=1.67,SE=0.25,Wald =44.5,OR=5.284,95%CI:3.240~8.618,P<0.001).其中母亲初潮年龄>13岁、摄入有机水果、每天运动时间长是ICPP的保护因素,其他均为ICPP的危险因素.结论 福建地区女童ICPP相关因素众多,其发病与母亲初潮年龄、饮食行为习惯、体质量指数、家庭经济状况及学习压力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和Toll样受体(TLR)4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子痫前期患者(其中轻度30例,重度3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30例正常晚孕妇女作为正常对照,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法测定胎盘组织中HMGB1及TLR4mRNA和蛋白的表达,ELISA法测定母血血浆中HMGB1和TLR4蛋白水平。结果:HMGB1主要定位于滋养细胞的胞质中,TLR4主要定位于胎盘合体滋养细胞的胞膜及胞质中。3组胎盘组织中HMGB1、TLR4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母血中2种蛋白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9.143、35.155、6.030、10.080、12.493和11.856,P均<0.05);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HMGB1及TLR4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母血中HMGB1和TLR4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晚孕妇女(P<0.05),但轻、重度子痫前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HMGB1与TLR4mRNA相对表达量、母血中2个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862和0.783,P<0.001),胎盘组织中2个蛋白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s=0.825,P<0.001)。结论:HMGB1和TLR4表达增高与子痫前期发病密切相关,可能是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变化及其与视物变形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38例42只眼纳入研究。均行BCVA、视物变形评分表、扫频光源OCT及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61±0.21;平均视物变形度(M)值为0.66±0.38;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为(337.71±57.63)μm;平均浅层、深层FAZ面积分别为(0.113±0.037)、(0.202±0.03)mm^2。所有患眼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25G PPV,同时剥除视网膜前膜(ERM)及内界膜(ILM)。观察手术后12个月FAZ面积、M值及BCVA变化情况;同时分析FAZ面积与M值之间的相关性。手术前后BCVA、M值、CMT、FAZ面积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手术前后BCVA、M值与CMT、FAZ面积的相关性分析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手术后12个月时,浅层、深层FAZ面积分别为(0.146±0.021)、(0.240±0.019)mm^2,较手术前明显扩大(F=8.484、14.346,P<0.001、<0.001);平均M值为0.12±0.22,较手术前明显降低(F=17.763,P<0.001);平均logMAR BCVA为0.47±0.19,较手术前明显改善(F=5.044,P=0.001);平均CMT为(270.60±33.27)μm,较手术前明显下降(F=13.545,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浅层FAZ面积与M值呈负相关(r=-0.816,P<0.001),与BCVA无相关(r=-0.198,P=0.216);深层FAZ面积与BCVA、M值呈负相关(r=-0.422、-0.882,P=0.005、<0.001)。手术后浅层FAZ面积与手术前后M值呈负相关(r=-0.791、-0.716,P<0.001、<0.001),与手术前后BCVA无相关(r=-0.290、-0.296,P=0.063、0.057);深层FAZ面积与手术前后BCVA、M值呈负相关(r=-0.343、-0.330、-0.732、-0.694,P=0.026、0.033、<0.001、<0.001)。结论PPV联合ERM及ILM剥除能有效恢复IMEM患眼浅层、深层FAZ面积,提高患眼视力、降低视物变形程度;浅层FAZ面积与视物变形度呈负相关,深层FAZ面积与视物变形度、BCVA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知觉性斜视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分析2012-01/2013-06我科收治的178例知觉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知觉性斜视的类型,斜视眼视力障碍的病因,斜视度数分布,观察术后眼位及复视现象。结果:知觉性斜视178例中知觉性外斜视123例(69.1%),知觉性内斜视55例(30.9%),知觉性斜视中109例为屈光参差性弱视,123例知觉性外斜视的平均斜视度为69.32△,其中78例合并垂直斜视,55例知觉性内斜视的平均斜视度为56.45△,其中26例合并垂直斜视。术毕6例患者出现复视,均于2wk内消失。手术设计按内斜欠矫10△左右,外斜过矫10△左右,术后眼位±10△内为正位,所有患者均行斜视眼手术,超过60△者按超常量一截一退手术设计,术后1a随访,178例斜视患者中138例术后眼位达到正位。结论:知觉性外斜视较知觉性内斜视更为常见,知觉性斜视最常见的病因为屈光参差性弱视,通常斜视度数较大,且常合并垂直斜视,知觉性斜视手术可以较好的改善斜视外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斜视手术后患者的眼表情况。

方法:选取2015-05/2016-10我院住院治疗的斜视患者188例240眼,按手术切口不同分为3组:A组85例100眼行角膜缘切口; B组35例50眼行跨肌止端切口; C组68例90眼行近穹窿切口(包括Parks切口及改良的Parks切口)。行单条眼外肌手术者75眼,行2条眼外肌手术者110眼,行3条眼外肌手术者55眼。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1、2、4wk检测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first noninvasive Keratograph tear breakup time,NIKBUTf)和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术前1d比较,各不同切口组术后1d TMH均明显增高,NIKBUTf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wk时NIKBUTf恢复至术前水平,B、C组术后1wk时恢复至术前水平。A、B组术后2wk时TMH恢复至术前水平,C组术后1wk时恢复至术前水平。单条肌肉眼外肌手术者术后1wk TMH和NIKBUTf恢复至术前1d水平,行2条和3条肌肉手术者术后2wk时各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

结论:手术切口选择和手术累及的肌肉条数都会影响斜视患者术后眼表健康情况; 选择近穹窿切口行斜视手术恢复较快; 斜视手术中所累积肌肉数越少,对眼表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妊娠合并肾积水伴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随机选取的方式将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入院治疗的54例妊娠合并肾积水患者进行分组讨论研究,分为讨论组27例采用临床综合护理模式,对照组27例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模式,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讨论组不良症状总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63%,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肾积水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肾积水感染、孕期抑郁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增强了患者的治病信心,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蔡春艳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0):131-132
目的:观察分析中药方剂核心药物及配伍规律。方法:根据词频(tf)、逆文档词频(idf)的意义,可制定衡量某种草药及中药方剂效用度ED,利用ED(h,x)代表中药h对某种疾病上的治疗有效程度。对患有疾病X的100例患者进行方剂核心药物试验,利用效用度研究方法挖掘核心药物、药物配伍规律。结果:将肺痿方剂作为研究样本,挖掘42种核心药物、30种药物配伍,综合分析表明42种核心药物治疗肺痿疗效确切,其中26种方剂满足药物配伍关系,治疗肺痿效果明显。结论:临床上治疗疾病X的中药方剂以核心药物使用次数较多,而其它中药方剂使用次数较少,ED值较高。提示ED可衡量中药治疗有效程度,挖掘方剂的核心药物、药物配伍规律对中药方剂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